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血管
  • 7篇主动脉
  • 7篇主动脉夹层
  • 7篇夹层
  • 6篇胸主动脉
  • 6篇胸主动脉夹层
  • 5篇腔内
  • 4篇带膜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3篇带膜支架
  • 3篇带膜支架治疗
  • 3篇动脉夹层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胸主动脉夹层...
  • 3篇内支架
  • 3篇腔内隔绝
  • 3篇腔内隔绝术
  • 3篇主动脉夹层动...

机构

  • 9篇昆明医学院第...
  • 2篇昆明医学院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龚颖娜
  • 11篇王家平
  • 11篇李迎春
  • 10篇袁曙光
  • 10篇闫东
  • 9篇韩正林
  • 6篇杨青
  • 6篇杨达宽
  • 5篇童玉云
  • 4篇杨绍军
  • 4篇吴起杰
  • 4篇张志田
  • 3篇郭立
  • 2篇麻东辉
  • 2篇普成荣
  • 1篇郭立
  • 1篇付建华
  • 1篇黎冠群
  • 1篇黄云超
  • 1篇袁勇

传媒

  • 4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第五届中国西...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经验探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TAD)腔内隔绝术一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005年全麻下行腔内隔绝术的36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行了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未出现死亡现象,内漏9例,右股动脉切开处内膜撕裂3例。结论:带膜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是成功的关键。
王家平杨达宽闫东李迎春袁曙光张志田杨青郭立龚颖娜韩正林童玉云
关键词:并发症
带膜支架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被引量:4
2007年
近年来血管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TAD)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2年8月到2005年9月,我们共收治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2例,均行支架治疗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王家平杨达宽闫东袁曙光张志田李迎春杨青杨绍军郭立龚颖娜朱剑萍童玉云
关键词: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带膜支架隔绝术血管腔内
带膜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附29例报告)
目的:介绍应用带膜血管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对29例(年龄38~77岁,男25例,女4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血...
王家平韩正林袁曙光闫东李迎春童玉云杨青张志田吴起杰龚颖娜
关键词: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支架置入胸主动脉夹层
文献传递
血管造影对Moyamoya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分析 8例Moyamoya病的血管造影表现 ,评价血管造影对Moyamoya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  3例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 ,5例行DSA。结果  8例患者均显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烟雾血管及广泛侧枝血管。结论 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烟雾病血管狭窄程度或闭塞的部位及侧枝循环情况 。
李迎春王家平袁曙光闫东普成荣韩正林龚颖娜
关键词:烟雾病
带膜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附29例报告)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介绍应用带膜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9例(男25例,女4例,年龄38-77岁)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或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评估,术前穿刺左肱动脉行升主动脉对比剂追踪了解破口的位置及撕裂的范围,所有的患者都在全麻下进行的,术中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监视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将带膜支架导人胸主动脉封闭夹层破口。结果29例均成功进行了胸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隔绝术,其中25例使用Talent支架,4例为国产支架。术后主动脉造影证实夹层裂口完全封闭或内漏明显减少,无中转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9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21例行CT复查,8例行DSA复查,3例病人在术后2~8个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结论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方法,近期疗效好。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高。
王家平杨达宽杨青袁曙光闫东杨绍军李迎春张志田吴起杰龚颖娜韩正林童玉云付建华
关键词: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夹层
血管造影对Moyamoya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8例Moyamoya病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血管造影对Moyamoya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3例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5例行DSA。结果 8例患者均显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烟雾血...
李迎春王家平袁曙光闫东普成荣韩正林龚颖娜
关键词:烟雾病
文献传递
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护理
2005年
韩正林王家平李迎春龚颖娜
关键词: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置入治疗护理不当支架型人工血管带膜
浅析3D-DSA技术在神经介入中的优势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浅析“金标准”内3D-DSA技术较常规2D-DSA在神经介入中的诊断优势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使用2D及3D-DSA技术行神经介入患者277例。其中:脑血栓取栓111例、动脉瘤106例137个(普通囊状动脉瘤75例97个、巨大型动脉瘤5例6个、宽颈动脉瘤21例29个、夹层动脉瘤等2例2个、梭形动脉瘤2例2个、复杂型动脉瘤1例1个)、动静脉畸形45例、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15例。由工作经验丰富的2位副高以上阅片者采用双盲法对2D和3D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测量,进而比较2D、3D图像测量数据差异及疾病检出率。结果2D-DSA在普通脑血栓对各段血管的显示率与3D-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DSA检出动脉瘤93例(122个),3DDSA检出106例(137个)(P<0.05),不含假阳性2例;2D-DSA检出动静脉畸形44例,3D-DSA检出45例(P>0.05);2D-DSA显示颈动脉狭窄15例,3D-DSA检出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瘤颈、瘤体形态、瘤径、载瘤血管、穿支血管显示等方面显示效果明显优于2D-DSA。结论3D-DSA技术提高了对神经性疾病的检出率;同时也提高了对疾病的定性、定量诊断准确率;并且对疾病的进一步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侯凯龚颖娜李斌刘崇兵刘洪李毅钟剑锋
关键词:3D-DSA神经介入脑血管造影
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评价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患有血管性疾病的患者施行了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包括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4例,腹主动脉真性动脉瘤 3 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 例,颈动脉动静脉瘘 1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1例,左锁骨下动静脉瘘1例,髂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及股动脉狭窄 1 例。除 1 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1例股动脉狭窄患者使用了裸支架外,其余34例患者均采用带膜支架进行血管内治疗。结果 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特殊不适,术后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合并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完全消除了临床症状。结论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血管性疾病是一种实用且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
王家平杨达宽闫东袁曙光杨绍军李迎春杨青吴起杰龚颖娜麻东辉韩正林
关键词:腔内支架植入术血管内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真性动脉瘤
《请您诊断》病例95答案:侧脑室三角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误诊被引量:1
2015年
病例资料 患者,男,21岁,因反复头昏、头痛10个月入院。查体:神清,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共济佳,深浅感觉及皮层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可引出,病理征阴性。MRI检查:左侧侧脑室三角区可见一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图1、2),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图3),病变大小约2.7cm×2.1cm×2.2cm,病灶与侧脑室三角区顶壁分界不清(图1)。
郭立袁勇龚颖娜袁曙光黎冠群
关键词:侧脑室三角区星形细胞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