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会娟

作品数:20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理学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电气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自组装
  • 4篇纳米
  • 4篇分子
  • 3篇扫描隧道显微...
  • 3篇AU(111...
  • 3篇ECSTM
  • 2篇单晶
  • 2篇单晶硅
  • 2篇单晶硅片
  • 2篇电极
  • 2篇电学
  • 2篇形貌
  • 2篇衍生物
  • 2篇有机电子
  • 2篇扫描隧道显微...
  • 2篇隧道结
  • 2篇界面形貌
  • 2篇硅片
  • 2篇分子纳米结构
  • 2篇复合结构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河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衡水师范专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20篇严会娟
  • 13篇万立骏
  • 7篇王栋
  • 2篇白春礼
  • 2篇闫存极
  • 2篇魏雨
  • 2篇刘兴蕊
  • 2篇王琛
  • 1篇路继群
  • 1篇万玉青
  • 1篇王梅祥
  • 1篇文锐
  • 1篇李珊珊
  • 1篇贝建中
  • 1篇陈婷
  • 1篇范小林
  • 1篇徐伟
  • 1篇王玲
  • 1篇潘革波
  • 1篇杨德亮

传媒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1篇电化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新技术新工艺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工业催化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2014年全...
  • 1篇第十届全国扫...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属表面分子纳米结构的构筑及性质研究
2005年
结合近期研究工作,简要介绍了在溶液环境下,利用有机分子在金属表面构筑纳米结构,利用光化学反应方法调控所得的纳米结构,利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对这些结构进行观察,及利用毛细管隧道结方法测量纳米结构电学性质的相关结果.并展望了表面纳米结构的构筑、控制和性质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严会娟万立骏
1,3,2-Dioxaborine衍生物在石墨表面的二维自组装结构
2007年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两个1,3,2-dioxaborine(DOB)类衍生物在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表面的自组装行为.研究的分子中均含有共轭π体系,分子末端由于苯环的排斥作用为立体结构.实验研究了对称性及取代基团数目对自组装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苯溶剂中制备的这些自组装结构为长程有序结构,分子间的偶极作用以及空间位阻效应是影响自组装的主要因素.
路继群闫存极严会娟万立骏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术自组装
有机分子隧道结制备及有机单分子层的电学性能研究
<正>自1974年A.Viram提出采用单个有机分子作为功能电子器件的设想以来,人们对有机分子的电学功能开发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如果单个有机分子充当独立的电子元器件使用成为现实,那么化学家将合成出形形色色的具有不同结构...
范小林王琛万立骏白春礼杨德亮陈义徐伟商广义刘宇宏严会娟
文献传递
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衍生物在Au(111)表面的自组装结构的电化学STM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杂杯杂芳烃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衍生物在Au(111)表面的自组装结构.高分辨的STM图像表明,该杂杯杂芳烃可以在Au(111)表面形成长程有序的单层膜.此外,分子以1,3-交替构象吸附,两个三嗪环平躺在表面,而苯环倾斜吸附在基底上,这是分子间与分子-基底间相互作用平衡的结果.
陈婷严会娟潘革波万立骏王其强王梅祥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术循环伏安法自组装
氧化锌超细粒子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13
2000年
论述了包括作者近期研究结果在内的氧化锌超细粒子的制备方法 ,并简单介绍了近年来超细氧化锌在紫外线屏蔽、光催化和导电氧化锌等方面的应用 .
程敬泉严会娟魏雨
关键词:超细氧化锌
TTF、TCNQ及电荷转移复合物TTF-TCNQ在Au(111)表面吸附的ECSTM研究
2009年
研究发现当电极电位处于双层区时,三种分子在Au(111)电极表面均可形成高度有序的吸附结构.TTF与TCNQ分子有序吸附层的单胞结构分别为(6×3)和(4×7),如图1中的模型所示,分子均是以平躺的方式吸附在Au(111)电极表面.而当电极电位向负方向移至0.08V(RHE)时,TCNQ分子的吸附结构发生了相转变,形成了一种单胞为(3√3×12)的新型结构.这是由于在较负的电位下,TCNQ分子与金电极之间的作用减弱,而相邻分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使得相邻分子间的角度由原来的60°增大至90°,单胞结构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电荷转移复合物TTF-TCNQ在Au(111)表面则构筑了层状吸附结构,而且分子不再以平躺形式进行吸附,而是采取肩并肩站立的方式堆积成有序结构,与单纯两种分子在吸附结构和吸附方式上均不相同,如图2所示.此时π-π堆积作用在分子的组装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该堆积方式与TTF-TCNQ单晶和薄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严会娟李珊珊闫存极陈庆万立骏
关键词:电荷转移有机导体
单晶硅片负极界面形貌的原位AFM探测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原位研究单晶硅片负极在首次充放电循环中的界面形貌变化。硅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的形成过程为:初始SEI膜从1.5 V开始形成,在1.25–1.0 V之间生长快速,0.6 V左右生长缓慢。初始SEI膜具有层状结构的特征,表层薄膜较软,下层呈颗粒状,机械稳定性较好。在锂化电位下,硅负极表面的单晶结构逐渐变得颗粒化,发生不可逆的结构变化。经过首个充放电循环后,硅负极表面被厚度不均一的SEI膜所覆盖,SEI膜的厚度大约为10–40 nm。
刘兴蕊严会娟王栋万立骏
氧气氧化硫酸亚铁合成超细铁红粉体新工艺
2000年
介绍了以 Fe SO4 为原料 ,通过氧气氧化生成纯 γ- Fe OOH,再经液相催化相转化合成均匀超细铁红粒子的新工艺。该工艺避开了高温煅烧 ,简化了生产工艺 ,扩大了原料来源 ,降低了生产成本 ,是一项清洁型生产工艺。
贾振斌王平严会娟王圆方李东双魏雨
关键词:氧化铁红
金(111)电极表面有机电子給体-受体复合结构的构筑与ECSTM研究
有机电子給体受体分子及电荷转移复合物具有不同于普通有机物的特殊性质,特别是其类似金属的导电特征是一般有机物所不具备的,因此在电学性质、光学性质及磁性质等方面展现出了比较特殊的性质,从而成为构筑分子电子器件的一类理想分子[...
严会娟王栋万立骏
金属表面分子纳米结构的电化学STM表征及其电学性能研究
有机功能分子在金属表面的有序组装为分子传感器的制备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备方法。研究分子在金属表面的组装结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键接关系、分子的微观位向、分子的电学性能等,对有机功能薄膜和分子传感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
严会娟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氢键作用静电作用隧道结电学性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