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松陵

作品数:98 被引量:384H指数:13
供职机构: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0篇专利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18篇轻工技术与工...
  • 11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毒素
  • 17篇真菌
  • 17篇降解
  • 15篇玉米赤霉烯酮
  • 15篇赤霉烯酮
  • 13篇真菌毒素
  • 13篇储藏
  • 8篇曲霉
  • 8篇黄曲霉
  • 7篇曲霉毒素
  • 7篇降解酶
  • 6篇液相
  • 6篇液相色谱
  • 6篇色谱
  • 6篇脱氧雪腐镰刀...
  • 6篇相色谱
  • 6篇镰刀
  • 6篇镰刀菌
  • 6篇黄曲霉毒素
  • 6篇编码基因

机构

  • 98篇国家粮食局科...
  • 11篇河南工业大学
  • 3篇北京工商大学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食品发酵...
  • 2篇国家粮食局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医药工业...
  • 1篇天津轻工业学...
  • 1篇农业部规划设...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作者

  • 98篇伍松陵
  • 48篇程树峰
  • 47篇唐芳
  • 45篇孙长坡
  • 18篇常晓娇
  • 18篇吴子丹
  • 16篇沈晗
  • 11篇张晓琳
  • 8篇任保中
  • 7篇路子显
  • 7篇左晓戎
  • 6篇李爱科
  • 6篇罗晓宏
  • 6篇白小娟
  • 6篇王峻
  • 5篇郝淑红
  • 5篇柴成梁
  • 4篇屈凌波
  • 3篇杨生瑞
  • 2篇孙辉

传媒

  • 2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2篇粮油食品科技
  • 5篇饲料研究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中国粮油学会...
  • 2篇粮油仓储科技...
  • 2篇第2届粮食储...
  • 2篇中国农业生物...
  • 1篇酿酒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饲料与畜牧(...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Chines...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学...
  • 1篇2008年(...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第三届第八次...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11篇2012
  • 9篇2011
  • 13篇2010
  • 10篇2009
  • 13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储粮真菌危害早期检测技术研究(2)——小麦储藏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采用真菌孢子计数法,对不同含水量的小麦在储藏期间,真菌生长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0℃,13.3%、14.2%、15.7%、16.4%四个水分的小麦样品,除13.3%水分,储藏90d,未检出真菌生长外,14.2%水分在储藏80d时,检测有真菌生长迹象,但生长很慢。15.79/6和16.49/6两个水分,在储藏20d时,检出有真菌的生长,这些真菌初期生长速度较快,当达到一定的值时,生长逐步减缓,整个生长呈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即:孢子一菌丝一孢子;经初步鉴定表明:在本实验中以灰绿曲霉生长为主,另外还有少量的白曲霉和青霉。在整个实验期间样品的水分变化幅度为0.3%~0.9%,温度变化幅度为0.3℃~1.1℃,它们变化的大小与真菌生长有明显的关系;采用本方法与感染粒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程树峰唐芳伍松陵
关键词:小麦储藏真菌
转基因水稻Bt63的外源基因相对含量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为分析转基因Bt63稻米外源基因含量,利用新型、灵敏和高通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RBE-4作为转基因水稻的内源参照基因,通过梯度稀释法,分别获得了Bt 63和RBE-4基因的Ct值与起始模板相关性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 6和0.995 4。通过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Bt63)和内标基因(RBE-4)起始模板数的比较,测定了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的相对含量,这项研究将为建立转基因水稻抗虫能力评价体系和转基因稻谷的流通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孙长坡邓婷婷伍松陵路子显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13
2013年
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为唯一碳源,通过平板分离纯化,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对降解效果较高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最终筛选得到的菌株对DON的降解率达56.61%,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假单胞杆菌,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菌株材料。
程亮伍松陵沈晗孙长坡
关键词: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降解
粮情在线监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粮情在线监测系统,包括至少一检测装置,一粮仓设一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壳体上设有气体采集出入口,壳体内设有接远程监控终端的检测电路,每一检测装置壳体旁设置至少一电磁阀,电磁阀阀杆接对应检测装置内检测电路,电磁...
程树峰唐芳伍松陵左晓戎
文献传递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4
2013年
从全国各地的土壤、污水、受污染的玉米、家畜肠道粪便等134份样品中分离得到1 628株菌落形态各异的微生物。通过以玉米赤霉烯酮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高通量筛选,获得8株降解玉米赤霉烯酮效果良好的菌株,其中2株降解效果较高,分别命名为Y64-3和Y84-7,降解率分别为60.08%和54.90%。经初步鉴定两株菌株均为芽孢菌。
黄哲孙长坡伍松陵常晓娇屈凌波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降解
碘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粮食中黄曲霉毒素被引量:10
2008年
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碘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用甲醇+水(55+45)提取,提取液用三氯甲烷萃取,萃取液经真空干燥后,加入适量碘衍生剂衍生,衍生后进行色谱分析。四种黄曲霉毒素测定在7 min内完成,检出限均在pg水平。花生和玉米重复性实验(n=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2%-4.9%和3.2%-6.7%;样品回收率分别为83.5%-97.3%和89.4%-97.6%。
程树峰唐芳伍松陵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黄曲霉毒素
储粮真菌危害早期检测技术研究——玉米储藏主要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储粮危害真菌孢子计数法,对不同含水量的玉米在储藏期间,主要危害真菌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将新玉米清理、除杂后,采用喷雾法将水分调至14%、15%、16%、17%、18%五个梯度,于30℃恒温恒湿箱中储藏,定期取样,检测孢子数、温度、感染粒等指标,实验为期60d。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玉米储藏危害真菌以灰绿曲霉和白曲霉为主;在水分16%下,以灰绿曲霉生长为主,随着水分的增加和储藏时间的延长,与其危害程度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在水分17%、18%时,以白曲霉生长为主,其对储粮的危害与储藏时间和水分有明显的相关性;两种曲霉具有典型的储粮真菌生长特征,即孢子-菌丝-孢子,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孢子呈动态上升趋势,与玉米危害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唐芳程树峰伍松陵
关键词:玉米储藏
一种玉米赤霉烯酮毒素降解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该酶来源于粉红粘帚霉(<I>Gliocladiumroseum</I>),是如下(a)或(b)的蛋白质:(a)由序列表中的SEQIDNO:1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组成的蛋白...
吴子丹孙长坡伍松陵路子显
文献传递
稻谷储藏危害真菌生长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9
2009年
采用真菌孢子计数法,模拟不同含水量的稻谷,对储藏期间主要危害真菌的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0℃,13.5%、14.1%、15.0%、16.1%、16.7%5个水分的试验稻谷样品,其中13.5%水分的样品储藏80 d时,发现有危害真菌生长迹象,但其生长速度很慢;14.1%和15.0%水分的样品,危害真菌感染时间为20 d,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而16.1%和16.7%水分的样品,危害真菌10 d即可检出,且生长迅速。稻谷储藏期间主要危害真菌,以灰绿曲霉和白曲霉为主,储粮水分在16.0%左右时,为两种曲霉生长优势的转折点,灰绿曲霉生长由强变弱,白曲霉生长由弱变强,它们的生长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本试验期间,样品水分的变化与真菌的生长有关系。
唐芳程树峰伍松陵
关键词:稻谷储藏
一株伏马毒素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3
2017年
以伏马毒素FB_1为唯一碳源,采用富集培养法从污泥样品中分离到1株高效降解FB_1的菌株。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该菌在液体无机盐培养基(MSM)中对FB_1有良好的削减能力,5 d内可将25μg的FB_1完全降解。通过对该菌的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试验,最终鉴定为鞘氨醇盒菌(Sphingopyxis sp.),命名为ASAG22。ASAG22细胞内产生的活性物质将FB_1降解为4种质荷比分别为406.352 7、288.209 9、264.182 7和220.156 9的新物质,且该活性物质经蛋白酶K处理而失去活性。
杨朋飞常晓娇伍松陵王峻王楠希屈凌波孙长坡
关键词:伏马毒素生物降解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