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田田

作品数:31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稠油
  • 8篇热采
  • 7篇油藏
  • 6篇驱油
  • 5篇稠油油藏
  • 4篇渗流
  • 4篇超稠油
  • 3篇油剂
  • 3篇粘土稳定
  • 3篇粘土稳定剂
  • 3篇水敏
  • 3篇特超稠油
  • 3篇驱油剂
  • 3篇携液
  • 3篇携液能力
  • 3篇降粘
  • 2篇性能评价
  • 2篇油水
  • 2篇乳状液
  • 2篇渗流机理

机构

  • 27篇中国石油化工...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化胜利...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9篇于田田
  • 12篇刘冬青
  • 9篇王善堂
  • 8篇曹嫣镔
  • 7篇宋丹
  • 6篇邹斌
  • 5篇何绍群
  • 5篇曹秋芳
  • 4篇林吉生
  • 4篇贺文媛
  • 4篇王秋霞
  • 3篇曹嫣红
  • 3篇汪庐山
  • 2篇范海明
  • 2篇马爱青
  • 2篇刘廷峰
  • 2篇崔文俊
  • 2篇白艳丽
  • 2篇姜生
  • 1篇张仲平

传媒

  • 4篇内蒙古石油化...
  • 4篇精细石油化工...
  • 3篇石油学报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油田化学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承德石油高等...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2006年全...
  • 1篇2012年特...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复合化学方法改善极强敏感性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机理被引量:15
2013年
胜利油田极强水敏性稠油油藏主要分布在金家油田,储量在2 000×104 t以上,该类油藏水敏指数在0.9以上,单纯注蒸汽热采开发效果差,无法实现有效动用。笔者针对以上矛盾,开展了热复合化学方法开采技术研究。利用金家油田真实岩心开展了不同驱替方式条件下热复合化学方法岩心驱油效率评价实验,利用X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实验研究了蒸汽+高温防膨剂、蒸汽+高效驱油剂、蒸汽+高效驱油剂+高温缩膨剂不同驱替方式下岩心黏土矿物组分变化、黏土在孔喉分布状态、孔喉半径分布规律、驱替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蒸汽+高温驱油剂+高温缩膨剂的热复合化学驱替方式可促进蒙脱石向伊利石的转变,同时溶蚀部分高岭石,大幅度提高油藏孔喉渗流通道,形成大的"热蚯孔",大幅度提高敏感性稠油油藏的渗透率和驱替效率。
曹嫣镔于田田林吉生刘冬青何绍群王全夏道宏
关键词:强水敏稠油油藏热采电镜分析
油井连续取样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油井连续取样分离装置,包括取样桶及取样桶内部的分离伞;所述分离伞为双面镀不沾油分离伞包括双面镀不沾油铁皮和中间朝上的进液四分管,所述分离伞通过进液四分管设置在桶盖上;所述取样桶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取样桶...
宋丹于田田林吉生贺文媛王善堂尚跃强陈连喜
文献传递
稠油化学驱乳状液渗流状态分析
2012年
实验室利用电子显微镜对驱油剂SLS-5驱替前后稠油乳状液进行了表征及粒径分布分析,产出液乳化状态明显受到孔喉半径及驱油剂浓度的影响,实验室条件下稠油乳状液粒径分布趋向稳定于孔喉半径范围,稠油乳状液流型以念珠型为主,通过降低渗流阻力提高管式驱替效率。
刘冬青于田田宋丹宋丹申德勇
关键词:稠油乳状液孔喉半径渗流
胜利稠油渗流机理研究与应用
2012年
稠油渗流机理的研究对稠油开采工艺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稠油流变特性、地下渗流特征、相渗曲线三个方面开展了胜利油田稠油渗流机理的研究。温度对稠油的流变性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其高于一定值时,稠油均可转变成牛顿流体。不同稠油流型转变温度差异很大。稠油在地下渗流时存在初始压力梯度,初始压力梯度不但与稠油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与油藏孔隙度及渗透率有关,降低初始压力梯度,显著改善热采开发效果。相渗曲线是两相渗流时渗流规律的体现,开展了油-热水、油-蒸汽相渗曲线的研究及加入化学剂后对相渗曲线的影响,并且建立了相渗曲线的数学方程。通过稠油渗流机理的研究,为稠油的开采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刘冬青王善堂白艳丽邹斌于田田
关键词:流变性渗流特征相渗曲线热采
胜利油田超稠油油藏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与应用被引量:14
2013年
针对胜利油田单56区块油藏条件,利用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装置,开展了20%、40%、60%蒸汽干度条件下反九点井网超稠油油藏蒸汽驱实验。分析了单井及井组生产动态,并在蒸汽驱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用氮气泡沫的方式改善超稠油蒸汽驱的开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超稠油油藏汽窜较为严重,综合含水上升较快,蒸汽腔发育不均匀;边井生产效果较好,角井温度场发育较差,产液量和产油量较低,对井组贡献率较低。通过提高蒸汽干度可以有效提高蒸汽驱阶段的采收率,当注入油藏蒸汽干度从20%提高到60%,蒸汽驱阶段的采出程度提高19.86%。段塞注入0.093PV的泡沫体系时,蒸汽汽窜得到有效抑制,边井产液量和综合含水均出现明显下降,角井温度场开始发育,角井产液量和产油量显著增加,阶段综合含水下降7%,提高采收率15%以上。通过提高蒸汽干度和辅助氮气泡沫调剖工艺,超稠油油藏可以转为蒸汽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曹嫣镔刘冬青王善堂于田田夏道宏
关键词:蒸汽驱超稠油蒸汽干度汽窜蒸汽腔
深层特超稠油冷采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针对罗家深层特稠油研制高效降粘体系GX JN。实验室内GX JN用量1.5‰可将特超稠油粘度降低至300mPa.s以下。罗家区块罗904井采用GX JN体系冷采吞吐,日液、日油均大幅提高,含水明显下降,效果远好于上周期热采吞吐。
马爱青陈连喜于田田林吉生王善堂张紫军
关键词:降粘冷采
一种稠油微乳液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稠油微乳液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降粘剂的重量份配比组成为:油溶性降粘剂33-37,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6-20,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8-22,吐温型乳化剂2-4,异构醇3-5,水20-24。以上原料利用反...
盖平原于田田曹嫣镔贺文媛谢志勤马爱青王志敏曹秋芳林吉生孟秋玉白艳丽
文献传递
泡沫携液能力测量装置
一种泡沫携液能力测量装置,包括电脑、箱体及安装于箱体内的反应器及样品池、光源和摄像头。所述箱体内还安装有电导率测试仪,反应器上安装有电极、电极与电导率测试仪导线连接,电脑与摄像头和电导率测试仪数据线连接,电脑安装于箱体外...
于田田皱斌王秋霞曹嫣镔曹秋芳祝瑞华
文献传递
泡沫驱用起泡剂BS-12的界面特性及泡沫性能被引量:9
2007年
研究了泡沫驱用阴离子起泡剂BS-12的界面特性及其与泡沫特性的关系。用扩张压缩界面张力仪测定,BS-12水溶液在饱和CO2气后,与正辛烷之间的界面张力、界面弹性模量E*及其弹性分量E′明显降低,其黏性分量E″略有降低,损耗角减小,说明弹性变形在泡沫变形中起主导作用。讨论了泡沫携液系数(携液能力)和稳定系数的测定方法,用泡沫扫描仪在不同气液比下测定,CO2气/BS-12泡沫的稳定系数与携液系数之间有正相关性,携液系数在一定范围时对泡沫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加入不同量正辛烷改变N2气/BS-12泡沫的稳定性,求得泡沫稳定系数与界面弹性模量E*(即泡沫变形能力)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图11参8。
汪庐山于田田曹秋芳曹嫣镔曹嫣红孟秋玉
关键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泡剂动态界面张力
气液界面特性对泡沫稳定性影响研究被引量:36
2007年
泡沫稳定性是影响泡沫驱实施效果的核心因素之一。通过对泡沫携液能力、动态表面张力、黏弹模量、半衰期、发泡量的测试对影响泡沫稳定性因素进行研究,确定影响泡沫体系稳定性的因素;利用管式模型对泡沫体系在多孔介质中再生能力进行测试,研究再生能力、泡沫稳定性之间关系。结果表明,黏弹模量同泡沫稳定性具有线性关系,泡沫稳定性同其再生能力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泡沫在多孔介质条件下的再生能力是影响泡沫驱效果的首要关键因素。在进行泡沫驱泡沫剂优选中应对其在多孔介质中再生能力和泡沫稳定性进行综合考虑。
汪庐山曹嫣镔于田田曹秋芳曹嫣红安学芹
关键词:稳定性携液能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