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爱玲

作品数:11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血清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疗效
  • 2篇脑梗
  • 2篇康复
  • 2篇急性
  • 2篇海马
  • 2篇痴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类
  • 1篇凋亡
  • 1篇动功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心磷脂抗体
  • 1篇性细胞

机构

  • 11篇泰安市中心医...
  • 2篇泰安市第二人...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11篇于爱玲
  • 5篇宁方波
  • 4篇刘运林
  • 4篇周广安
  • 3篇刘新红
  • 2篇马学霞
  • 2篇秦丽晨
  • 2篇崔瑞亭
  • 2篇杨申
  • 2篇苗素云
  • 2篇吕燕华
  • 2篇张馨娜
  • 2篇郑华
  • 2篇李洪军
  • 2篇孙宝民
  • 2篇梁迎春
  • 1篇徐玲
  • 1篇仲丽霞
  • 1篇亓春花
  • 1篇赵芳芳

传媒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本文探讨脑静脉血栓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6例脑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及各种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病因,总结各种治疗方法。结果 26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头痛、视盘水肿、偏瘫、癫癎发作等。10例CT显示 3例上矢状窦血栓;16例MRI(SE序列)显示8例脑静脉血栓;12例MRV显示10例脑静脉血栓;26例均做DSA检查予以确诊。确诊后给予抗凝药物治疗或溶栓治疗,病情显著缓解,最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结论结合脑静脉血栓的临床症状及各种影像学表现,并辅以病因分析能对本病作出准确的诊断;治疗原则应采取抗凝溶栓、病因和对症等多种方法治疗。
刘新红吴化民周广安于爱玲
关键词:脑静脉血栓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p38MAPK参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细胞凋亡机制研究及养血清脑颗粒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两血管法(2VO)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6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假手术组和养血清脑颗粒组。养血清脑颗粒组给予2 g·kg-1·d-1的养血清脑颗粒溶液2 ml灌胃,血管性痴呆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2 ml生理盐水灌胃,1个月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认知能力,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p38MAPK磷酸化变化。结果第1、2、3天养血清脑颗粒组大鼠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明显小于模型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养血清脑颗粒组大鼠原平台象限时间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的比较:养血清脑颗粒组明显低于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能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抑制海马区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而实现的,这可能是养血清脑颗粒参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梁迎春杨海燕赵林于爱玲张馨娜宁方波刘运林杨申
关键词:痴呆细胞凋亡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养血清脑颗粒
癫痫患者血脂水平的监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周广安于爱玲宁方波
关键词:癫痫血脂
通咽止呃方对局灶性脑梗塞保护作用的研究
崔瑞亭秦丽晨刘运林李大伟李玉报王兴玲马学霞周广安张友军于爱玲王涛张秋玉苗素云宁方波李洪军
吞咽困难及呃逆是脑梗死的常见症状,是神经内科的顽症,治疗不及时可使病情显著加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西药对以上症状无确定疗效,中药有对呃逆的治疗报道,但无治疗脑梗死所致顽固呃逆及吞咽困难的报道,笔者遵古人吞咽困难呃逆是由咽...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塞呃逆吞咽困难
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名健康人(对照组)、50例HBO加常规治疗组(HBO组)和50例常规治疗组(常规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1、7、14d进行血清sICAM-1、sVCAM-1含量的动态监测,并于入院1、14d对神经功能缺失进行评分,评价2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入院1d2组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7、14d,同组内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含量逐渐降低,2个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1dHBO组与常规组比较,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7、14d,两指标均低于对应时间点的常规组(P〈0.01)。入院14dHBO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治疗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的含量,有效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提高临床疗效。
王勤赵仁亮于爱玲
关键词:脑梗死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酶联免疫吸附法
bFGF转基因治疗对放射性脑损伤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刘运林秦丽晨徐玲崔瑞亭马学霞周广安李洪军刘新红宁方波张馨娜范怀海亓秦郭冬梅赵君于爱玲
自2006年1月始课题组通过一系列的离体和活体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成功制备pcDNA3.1(+)-bFGF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bFGF在治疗RIB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重组的bFGF可转染C17.2 N...
关键词:
关键词:BFGF转基因治疗放射性脑损伤
血管性痴呆患者抗心磷脂抗体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及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对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和颈动脉狭窄的影响。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2例VD患者(VD组)和31名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ACA,VD组分为ACA阳性VD组和ACA阴性VD组,三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三组患者颈动脉IMT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D组和对照组ACA的阳性率分别为59.38%、16.13%,与对照组相比,VD组患者ACA阳性率明显偏高(χ2=12.49,P<0.05);ACA阳性VD组、ACA阴性VD组及对照组颈动脉IMT值分别为(1.32±0.12)mm、(1.15±0.10)mm、(0.90±0.07)mm,与ACA阴性组和对照组相比,ACA阳性VD组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偏高(t值分别为5.043和15.393,均P<0.05);ACA阳性VD组、ACA阴性VD组及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94.74%、53.85%、12.90%。与ACA阴性组和对照组相比,ACA阳性VD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明显偏高(χ2值分别为6.24和28.78,均P<0.05)。结论 VD患者ACA阳性率偏高,其可能与颈动脉IMT、颈动脉狭窄有关。
王茜徐玉振亓春花于爱玲刘运林
关键词:痴呆颈动脉狭窄抗心磷脂抗体内膜厚度
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区p-ERK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区p-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大鼠定位航行和空间搜索能力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区p-ERK1/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和平台所在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减少(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睡眠剥夺组海马区p-ERK1/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剥夺可损害大鼠的学习记忆,其机制可能与ERK信号通路抑制有关。
苗素云于爱玲苗素梅赵芳芳仲丽霞刘志强唐吉友
关键词:睡眠剥夺ERK1/2海马学习记忆
肌电生物反馈对急性偏瘫康复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时按简化Fugl-Meyer(FMA)评分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肌电生物反馈组患者FMA评分和Bar- 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61.4±21.6)分和(56.8±23.8)分,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郑华孙宝民吕燕华于爱玲单磊魏贞基
关键词:偏瘫肌电生物反馈
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06年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功能残疾率高达75%,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了使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尽可能地恢复正常,我们对5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郑华孙宝民吕燕华于爱玲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观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肢体功能残疾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