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丛杭青

作品数:88 被引量:394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哲学宗教
  • 21篇文化科学
  • 14篇自然科学总论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5篇伦理
  • 24篇工程伦理
  • 11篇认识论
  • 8篇哲学
  • 8篇知识
  • 8篇社会
  • 8篇伦理学
  • 8篇工程伦理学
  • 7篇教育
  • 5篇道德
  • 5篇工程教育
  • 4篇信任
  • 4篇人类学
  • 4篇社会认识论
  • 4篇文化人类学
  • 3篇信念
  • 3篇意向性
  • 3篇证词
  • 3篇职业化
  • 3篇职业伦理

机构

  • 85篇浙江大学
  • 3篇浙江外国语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 1篇湖州师范学院
  • 1篇上海第二工业...
  • 1篇耶鲁大学
  • 1篇浙江教育学院
  • 1篇浙江财经学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普林斯顿大学
  • 1篇德州农工大学

作者

  • 88篇丛杭青
  • 5篇徐献军
  • 4篇王华平
  • 4篇王晓梅
  • 4篇沈琪
  • 3篇仲伟佳
  • 3篇戚陈炯
  • 3篇程晓东
  • 3篇王伟勤
  • 2篇郭慧云
  • 2篇潘磊
  • 2篇阮奔奔
  • 2篇陈大柔
  • 2篇刘洪
  • 2篇陈莹
  • 1篇张良
  • 1篇何菁
  • 1篇潘磊
  • 1篇鄢建辉
  • 1篇刘征宇

传媒

  • 15篇自然辩证法研...
  • 10篇科学学研究
  • 8篇哲学研究
  • 8篇2007年工...
  • 7篇自然辩证法通...
  • 3篇哲学动态
  • 3篇高等工程教育...
  • 2篇中国科技论坛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高教研究
  • 2篇伦理学研究
  • 2篇浙江工业大学...
  • 2篇科学技术哲学...
  • 2篇“科技高速发...
  • 1篇江苏高教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6篇2008
  • 16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5篇2002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术不端行为的种类与特征被引量:10
2018年
文章采取问卷调查、高频词分析、大数据统计、案例研究等方法,探究了教育部和C9高校现行的十部学术规范条例的内容和特征,并对相关学术不规范案例进行样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学术不端行为的十二大种类与四十五种特征,并提出市场力量对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性。
丛杭青顾萍
关键词:学术规范学术不端
什么是科学的社会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认识论在历史上的发展凸现了知识的社会维度 ,而大科学突显了科学社会研究的重要性。科学的社会研究已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不同的学者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概念对此进行研究。
丛杭青
关键词:社会社会研究社会认识论
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权益问题初探被引量:9
2011年
随着国民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临床试验中产生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在这样的情况下,迫切需要让临床研究者和受试者明确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式去保护受试者。进而提出了三种方法:(1)伦理委员会设置独立的职位全程跟踪试验;(2)主治医生应为受试者提供专业意见;(3)抓紧实行临床试验注册制度。
单巍丛杭青
关键词:受试者权益
新时代中国工程师的德性培养
2022年
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中,工程师的德性培养是一个重要主题。从儒家修身传统的角度加以理解,则是对其进行丰富和拓展的一种可能方式,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修身所提供的启示。为探讨这一命题的古代源起和现代可能,追溯中国工程师德性之路的历史脉络,分析其与儒家修身传统的关系,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儒家修身传统为工程师的德性培养提供借鉴的可能性,将修身解释为一个调整、完善自身性情和习惯的身心修炼过程,来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它,提出以德行规范的方式制定工程伦理章程,从而为工程师的德性培养提供外在的指导。由此认为,将工程师的德性培养与儒家修身传统相结合,有其历史渊源和现代可能,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的工程职业伦理。
丛杭青周恩泽
关键词:德性培养修身
证据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认识论重构被引量:2
2011年
证据被认为是进行推理的主要根据,是当代哲学认识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对于证据的概念,不同时期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认识:古希腊和罗马时期,证据被视为一种符号证据;近代科学产生之后,则被认为是一种归纳证据;当代证据的概念,则是建立在严格的概率理论之上的。在中国,证据的概念也经历了从传统的"字本位"证据观到现代的"逻辑中心主义"证据观的演变。证据概念的历史演变表明,证据的概念绝非用简单的逻辑语言可以表达,它依赖于对证据内容的认识论考察。
陈莹丛杭青
关键词:认识论
概念内容与非概念内容被引量:3
2009年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issues about the content of perceptual experience is whether perceptual experience has or hasn’t conceptual content.Non-conceptualists generally hold that perceptual experience has only non-conceptual content.Reasons for non-conceptualism include the fineness of perceptual experience and animal’s perceptual experience.Reversely,conceptualists maintain that perceptual experience has only conceptual content.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for conceptualism.One comes from Kant’s transcendental psychology,the other from epistemology.We argue here that the main considerations for the incompatibility of non-conceptualism and conceptualism are untenable.It is reasonable to think that perceptual experience has both conceptual and non-conceptual content.We also make it clear that this view can nicely explain two sorts of knowledge,that is,reflective knowledge and animal knowledge.
王华平丛杭青
关键词:心灵哲学知觉自然化认识论埃文斯个体化
知识生产中的资源配置问题
本文从资源的角度建立了个人思维模型、资源模型、未饱和与饱和状态下的科学发展等几个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了促进知识增长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以及知识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相互关系,指出正是由于对科学内部资源配置关系的不了解而造成...
丛杭青王勇
关键词:科学社会学知识生产数学模型
文献传递
语言与社会实在
2015年
塞尔社会本体论的路径是,从语言出发,采取自然主义的方法,以宣告为核心概念创造社会实在,用道义论权力赋予社会实在本质意义,并由此建构出各种社会权力,从而构筑起人类文明结构。然而,塞尔的宣告概念是一种极简主义的社会本体论解释,存在着进一步提升与改造的空间;他对传统哲学概念有选择性的接受与改造,使其理论具有工具主义的倾向。
丛杭青邬桑
关键词:社会哲学宣告
自然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形式被引量:5
2006年
认识论需要自然化似乎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在自然化方案上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就其对待认识论的不同态度可将其分为革命派、改良派和扩张派。依据不同的自然化方案又可在革命派和改良派中区分三种形式:科学化的自然主义、经验论的自然主义和温和的自然主义。
何静丛杭青
关键词:自然主义自然主义认识论
工程项目应对与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的策略研究——以“临平净水厂”项目为例被引量:4
2019年
社会稳定风险的应对与化解对于工程项目的实施至关重要。论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以"临平净水厂"项目两次选址的过程为例,分析了第一次选址所面临的困境,第二次选址方案的优化细节,以及该方案应对社会稳定风险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组织属地居民考察国内同类工程项目现状、制定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方案、评估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源和风险等级。基于此,论文对社会公众的风险感知进行分析,并对以往的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的概念和种类加以修正和重新划分。最后,论文从工程项目的社会维稳设计、利益均衡最大化原则、工程的公众具身参与三个方面,分析与总结了工程项目应对与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的策略。
丛杭青顾萍沈琪孙国金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境影响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