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腰椎
  • 4篇骨折
  • 3篇内固定
  • 3篇后路
  • 2篇单节段
  • 2篇胸腰椎
  • 2篇微创
  • 2篇内骨折
  • 2篇内固定术
  • 2篇节段
  • 2篇脊柱
  • 2篇矫形
  • 2篇跟骨
  • 2篇固定术
  • 2篇关节
  • 2篇关节内
  • 2篇关节内骨折
  • 1篇胸腰椎陈旧性...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胸腰椎结核

机构

  • 6篇嘉兴市第二医...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嘉兴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8篇严盈奇
  • 5篇龚遂良
  • 5篇戴加平
  • 2篇范顺武
  • 2篇童春民
  • 2篇张炳祥
  • 2篇陈刚
  • 1篇赵兴
  • 1篇方向前
  • 1篇胡志军
  • 1篇黄悦
  • 1篇夏满莉
  • 1篇张玉山
  • 1篇周晓

传媒

  • 2篇中国骨伤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双侧棘突旁小切口术式在后路单节段腰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前瞻性比较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和传统开放术式行后路单节段腰椎间融合术的效果,以评估双侧棘突旁小切口术式在后路单节段腰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自2006年11月~2008年7月对78例下腰椎病变患者行后路单...
严盈奇
关键词:临床疗效腰椎间盘突出
外侧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延长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比较外侧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延长切口两种不同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分别采用外侧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延长切口治疗的36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其中外侧改良切口组(A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38.1±9.1)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8例,Ⅲ型9例,Ⅳ型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0.5±1.7)d。传统"L"形延长切口组(B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38.4±7.3)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7例,Ⅲ型9例,Ⅳ型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0.6±1.8)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①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植骨例数;②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③切口愈合情况;④Maryland足部评分;⑤术后影像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5个月,平均11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植骨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失血量A组(94.0±9.5)ml、B组(109.9±13.7)ml,切口长度A组(6.8±1.1)cm、B组(15.7±2.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VAS疼痛评分A组(1.95±0.71)分、B组(3.65±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A组1例乙级愈合,B组6例乙级愈合,均经延长换药时间愈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ryland足部评分、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改良切口与传统"L"形延长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总体疗效相当,但外侧改良切口具有切口较小、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较少的优点。
严盈奇范顺武黄悦
关键词:跟骨骨折临床对照试验
单一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局部化疗治疗胸腰椎结核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单一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局部化疗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对胸腰椎结核11例患者行单一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局部化疗治疗,男7例,女4例;年龄27~65岁,平均53.7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9个月。脊髓损伤程度根据ASIA损伤分级:C级3例,D级8例。根据ASIA损伤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依据疼痛视觉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通过胸腰椎侧位X线片评估后凸Cobb角的变化。结果:11例均获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8个月。脊髓损伤ASIA损伤分级:3例C级患者中2例术后提高至D级,1例提高至E级;8例D级患者中7例提高至E级,1例无变化。VAS术前为6.10±1.30,术后3 d为1.70±0.80,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为(68.36±10.41)%,术后3 d为(14.55±8.99)%,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后凸Cobb角术前为(22.64±4.84)°,术后3 d为(4.27±1.49)°,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为(4.55±1.70)°,与术后3 d比较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单一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局部化疗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切口单一、手术创伤小、有效清除病灶、改善神经功能、矫正畸形、复发率低的优点,但仍需结合长期、规范的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
严盈奇夏满莉戴加平龚遂良陈刚周晓
关键词:清创术矫形外科固定装置抗结核药
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在后路单节段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比较经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和传统开放切口行后路单节段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效果,以评估小切口术式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对70例下腰椎病变患者行后路单节段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将患者随机分为双侧棘突旁小切口组(36例)和传统切口组(34例)。小切口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5-64岁,平均52.0岁。传统切口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38-62岁,平均53.2岁。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肌酸激酶水平、多裂肌的横截面积、术后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融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X线投照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切口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及第3天肌酸激酶水平、术后多裂肌横截面积、术后腰背痛VAS、住院时间、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方面与传统切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双侧棘突旁小切口或传统切口行后路单节段腰椎间融合术的疗效均满意,但双侧棘突旁小切口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多裂肌萎缩少等优点。
严盈奇范顺武方向前赵兴胡志军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微创性
AO跟骨钛钢板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被引量:20
2004年
严盈奇龚遂良戴加平
关键词:手术治疗关节内骨折跟骨骨折功能锻炼
经椎弓根椎体联合截骨矫形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椎体联合截骨矫形术治疗中重度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对胸腰椎陈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8例患者均予经椎弓根椎体联合截骨矫形术治疗。结果:随访平均16.5个月,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84.9%,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时无明显矫正丢失,术前有显著腰背部疼痛者,术后症状均明显减轻。结论:经椎弓根椎体联合截骨矫形术治疗中重度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继发后凸畸形,具有后凸矫正率高、腰背痛缓解效果显著、矫正丢失少及融合率高的优越性,但技术要求较高。
严盈奇戴加平龚遂良陈刚张玉山
关键词:脊柱后凸胸腰椎骨折截骨术
微创双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被引量:12
2010年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但是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Ⅴ型、Ⅵ型的治疗较为棘手。笔者通过微创双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1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严盈奇戴加平龚遂良张炳祥童春民
关键词: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钢板治疗微创SCHATZKER
SUMMIT枕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SUMMIT枕颈固定系统经颈椎弓根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不同原因引起上颈段不稳(新鲜骨折5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2例),采用经颈椎弓根内固定SUMMIT枕颈固定系统进行枕颈融合术。结果本组均获得骨性融合,2例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神经功能获得改善,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颈椎弓根内固定SUMMIT枕颈固定系统固定可靠;注意术中精确定位,仔细操作,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严盈奇龚遂良张炳祥戴加平童春民
关键词:枕颈融合内固定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