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保昌

作品数:61 被引量:266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0篇口腔
  • 19篇病例
  • 16篇病例对照
  • 16篇病例对照研究
  • 15篇口腔癌
  • 13篇吸烟
  • 12篇肿瘤
  • 10篇细胞
  • 10篇鳞状
  • 10篇鳞状细胞
  • 8篇细胞癌
  • 8篇鳞状细胞癌
  • 8篇基因
  • 7篇乳头
  • 7篇口腔鳞
  • 7篇口腔鳞状细胞...
  • 7篇口腔肿瘤
  • 6篇瘤病毒
  • 6篇发病
  • 6篇病例-对照研...

机构

  • 57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郑州大学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三明市疾病预...

作者

  • 60篇何保昌
  • 38篇陈法
  • 28篇蔡琳
  • 24篇林李嵩
  • 21篇刘凤琼
  • 17篇邱宇
  • 15篇刘芳萍
  • 14篇黄江峰
  • 12篇郑晓燕
  • 11篇胡志坚
  • 7篇何斐
  • 5篇瞿书铭
  • 5篇汪靖
  • 5篇施斌
  • 4篇段广才
  • 4篇包晓丹
  • 3篇代敏
  • 3篇彭仙娥
  • 3篇潘丽珍
  • 3篇林征

传媒

  • 10篇福建医科大学...
  • 6篇中华预防医学...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卫生研究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海峡预防医学...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全国肿瘤流行...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7
  • 3篇2005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案例教学的“公共卫生现场综合实践”课程改革效果调查
2023年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现场综合实践”课程在2021年起开展了以案例教学为主的一系列课程改革,通过对比改革前后学生的考核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分析教学改革成效。结果表明,改革后学生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学生对改革后课程总体满意度较高,且课程后各项实践能力自评得分相对于课程前都有较大提升,尤其是个人防护和案例分析能力。然而课程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后续课程改革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建立网上师生互动机制,补充大数据应急综合分析、疫情网络直报等教学内容,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和虚拟教研室来提高师资团队建设,从而进一步完善课程实践教学,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后的岗位胜任能力。
张茜刘凤琼瞿书铭胡志坚何保昌陈法
关键词:公共卫生教学改革
河南安阳地区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与HPV相关食管癌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河南安阳地区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食管癌的关系。方法收集安阳肿瘤医院食管癌病例110例,用PCR方法检测HPV,PCRRFLP方法分析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病例对比研究方法分析在食管癌病例中HPV感染与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的关系。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河南安阳地区食管癌组织中HPV检出率为59.1%;HPV阳性者中,Arg/Arg基因型的频率是60.0%,HPV阴性者中仅为17.8%,两者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可能是安阳地区HPV相关食管癌的易感因素之一,携带p53Arg/Arg基因型的个体更容易发生HPV相关的食管癌。
何保昌段广才张卫东代敏谢婧郗园林
关键词:P53基因多态性人乳头瘤病毒食管癌聚合酶链反应
被动吸烟与福建地区舌癌发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与福建地区舌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0年9月-2015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舌癌新发病例190例和同期社区对照人群686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估算18岁前及18岁后被...
鄢灵君何保昌陈法黄江峰刘芳萍胡志坚林李嵩何斐蔡琳
关键词:舌癌被动吸烟
文献传递
被动吸烟与舌癌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与舌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5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舌癌新发病例190例,并选取同期686例社区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估算仅18岁前、仅18岁后、18岁前后均被动吸烟与舌癌发病风险的调整OR(95%CI)值,并进一步对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与无被动吸烟者相比,仅18岁前被动吸烟可增加舌癌的发病风险为2.813(OR=2.813,95%a:1.581~5.005),仅18岁后被动吸烟可增加舌癌的发病风险为1.666(OR=1.666,95%CI:I.055~2.631);18岁前后均被动吸烟可增加舌癌的发病风险为2.690(OR=2.690,95%CI:1.674~4.322)。而且每日暴露时间越长、开始暴露年龄越小、被动吸烟年限越长,患舌癌的危险性就越大(均有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被动吸烟人群中,女性或年龄960岁者比男性或年龄〈60岁者患舌癌的风险更高。结论被动吸烟是舌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减少被动吸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舌癌的发生。
鄢灵君何保昌陈法黄江峰刘芳萍刘凤琼邱宇林李嵩蔡琳
关键词:舌肿瘤烟草烟污染病例对照研究
福建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某高校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编写针对重大传染病健康教育材料,利用学校各种力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重视大学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以利于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瞿书铭何保昌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HPV感染对口咽癌无病生存期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综合评价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口咽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关联。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 Med等数据库,全面收集研究HPV感染与口咽癌无病生存期关系的文献,设定纳入和排除标准,评价文献质量,检验异质性,计算合并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评估发表偏倚。结果纳入文献16篇,口咽癌病例共2 512例,其中HPV阳性1 210例,HPV阳性率48.17%,HPV阴性1 302例。与HPV阴性相比,HPV感染的口咽癌病例复发或转移风险较低(合并HR:0.371,95%CI:0.231~0.511),其中HPV-16型感染对口咽癌DFS的合并HR为0.248,95%CI:0.132~0.365;HPV阳性且p16蛋白表达对口咽癌DFS有保护作用(合并HR:0.281,95%CI:0.137~0.424)。结论 HPV感染对口咽癌无病生存期可能有保护作用。
陈法何保昌黄江峰刘芳萍林李嵩郑晓燕蔡琳
关键词:口咽癌人乳头状瘤病毒META分析
倾向评分配比法及其在Stata软件实现被引量:4
2017年
倾向评分法是由Rosenbaum和Rubin在1983年首次提出,主要用于观察性研究组中混杂因素的事后均衡,对非研究混杂因素进行类似随机化的均衡处理。
陈亨贵潘雄飞黄媛媛何保昌陈法潘安
关键词:STATA软件实现评分法随机化
片仔癀胶囊治疗转移性结肠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价片仔癀胶囊对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按2:1的比例分配至试验组(79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片仔癀胶囊和安慰剂,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治疗28天为1个疗程,以疾病出现进展为干预终点。检测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99)、血常规(RBC、WBC、NEU、PLT)及肝肾功能(ALT、AST、γ-GGT、TBIL、BUN、SCr),计算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AE)。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CA199降低(P<0.01),试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CEA和CA199降低(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试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CA199升高(P<0.05)。使用片仔癀胶囊和用药周期≥3个疗程为保护因素(P<0.01,P<0.05)。片仔癀胶囊可提高患者1年无进展生存率(P=0.011)。结论服用片仔癀胶囊3个疗程以上,可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CA199,提高PFS,且不增加AE。
褚剑锋林久茂欧阳学农何保昌林少琴彭军
关键词:片仔癀胶囊转移性结肠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中链饱和脂肪酸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
2021年
目的探讨膳食中链饱和脂肪酸与口腔癌发病的关联。方法本病例对照研究以面访式问卷的形式调查2013年11月14日至2019年3月21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确诊的225例新发口腔癌患者及527例健康对照。以对照组中能量校正后的各类脂肪酸每日摄入量的中位数进行分组,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分层分析及相乘交互作用分析。结果高水平组的总中链饱和脂肪酸、辛酸、癸酸、十一烷酸及月桂酸等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其调整后的OR值及其95%CI值分别为3.19(95%CI:2.17~4.69)、2.54(95%CI:1.75~3.69)、2.56(95%CI:1.76~3.71)、5.00(95%CI:3.27~7.64)和3.09(95%CI:2.10~4.54)。在不吸烟者中,辛酸和癸酸与口腔癌发生风险呈正相关,且无论是否饮酒,其均能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各亚组均发现高总中链饱和脂肪酸、十一烷酸及月桂酸摄入量与口腔癌发生风险呈正相关。此外,中链饱和脂肪酸与吸烟、饮酒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结论较高水平的膳食中链饱和脂肪酸可能会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苏珏李滟铌范毅王思杰徐明明周楠何其璇俞道煊吕吉荣陈青汪晶施斌邱宇林李嵩郑晓燕潘丽珍陈法汪靖何保昌刘凤琼
关键词:口腔癌吸烟饮酒
福建省非吸烟人群口腔癌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非吸烟人群口腔癌的发病影响因素,为口腔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0年9月—2014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1例非吸烟新发口腔癌患者及同期在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和在其他科室就诊的547例非吸烟非口腔相关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患者〈18岁被动吸烟史、≥18岁被动吸烟史、不良修复体、刷牙频率〉2次/天、有口腔溃疡、食水果频率〈1次/天的比例分别为37.27%、49.07%、53.42%、5.59%、8.70%、49.69%,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0.97%、29.62%、36.56%、5.30%、2.01%、43.69%(均P〈0.01);病例组患者刷牙频率1~2次/天、食鱼类频率≥1次/天、食海鲜频率〈1次/天、食海鲜频率≥1次/天、食绿色蔬菜频率≥1次/天、食其他蔬菜频率≥1次/天、食水果频率≥1次/天的比例分别为84.47%、13.66%、53.42%、3.11%、83.23%、77.64%、25.47%,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2.87%、40.04%、55.94%、22.85%、97.26%、96.53%、47.90%(均P=0.000);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8岁被动吸烟、≥18岁被动吸烟、有不良修复体、有口腔溃疡是福建省非吸烟人群口腔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食鱼类频率≥1次/天、食其他蔬菜频率≥1次/天、食水果频率≥1次/天、食海鲜频率〈1次/天和≥1次/天是福建省非吸烟人群口腔癌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被动吸烟、不良修复体、口腔溃疡及食鱼类、海鲜、其他蔬菜、水果是福建省非吸烟人群口腔癌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何保昌陈法刘芳萍吴文丽黄江峰林李嵩蔡琳
关键词:非吸烟人群口腔癌病例对照研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