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燕双

作品数:16 被引量:8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信号
  • 8篇缺血
  • 8篇病理
  • 8篇磁共振
  • 7篇成像
  • 7篇磁共振成像
  • 6篇缺血后
  • 6篇病理基础
  • 5篇高信号
  • 5篇T1WI
  • 4篇短T1信号
  • 3篇脑缺血
  • 2篇针刺
  • 2篇太冲
  • 2篇转移瘤
  • 2篇显像
  • 2篇脑梗
  • 2篇功能磁共振
  • 2篇功能磁共振成...
  • 2篇骨显像

机构

  • 13篇中国中医科学...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自...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306...
  • 1篇新疆石油管理...

作者

  • 16篇任燕双
  • 8篇刘松龄
  • 6篇张云亭
  • 2篇洪洋
  • 2篇郎学森
  • 2篇曾亚伟
  • 2篇王寅
  • 2篇李科
  • 2篇方继良
  • 2篇高波
  • 2篇金真
  • 1篇张今朝
  • 1篇陈述花
  • 1篇王映辉
  • 1篇程谟库
  • 1篇李威
  • 1篇万业达
  • 1篇孙国红
  • 1篇罗萍
  • 1篇孙国良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第六届全国磁...
  • 1篇庆祝中国中医...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态功能脑网络模型的多任务融合Lasso方法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传统的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 MRI)的功能脑网络(FBN)研究是基于在整个扫描过程中FBN固定不变的假设。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FBN是动态变化的,而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本文提出一种多任务融合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方法来构建静息态f MRI的动态FBN。方法提出的多任务融合Lasso方法可以在构建动态FBN时,保留网络的稀疏性及子序列的时间平滑性。具体来说,首先用滑动窗方法得到交叠的静息态f MRI子序列;然后用多任务融合Lasso方法联合地估计一个样本的所有子序列的功能连接从而构建动态FBN,用k均值聚类算法得到每类样本子序列的功能连接的聚类中心,并将所有类的聚类中心组成回归矩阵;最后根据回归矩阵求样本的回归系数,将其作为特征进行分类,验证多任务融合Lasso方法对动态FBN建模的有效性。结果采用公开的f MRI数据集来验证多任务融合Lasso模型构建动态FBN的分类效果。实验使用阿尔兹海默症神经影像学计划(ADNI)公开的f MRI数据集中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早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和健康被试3组数据,并用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来评估算法的分类性能。在3组二分类实验中,本文方法分别达到了92.31%、80.00%和84.00%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与静态FBN模型和其他传统的动态FBN模型相比,本文方法能取得更好的分类效果。结论本文提出的多任务融合Lasso构建动态FBN的方法,能有效地保留网络的稀疏性和子序列的时间平滑性,同时提高算法的分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为脑部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多任务融合Lasso模型可以用于动态FBN的构建,挖掘功能连接的动态信息,同时整个算法可以用于基于f MRI数据的脑部疾病的分类研究中。
王鑫任燕双张文生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症
脑缺血后T1WI产生高信号的病理基础
MRI对脑梗死不仅可做到早期诊断,也可观察其演变从而监测其治疗效果。通常脑梗死在T1WI 上表现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但一部分病人缺血性脑梗死亚急性期在梗死灶周边或梗死灶内出现短T1信号,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后MRI上...
任燕双张云亭刘松龄
文献传递
MRI与^(99)Tc^m-MDP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MRI与^(99)Tc^m-MDP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例骨转移瘤患者分别进行MRI及^(99)Tc^m-MDP骨显像检查,比较2种方法检出骨转移瘤病变的阳性率。结果 15例骨转移瘤中,MRI检查阳性1 5例.阳性病灶95个,^(99)Tc^m-MDP骨显像检查阳性13例,阳性病灶61个,MRI阳性病灶检出率高于^(99)Tc^m-MDP骨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84,P<0.01)。结论增强T_1WI及DWI序列的应用。
任燕双洪洋郎学森高波
关键词:骨肿瘤放射性核素显像
MRI与瘘道造影对于复杂性肛瘘诊断的不同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MRI与瘘道造影对于复杂性肛瘘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41例肛瘘患者,其中26例通过MRI检查,采用T1WI,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增强扫描,观察肛瘘的内口、分支及其与周围肌肉的关系;15例瘘道造影检查,观察瘘管走行、有无内口。结果:15例瘘道造影检查病例中,9例可见内口与肛管相通,6例为盲瘘;26例MRI检查病例中,24例可明确内口位置及数量,1例未见内口,1例未见外口;10例瘘道累及肛提肌,2例瘘道累及括约肌,1例瘘道累及闭孔内肌,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对于肛瘘的术前检查而言,瘘道造影和MRI有其不同的价值,瘘道造影可以作为MRI检查的有益补充;在大部分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复杂性肛瘘,MRI能提供比瘘道造影更为完善的肛瘘病变信息。
郎学森孙国红洪洋任燕双张今朝
关键词:肛瘘核磁共振瘘道造影
针刺太冲及其临近穴中枢效应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MRI)观察针刺相邻穴位的大脑中枢反应,探讨穴位的棚对特异性。方法用盲法随机分别针刺10例正常人左侧太冲、行间、内庭和邻近非经络假穴点,手针采用捻针和不捻针两种状态对比,利用1.9TMRI行全脑功能...
方继良金真王寅李科曾亚伟任燕双高波佟海滨程漠库李英
脑缺血后T_1WI产生高信号的病理基础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揭示脑缺血后短T1信号产生的病理基础。方法 将 5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不同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时间组 (T0 =0min ,T1 a =15min ,T1 b =3 0min ,T1 c =60min ,T1 d =永久性闭塞 )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动态观察短T1信号出现的时间、部位 ,并行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 总计 46只存活模型可列入统计结果。T0 组 (7只 )中无短T1信号出现 ;T1 a组 (13只 )中 7只出现短T1信号 ;T1 b组 (12只 )中 8只出现短T1信号 ;T1 c组 (7只 )与T1 d组 (7只 )中全部出现短T1信号。短T1信号出现阳性者在不同缺血时间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2 9.3 2 8,P <0 .0 5) ;短T1信号区域的组织学检查可见出血、吞噬脂肪的巨噬细胞的脂质沉积和蛋白质变性、髓鞘破坏等 ;皮质区短T1信号出现时间早 ,主要与出血有关 ,基底节区短T1信号主要与脂质沉积有关 ,出现时间晚。结论 不同时间、部位出现的短T1信号产生的病理基础不同 ;短T1信号的产生主要与缺血
任燕双张云亭刘松龄
关键词:脑缺血T1WI高信号病理学
脑缺血后短T_1信号强度演变及其病理机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短T信号强度演变规律并揭示其病理机制。方法:将46只不同缺血-再通时间组的大1鼠模型,于不同时间点观察短T信号强度的演变,并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短T信号以皮质区多见,并且出现时间早于基11底节区。短T信号强度在各MR检查时间点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1F=3.746P<0.05,)。组织学检查可见出血、脂质沉积和蛋白质变性、髓鞘破坏等;皮质区短T信号主要与出血有关,基底节区则主要与脂质沉积有关。结论:不同时间、部位出1现的短T信号产生的病理机制不同;出血是影响短T信号强度演变规律的主要因素。
任燕双张云亭刘松龄
关键词:脑缺血磁共振成像
TIA后短T1信号产生的病理基础
目的揭示TIA后短T1信号产生的病理基础。方法将13只15minMCA闭塞-再通时间的大鼠模型,于不同时间点观察短T1信号出现的时问、部位,并进行相关组织学检查。结果7只大鼠模型出现短T1信号,其中4只出现在皮质区,2只...
任燕双张云亭刘松龄
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T1信号产生的病理基础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揭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T1信号产生的病理基础。方法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3)和对照组(n=7),采用ZeaLonga法制备15minMCA闭塞再通时间的大鼠模型,分别于第3、5、7、14天4个时间点观察短T1信号出现的时间、部位,采用HE染色、Perls染色及电镜检查观察短T1信号部位的病理变化。结果对照组中无短T1信号出现,实验组中7只大鼠模型于第14天时出现短T1信号,其中4只出现在皮质区,2只出现在皮质区和基底节区,1只仅于基底节区出现。皮质区短T1信号主要与出血有关;基底节区短T1信号主要与吞噬脂肪的巨噬细胞的脂质沉积有关。结论TIA后短T1高信号出现的部位不同,其产生的病理基础不同。
任燕双张云亭刘松龄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短暂性
脑缺血后T1WI产生高信号病理机制的动物实验
脑梗塞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是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MRI可以监测缺血性中风的演变和治疗效果,正确认识脑缺血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在影像学方面的表现,可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缺血性中风后亚急...
任燕双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