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瑞宏

作品数:46 被引量:262H指数:9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水利工程
  • 6篇天文地球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乌梁素海
  • 8篇湖泊
  • 6篇遥感
  • 5篇水资源
  • 5篇干旱
  • 4篇浅水湖泊
  • 3篇厌氧
  • 3篇厌氧反应
  • 3篇厌氧反应器
  • 3篇湿地
  • 3篇水环境
  • 3篇水深
  • 3篇水质
  • 3篇水资源利用
  • 3篇尼龙绳
  • 3篇汇流
  • 3篇反应器
  • 3篇浮渣
  • 3篇干旱区
  • 3篇长江

机构

  • 32篇内蒙古大学
  • 1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0篇南京大学
  • 2篇通辽市水文勘...
  • 1篇包头市环境保...

作者

  • 46篇于瑞宏
  • 9篇许有鹏
  • 8篇刘廷玺
  • 6篇李畅游
  • 6篇赵吉
  • 5篇许继飞
  • 5篇张宇瑾
  • 4篇刘崎峰
  • 4篇贾志斌
  • 4篇郭伟
  • 3篇朱超
  • 3篇王立新
  • 3篇付志敏
  • 2篇武琳慧
  • 2篇朱岭
  • 2篇孙若鹏
  • 2篇王川
  • 2篇高瑞忠
  • 2篇郝艳玲
  • 2篇张伟林

传媒

  • 2篇水利学报
  • 2篇水资源保护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大学教育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海洋工程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内蒙古教育(...
  • 1篇全国第三届水...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水与社会经济...

年份

  • 4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成因及洪水特征模拟分析被引量:40
2005年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地理条件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域水系构造和地理特征决定了其洪水多发性,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导致该地区水循环过程发生较大改变,而大量水库、堤防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使得洪水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综述了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水系特征与洪水灾害的关系,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洪水灾害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气候和下垫面特征变化条件下的暴雨洪水模拟研究,以长江下游太湖东苕溪流域的南苕溪为研究区,进行了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的动态模拟验证和特征分析,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从而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减灾研究打下了基础。
许有鹏于瑞宏马宗伟
关键词:洪水灾害长江中下游洪水特征灾害成因自然地理条件
基于DEM的乌梁素海东部流域河网信息提取被引量:13
2011年
以乌梁素海东部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免费获取的3″的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SRTM)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HEC-GeoHMS模块,确定流域不同汇流累积量阈值的河网密度,通过二者关系曲线,得出东部流域最适汇流累积量阈值为15 km2。实现流域水系提取和子流域划分,继而将其与东部流域1∶250 000数字地形图进行叠加。结果表明:采用DEM提取的水系和子流域与数字地形图匹配良好,即3弧秒的DEM可有效应用于乌梁素海东部流域河网信息的提取。
朱超于瑞宏刘慧颖孙若鹏刘金巍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
基于遗传算法的乌梁素海水环境的投影寻踪评价被引量:3
2003年
 本文以巴彦淖尔盟的乌梁素海为研究区,于2002年11月~2003年4月间,分3次对乌梁素海上均匀分布的37个网格试验控制点进行了现场水质指标测定与水环境、水生植被的实地踏勘,选取2003年4月11日乌梁素海的水质数据,应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进行聚类评价与分析,据此将现状乌梁素海的水质状况划分为3种类型区,并总结出各类型区的空间分布与湖中水流形态、水深、水生植被、湖中水流各入出口点的空间位置的对应关系。
李畅游于瑞宏高瑞忠张伟林
关键词:遗传算法水环境
煤层气的化学链燃烧方法及串行流化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煤层气的化学链燃烧方法及串行流化床系统。方法:预热的空气与纳米铜载氧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纳米CuO载氧体颗粒和烟气;再使纳米CuO载氧体颗粒与煤层气在光照下发生燃烧反应,生成混合气体和纳米铜载氧体;使纳米铜载...
尹雪峰赵吉刘崎峰王立新高晓宁贾志斌于瑞宏
遥感技术在湖泊水体提取中的应用和展望
随着全球湖泊污染的日益严重,对湖泊进行监测成为湖泊研究的重点,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湖泊水体提取成为湖泊监测的基础。本文介绍了遥感提取水体的机理,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用于水体提取的常用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比较了不同...
于瑞宏朱超刘廷玺
关键词:遥感技术水体提取
无测站流域径流预测区域化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6年
无测站流域径流预测是地表水文研究的难题与挑战,而区域化方法,即将水文信息从有测站流域移植至无测站或缺测站流域估算径流量的过程,则为该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由于不同流域地文属性及气候特征各不相同,目前并无通用的方法,回归法、空间近似法及物理相似法是径流预测区域化研究中最常用的三种方法。基于此,本文阐明了三种方法的基本理论,综述了其研究进展、适用性及局限性,分析了区域化研究中常用水文模型及流域特征因子遴选的依据,总结了误差检验及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并展望了径流预测区域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可为无测站流域区域化方法的选择提供基本依据与科学参考。
于瑞宏张宇瑾张笑欣刘廷玺
关键词:径流预测水文模型
PBL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在环境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环境统计学是一门兼具实用性及科学性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方式为主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环境统计学中的深奥原理,更无法将所学方法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基于此,将PBL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相结合运用于环境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中,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环境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在此教学模式下,在ICAD循环推动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推理能力及创新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温璐贾志斌王立新于瑞宏
关键词:环境统计学PBL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活塞式摇瓶取气箱
一种活塞式摇瓶取气箱,属于摇瓶取气箱技术领域。上隔板的两侧每侧固装有一个滑轨,上隔板通过两个滑轨与箱体内壁上部对称的两条滑道滑动连接,下隔板的两侧每侧固装有一个滑轨,下隔板通过两个滑轨与箱体内壁下部对称的两条滑道滑动连接...
张林祥于瑞宏
文献传递
长江下游沿江城市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分析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长江下游是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地区,但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河流水质恶化、水源短缺、洪涝灾害加剧等一系列水问题,对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抑制作用.为此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初步分析了南京沿江地区城市化与水资源开发...
许有鹏于瑞宏朱岭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长江下游水质恶化洪涝灾害
文献传递
浅水湖泊稳态转换模型PCLake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总结了能够全面模拟浅水湖泊生物及非生物过程的PCLake模型的发展历程、技术框架、适用性及局限性,从营养盐转换阈值、气候变化、生物操纵等3方面详述了PCLake模型的研究进展,并针对PCLake模型优势及存在问题,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展望了该模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全球尺度规模以及更易于使用且更灵活的模型,涵盖更多湖泊特征,形成多种组合,用于稳态转换阈值及预警识别,将敏感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等功能嵌套于模型,提高模型的模拟精度。
张笑欣于瑞宏张宇瑾李凌宇
关键词:浅水湖泊稳态转换气候变化生物操纵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