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明军

作品数:111 被引量:1,426H指数:22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14篇天文地球
  • 8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青藏
  • 19篇青藏高原
  • 17篇植被
  • 14篇鄱阳湖
  • 12篇土壤
  • 8篇地理
  • 8篇气候
  • 8篇细菌群落
  • 8篇NDVI
  • 7篇土地利用
  • 7篇气候变化
  • 6篇植被覆盖
  • 6篇气温
  • 6篇群落
  • 6篇污染
  • 6篇降解
  • 5篇植被指数
  • 5篇时空变化特征
  • 5篇降水
  • 4篇荧光

机构

  • 97篇江西师范大学
  • 40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教育部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湖北大学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浙江省气候中...
  • 2篇豫章师范学院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陇南师范高等...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厦门理工学院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

  • 111篇丁明军
  • 28篇张镱锂
  • 22篇张华
  • 22篇王鹏
  • 21篇刘林山
  • 21篇王鹏
  • 18篇王兆锋
  • 11篇聂明华
  • 8篇郑林
  • 7篇郑度
  • 7篇摆万奇
  • 6篇张玮
  • 6篇杨续超
  • 4篇胡启武
  • 4篇祁威
  • 4篇曹昀
  • 4篇陈倩
  • 4篇李晓峰
  • 3篇阎建忠
  • 3篇谢坤

传媒

  • 11篇环境科学学报
  • 9篇环境科学
  • 5篇地理学报
  • 5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地理研究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地理教育
  • 2篇资源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自然杂志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山地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

  • 21篇2023
  • 17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弱化水稻吸镉能力的秧苗培育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弱化水稻吸镉能力的专用秧苗培育基质的制备及应用方法。所述秧苗培育基质包括配方育秧基质和锰添加剂;所述锰添加剂为一水合硫酸锰与水按0.6 g:200 mL的用量比配置的溶液,所述配方育秧基质包括30~60份泥...
黄高翔丁欣雅丁明军黄芸培贺靖茹王力辉
湿地植物生物炭衍生DOM与氯霉素的络合机制被引量:2
2022年
了解生物炭溶解性有机质(BDOM)与污染物的络合机制对生物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天然湿地植物灰化苔草为生物炭原料,利用荧光猝灭法及多种光谱分析技术和方法,分析了植物不同部位、不同热解温度下BDOM与氯霉素(CAP)的络合机制,以期为生物炭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BDOM与CAP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300℃制备的BDOM与CAP络合体系的芳香性化合物含量和分子量比500℃更大.同步荧光光谱分析结果发现类络氨酸和类色氨酸物质与CAP的络合能力更强.二维相关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根与叶的BDOM分别以类蛋白和类腐殖物质对CAP的猝灭更强,其中苔草根BDOM与CAP的猝灭优先发生于类蛋白物质中,但苔草叶BDOM以类腐殖物质为先.此外,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共解析出1个类蛋白荧光组分和5个类腐殖质荧光组分.总体来说,就单一组分而言,BDOM类蛋白组分与CAP的络合强度高于类腐殖质组分.
刘赟聂明华晏彩霞陈嘉铭丁明军程林秀
关键词:湿地植物生物炭DOM氯霉素荧光
袁河水系溶解态痕量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为研究袁河水系水体溶解态痕量金属元素污染来源与水质状况,分别于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在袁河干流和支流采集38个表层水样,检测了痕量金属元素Cr、Fe、Mn、As、Al、Cd、Ni和Tl的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袁河水系痕量金属元素的时空特征,基于痕量金属元素水质指数评价袁河痕量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探讨痕量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袁河部分金属元素时间或空间差异显著,Cr、Cd、As浓度在丰、枯水期之间差异显著,Fe、Cd、Tl浓度在干、支流之间差异显著.袁河丰、枯水期污染程度相似,主要污染河段位于宜春河段和新余河段,重度污染采样点基本上位于支流.痕量金属元素中Cr、Fe、As主要来源于城市废水,工业活动和采矿活动;Ni、Cd、Tl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Mn、Al主要来源于自然活动和采矿活动.本研究可以为袁河流域的痕量金属元素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曾婷王鹏王鹏张华张华丁明军
关键词:污染评价
一种精准控释微肥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控释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准控释微肥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精准控释微肥包括以下原料及质量百分比:微量元素肥8%~12%,薄聚丙烯酸酯包膜微肥38~42%,厚聚丙烯酸酯包膜微肥27%~33%,海藻酸钠联合聚乙烯...
黄高翔张臻贺信卢碧敏丁明军
中国县域粮食产量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被引量:10
2021年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必需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全面认识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把握粮食生产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以及制定差异化的粮食政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国2019个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7年各县统计数据,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重心转移模型、CGE指数等方法,对中国县域粮食产量的时空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人均粮食产量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特点,缺粮区集中在青藏区、黄土高原区和华南区,余粮区集中在东北区、黄淮海区、蒙新区和长江中下游区。(2)中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趋势以增加为主,以东北区和黄淮海区为代表的北方区域增加显著,以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南区为代表的南方区域降低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均粮食产量的空间集聚特征愈加明显,粮食生产地域分工更加清晰。(3)中国人均粮食产量与经济发展重心呈现分离态势,人均粮食产量重心向东北移动,而经济重心向西推进。两者在空间上整体欠平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粮食与经济协调性有所改善,改善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区西部、西南区的东部以及黄土高原西部等地。
谢坤丁明军丁明军辛良杰
关键词:粮食产量经济发展中国县域
人类活动强度对锦江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为分析人类活动强度对锦江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于2021年1月(枯水期)和7月(丰水期)在锦江21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水样,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浮游细菌群落特征,运用网络分析等方法阐明浮游细菌群落的交互作用,并探讨人类活动强度对其结构及构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枯/丰水期第一优势浮游细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3.08%/37.84%),其次是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30.89%/32.05%)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9.41%/13.94%);(2)与枯水期相比,丰水期浮游细菌群落的距离衰减效应更强,且其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大于人类活动强度影响下的空间变化,平均最近邻体指数(ENN_MN)和农田是影响河流细菌群落的最主要因子,而该群落构建过程主要由不同水化学指标驱动;(3)Proteobacteria和Patescibacteria是浮游细菌群落交互作用的关键物种,低干扰强度下浮游细菌群落交互网络的稳定性优于其他干扰强度,林地和温度(T)分别是影响枯/丰水期网络稳定性的主要环境因子.(4)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可通过调节确定性和随机性过程平衡来影响浮游细菌群落构建,随着强度增加,确定性过程对浮游细菌群落构建的相对重要性不断增强,且人类活动强度每增加10%,将使浮游细菌群落交互网络的稳定性在枯/丰水期分别减少约6.38%和6.06%.以上结果为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河流生态系统监测和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吴波波王鹏王鹏丁明军张华张华聂明华
关键词:人类活动强度浮游细菌群落结构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分析被引量:21
2006年
利用1981~2001年美国NASA Pathfinder NOAA/NDVI数据,以11∶00万植被图为基础,结合气温降水资料、DEM数据和2000年人口空间化数据,研究了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空间格局和海拔梯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1~2001年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以稳定为主,有5.09%的区域发生严重退化,13.34%的区域发生退化,54.31%的区域保持稳定,26.31%的区域变好以及0.95%的区域植被显著变好。退化和严重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南部,国境沿线;植被变好地区集中分布在保护区北部,雅鲁藏布江南岸。稳定区域位于退化区域和变好区域之间。植被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m ̄4000m带上。②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丛构成了区域植被退化的主体。③从空间上看,主要是气温变化对植被变化有影响。在海拔梯度上,气温变化和坡度共同影响植被变化。④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内,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造成了部分地区的植被退化。
张玮张镱锂王兆锋丁明军杨续超蔺学东阎宇平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植被退化海拔梯度
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鄱阳湖流域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
2023年
为揭示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机制,于2022年1月与2022年7月在鄱阳湖流域3条中小河流的25个采样点收集水样.采用Bioenv分析、Mantel检验与方差分解量化不同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水质的影响,使用广义加性模型拟合水质与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的关系,广义线性模型构建分段回归模型,并基于逐步递归法计算阈值.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平均解释率在丰水期(59.72%)大于枯水期(48.95%);子流域与河岸100 m是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影响中小河流水质的关键尺度,平均解释率分别为54.70%和64.88%;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的共同解释部分是驱动河流水质变化的重要因素,占总解释率的66.90%.(2)土地利用结构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阈值效应,当子流域尺度下建设用地占比低于2%、耕地占比低于8%和林地占比高于82%,河岸缓冲区尺度下建设用地占比低于12%、耕地占比低于41%和林地占比高于49%时,均能明显改善水质.(3)空间格局对中小河流水质的影响也具有阈值效应但弱于土地利用结构,当子流域尺度下斑块形状值大于28.77和斑块多样性大于0.69,河岸缓冲区尺度下斑块形状值大于2.99和斑块多样性大于1.02时,均能改善水质.以上结果表明,加强对子流域与河岸100 m尺度的土地利用的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能够有效地防止水质恶化.
温嘉伟王鹏王鹏张华张华丁明军聂明华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土地利用结构
青藏高原植被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将会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已经成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主要研究目标之一。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环...
丁明军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不同来源土样胶体对氯霉素吸附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选取不同来源沉积物或土壤样品(沉积物A1和A2,天然土壤B1和B2,市售营养土B3),采用切向超滤与多种纳米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土样中胶体的理化特征及其对氯霉素(CAP)吸附行为的影响.荧光区域积分法结果显示,土样胶体的荧光组分以色氨酸类蛋白质、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为主,络氨酸类蛋白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物质存在较少.吸附实验结果表明,B3胶体对CAP的吸附率最大(36.25%),在胶体浓缩液和超滤液中的分配比例最高(1.91),但其有机碳归一化结合系数最低(3.93).与天然土壤相比,河湖沉积物胶体的吸附率较高,但其与CAP的结合能力却较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胶体对CAP的吸附主要与其芳香度、有色溶解性有机质丰度、溶解性有机碳浓度及分子量有关;此外,胶体的腐殖化程度、芳环上羧基、羰基等官能团的比重及荧光物质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类腐殖酸对CAP的吸附行为也具有较大影响.
周旋晏彩霞鞠民丁明军聂明华唐晓佳李琪黄娴
关键词:氯霉素胶体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