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佩恒

作品数:100 被引量:297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6篇建筑科学
  • 69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8篇桥梁
  • 20篇应力
  • 13篇预应力
  • 13篇曲线桥
  • 13篇线桥
  • 13篇抗震
  • 12篇混凝土
  • 11篇箱梁
  • 11篇锚固
  • 10篇抗震性
  • 10篇抗震性能
  • 9篇地震
  • 9篇梁结构
  • 8篇桥梁结构
  • 8篇桥面
  • 8篇锚具
  • 7篇有限元
  • 7篇预应力混凝土
  • 7篇支座
  • 7篇桥梁工程

机构

  • 68篇北京建筑大学
  • 34篇同济大学
  • 23篇北京建筑工程...
  • 4篇北京工业大学
  • 4篇北京市市政工...
  • 2篇交通部规划研...
  • 2篇石家庄铁道学...
  • 2篇北京国道通公...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中交公路规划...
  • 1篇保定市保阜高...
  • 1篇河北道桥工程...
  • 1篇北京奥科瑞检...
  • 1篇北京鑫实路桥...
  • 1篇北京市政路桥...

作者

  • 99篇龙佩恒
  • 53篇焦驰宇
  • 31篇侯苏伟
  • 21篇王毅娟
  • 13篇刘陆宇
  • 11篇李爱群
  • 9篇戚承志
  • 7篇陈惟珍
  • 6篇肖翔
  • 6篇鲁子明
  • 5篇王少钦
  • 5篇张文学
  • 5篇翁伟
  • 5篇李旭阳
  • 5篇张广达
  • 4篇韩强
  • 4篇时晓鹏
  • 3篇季节
  • 3篇王健
  • 3篇张羽

传媒

  • 7篇工程力学
  • 6篇北京建筑工程...
  • 5篇振动与冲击
  • 5篇工程抗震与加...
  • 4篇公路交通科技
  • 4篇北京建筑大学...
  • 3篇桥梁建设
  • 3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建筑结构
  • 2篇施工技术
  • 2篇公路
  • 2篇市政技术
  • 2篇石家庄铁道大...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外公路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石家庄铁道学...
  • 1篇铁道标准设计
  • 1篇中国铁道科学

年份

  • 6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12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梁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张拉端锚垫板、固定端锚垫板、中间锚垫板Ⅰ、中间锚垫板Ⅱ固定于待加固梁侧面的设计位置;用夹紧螺栓将碳纤维板的一端锚固于碳纤维板锚具Ⅰ上;用碳纤维板锚具Ⅱ夹住碳纤维板...
侯苏伟龙佩恒戚承志李爱群焦驰宇王毅娟吴宜峰乔宏路泽超徐灏迈
文献传递
PC箱梁桥受力开裂成因的数值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力学特性,提出了嵌入式空间预应力混凝土实体组合单元的概念。综合考虑预应力效应、徐变效应、温度荷载等影响因素,从桥梁空间应力状态的精细化分析着手,对东莞市石龙镇二桥的开裂成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现阶段桥梁设计方法的改进建议。
龙佩恒陈惟珍何雄君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桥箱形梁裂缝有限元法
FPS支座双向加载拟静力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FPS支座可通过摩擦耗能,自复位等特性消耗地震发生时传入结构体系的振动能量,从而降低结构地震反应,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减隔震支座;但目前针对应用FPS减隔震支座的曲线桥梁,缺乏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精细化模拟方法.本文通...
焦驰宇马银强刘陆宇龙佩恒侯苏伟
关键词:曲线桥梁静力加载抗震特性
拉-压杆模型合理性量化评价指标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前在国内进行混凝土应力非规则区域设计时,一般按照经验或构造要求进行配筋设计,这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该区域的设计质量,而国外规范在进行混凝土应力非规则区域设计时多采用以拉-压杆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方法。虽然拉-压杆理论已经被多国规范所采纳,但对拉-压杆模型合理性问题尚没有量化的评价指标。为此,以最小余能原理为基础,提出以余能偏差系数作为拉-压杆模型合理性量化指标,并以牛腿和深梁为例,按不同的拉-压杆模型设计配筋,进行极限承载力分析,对所提量化指标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余能偏差系数对拉-压杆模型合理性比较敏感,可以作为拉-压杆模型合理性的量化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拉-压杆模型的叠加算法,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张文学李建中龙佩恒
关键词:最小余能原理评价指标
用于碳纤维大缆悬索桥上夹持大缆的索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碳纤维大缆悬索桥上夹持大缆的索夹,包括上抱筒和下抱筒,所述上抱筒与所述下抱筒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抱筒和所述下抱筒相对的面为内曲面形状,所述上抱筒的内曲面与所述下抱筒的内曲面之间形成通孔,所述通孔...
侯苏伟戚承志龙佩恒李爱群焦驰宇王毅娟吴宜峰乔宏路泽超
文献传递
活性粉末混凝土在新型组合结构上的应用与分析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即:高致密超细粒水泥材料与纤维高强材料相复合的高技术混凝土。研究π型组合桥梁上部结构各构件使用RPC的极限承载力及施工采用全宽或全长预制的可行性,通过材料性能试验,确定活性粉末混凝土构件试验的配合...
龙佩恒刘坤宋浩乔宏王启迪
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安全系数
文献传递
两铰拱桥双侧单向压力杆加固结构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铰拱桥双侧单向压力杆加固结构及方法。该结构包括包裹拱铰(6)的支撑钢板(1),支撑钢板(1)与拱铰(6)之间设有注浆缝(11),支撑钢板(1)与墩台(7)之间的缝隙采用环氧树脂胶(10)封闭,支撑钢板(1...
焦驰宇龙佩恒王毅娟侯苏伟张羽翁伟刘陆宇张良李旭阳肖翔
文献传递
新旧公路桥涵规范梯度温度对箱梁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对《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中的梯度温度进行完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增加了有关横向温度梯度作用的规定.为研究新旧规范梯度温度对宽箱梁结构的影响,以一座3跨连续宽箱梁为例,采用ANSYS13.0有限元分析软件为计算工具,对结构进行温度应力分析.计算结果显示:2004年规范和2015年规范定义的梯度温度对结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2004年规范和2015年规范较1985年规范温度效应差异较大;2015年规范较其他规范对箱梁底板影响差异比顶板影响差异大.
张广达武庆祥龙佩恒
关键词:混凝土箱梁温度荷载应力分析
基于高性能材料接缝的预制拼装桥面板力学性能被引量:1
2023年
为实现全预制装配式桥梁工程,满足桥梁上部结构的快速建造需求,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和碳纤维增强聚合物筋(CFRP)的优越力学性能,提出基于高性能材料接缝的预制拼装桥面板。对13个试件开展静力和疲劳试验,揭示新型预制拼装桥面板的破坏形态,探明疲劳荷载作用下各力学性能指标衰减规律;提出静力作用下承载力和挠度的预测方法,建立考虑疲劳效应的改进挠度计算方法和疲劳损伤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静力作用下,基于高性能材料接缝的预制拼装桥面板均具有理想的破坏形态,增多预埋焊接栓钉的数量和增大锚固区间距明显提高承载力;疲劳荷载作用下,桥面板的挠度、刚度和耗能随疲劳次数的发展趋势分为3个阶段:损伤快速增长阶段,损伤缓慢累积阶段和疲劳损伤破坏阶段;建立的承载力和挠度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精度;提出的考虑疲劳效应的改进挠度预测方法和疲劳损伤模型,可为评估新型桥面板的挠度和疲劳损伤程度提供参考。为了充分验证接缝连接形式和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今后研究将增加试件的类型与数量。
胡梦涵韩强贾振雷杜修力焦驰宇龙佩恒
关键词:超高性能混凝土
基于惯容隔震和摇摆的既有桥墩抗震性能提升结构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于惯容隔震和摇摆的既有桥墩抗震性能提升结构及方法,属于既有桥梁抗震加固技术领域。包括既有桥墩,既有盖梁,既有基础,顶部钢构件,底部钢构件,竖直螺杆,螺母,粘结剂,滑道,滚珠,增设桥墩,外钢管,惯容隔震器,聚四...
胡梦涵贾振雷韩强焦驰宇龙佩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