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丛小平

作品数:9 被引量:102H指数:4
供职机构:休斯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社会
  • 3篇婚姻
  • 2篇师范
  • 2篇女性
  • 2篇主义
  • 2篇教育
  • 2篇共产党
  • 1篇学社
  • 1篇院校
  • 1篇哲学社会
  • 1篇哲学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中国教育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中国社会主义
  • 1篇中国文明
  • 1篇人民
  • 1篇人民民主
  • 1篇陕甘宁
  • 1篇陕甘宁边区高...

机构

  • 7篇休斯敦大学
  • 2篇休斯顿大学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重庆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岭南大学

作者

  • 9篇丛小平
  • 1篇邱林川
  • 1篇李怀印
  • 1篇李放春

传媒

  • 6篇开放时代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史林
  • 1篇清史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世纪中期革命文学中母女传承的转型与家国关系——兼论女作家袁静及其作品被引量:5
2016年
20世纪的社会和家庭变革强调了青年男女的婚姻自由以及建立小家庭的诉求,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话语突出了儿女与父亲的冲突,创造了诸多"反叛女儿"的形象,但是母亲的形象往往晦涩不明,母女关系从"传统的"家庭到社会公共领域的转变似乎未被重视。本文认为,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正是革命女性身份转变的时刻,在五四话语中她们是反抗家长制、脱离家庭的女儿,但是从40年代开始,这些反叛的女儿们逐渐走入家庭,成为母亲,于是一些革命文学开始表现一种新的母女关系。尽管这种表现有着强烈的革命话语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但是仍然体现了历史的连续性,表现出晚清以来的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变革趋势。本文以女作家袁静(1914—1999)及其主要作品为例,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来考察社会变革中的母女传承,考察女作家如何回应社会变革,如何重新定位女性与家庭和国家的关系。同时,通过这种讨论,作者试图引出对西方的性别理论以及"男性化"的现代性理论的反思。
丛小平
关键词:革命文学
从“婚姻自由”到“婚姻自主”: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婚姻的重塑被引量:33
2015年
本文利用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的档案,对20世纪40年代边区婚姻纠纷案例和婚姻政策变化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婚姻自由"的激进政策源于都市知识分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家庭革命的论述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想,与北方乡村社会的实际格格不入,因此在指导社会改造的具体实践中遭遇挫折。但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法律实践中,基层法律工作者发展出了新的实践原则,即"婚姻自主",用以处理婚姻纠纷。"婚姻自主"原则避免了"婚姻自由"所引起的混乱,赋予女性当事人选择婚姻的决定权,并试图以此排除父母和第三方对妇女婚姻问题的干涉,从而削弱了父权势力。在若干年的实践之后,"婚姻自主"终于在1978年写入《宪法》,1986年写入《民法通则》,被定义为婚姻当事人的事实权利。从"婚姻自由"的政治口号到"婚姻自主"的法律权利,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20世纪中国通过法律实践探索适合中国社会的变革方式。
丛小平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婚姻纠纷婚姻自主法律实践
“看起来像个国家”与“高层现代主义”的冲动
2016年
本文是对詹姆斯·斯科特《看起来像个国家:某些旨在改善人类状况的方案是如何失败的》一书的书评。在书中,斯科特对世界范围内现代国家建设和集权主义的根源进行了思考,他脱开意识形态的藩篱,从比较抽象的角度解释现代人类社会的一系列人为灾难造成的原因。
丛小平
关键词:可读性视觉效果
师范院校与中国的现代化:1897~1937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试图从社会史的角度,将师范院校视为一种文化和社会机构,考察它们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变迁中的角色。笔者指出了欧美学界在中国教育的研究中对师范学校的忽视,认为这种忽视表现出他们在研究中国社会时仍持有"隐性"的"西方中心论"。文中讨论了师范院校在教育体系中的独特设计、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以及学生来源和教育实践活动,认为这些都表现出中国对西方教育制度的选择性接受,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连续性以及"中""西"文化和教育理念的相互渗透、包容、改造。同时,从社会层面上看,师范学校的独特性使其对清末的社会转型、民国时期的国家建设和乡村改造、20世纪女子教育和女性进入社会,以及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的东山再起,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丛小平
关键词:中国教育师范院校西方中心论教育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社会机构
中国社会主义和改革道路的新思考被引量:3
2017年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皆其来有自,这里不仅存在"两个三十年"的关系问题,而且还存在"三个三十年"的关系问题(1919—1949年、1949—1979年、1979年至今)。我们应该更为自觉地建构一个长时段的历史观,以理解中国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历程。对中国社会主义和改革道路的新思考,旨在揭示"两个三十年"之间承前启后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前后"两个三十年"所代表的发展维度并举兼容。为此,2016年10月8日本刊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东亚研究中心在奥斯汀联合举办题为"中国社会主义和改革道路的新思考"的第十四届开放时代论坛,来自美国、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近二十位不同学科的学者参与讨论,其中多数为正在由荷兰博睿(Brill)学术出版社出版的Rethinking Socialism and Reform in China英文书系(《开放时代》精选本,计划出15卷,首卷已正式发行)编委会成员。论坛期间举行了该书系的首发式。与会者从中国革命、城乡经济社会、治理、妇女、媒体、外交等角度全方位检讨了六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路径及其当代意义。本专题为与会者根据现场发言内容整理出的一组笔谈。
李放春李怀印江旷丛小平赫艾琳安舟戴震邱林川韩孝荣南和志夏亚峰马佳士
关键词:中国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中国文明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母亲到国民教师——清末民族国家建设与公立女子师范教育被引量:29
2003年
本文考察晚清女子学堂的发展过程 ,认为在民族主义思潮的鼓动下 ,原属于家庭范围的传统女学向近代女子教育转变。地方改革派士绅及官员积极参与建立女子学校 ,在激进与保守的双重压力下清政府将多种形式的、分散的近代女子教育融入民族国家建设中。国家为培养新国民 ,而借用传统观念 ,强化女子在儿童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建立了官立女子师范学校。作为最高的国家教育机构 ,女子师范不仅提供了女子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而且将女子在社会上的工作合法化。
丛小平
关键词:女子教育民族主义传教士留学女子师范教育
从“自由”到“自主”:20世纪中国革命实践与新词语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旨在讨论20世纪中国社会涌现的新词语与革命实践的关系,并考察这些新词语是如何表达20世纪中国社会运动与革命实践的独特经历的。作者认为,20世纪中国社会和革命实践产生了很多新词语,它们从本土经验中产生,虽然同样具有现代性,却因其本土性与传统的渊源而不能被纳入西方理论的框架,因此在目前的研究中常被忽视。在对20世纪的两个重要词语——"自由"和"自主"进行语言学和词源学的分析基础之上,并结合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考察其语义演变和现代转型,作者认为在对社会思想的研究中要重视这些新词语的原生结构和含义,通过讨论这些新词汇语义的获得与转化及其在社会语境与实践中的运用,才能更完整地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思潮和观念,以及社会实践对新词语的意义。
丛小平
关键词:新词语
左润诉王银锁: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婚姻与国家建构被引量:35
2009年
本文以1942年的左润王银锁离婚案为主要线索,考察了陕甘宁地区特定时期及特定社会文化环境中妇女与国家建构的关系。作者试图确立女性主体的视角,质疑西方女性主义学者认为的20世纪40年代边区政府调整婚姻政策是与男性农民父权制势力妥协的结果并导致妇女解放倒退的观点,同时指出边区早期激进的婚姻政策以马克思主义女性解放观和都市的"五四"新文化女性观为基础,与地方社会实践及风俗格格不入,这不仅造成民众的强烈反对以及经济上的不公,实质上也不利于真正的妇女解放。本文通过考察当地妇女的法律活动,认为妇女是地方社会与国家权力博弈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她们的活动导致了国家女性观念的变化以及政策的调整。通过考察当地妇女在法律实践中的活动,让我们能够对20世纪女性广泛参与建构现代国家的性质与方式有所反思。
丛小平
关键词:妇女解放社会文化环境西方女性主义
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概念形成:婚姻、法律与女性观念被引量:2
2022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强调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8月5日,《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组织“妇女解放、革命传统与历史叙事”学术工作坊,以丛小平教授新著《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为讨论基底,结合学界近年来在革命史、妇女史、文艺史、传播史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深入研讨中国革命与中国妇女的关系,以及将妇女解放历史经验理论化的研究方法和视野,进一步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本专题为此次学术工作坊专家学者发言基础上形成的笔谈。
丛小平
关键词:女性观念妇女史工作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