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锦前

作品数:51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历史地理
  • 5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铜器
  • 16篇铭文
  • 9篇铜器铭文
  • 7篇西周
  • 6篇青铜
  • 5篇地望
  • 5篇青铜器
  • 5篇系联
  • 5篇金文
  • 5篇出土
  • 5篇春秋
  • 4篇春秋早期
  • 3篇收藏
  • 3篇西周金文
  • 3篇西周中期
  • 3篇墓地
  • 3篇考释
  • 3篇编钟
  • 2篇商周
  • 2篇申论

机构

  • 50篇河南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作者

  • 51篇黄锦前
  • 1篇张新俊

传媒

  • 6篇中国国家博物...
  • 3篇文博
  • 3篇中原文物
  • 3篇江汉考古
  • 3篇文物春秋
  • 2篇黄河.黄土....
  • 2篇四川文物
  • 2篇文物
  • 2篇殷都学刊
  • 2篇史志学刊
  • 2篇东方考古
  • 2篇湖南考古辑刊
  • 2篇陕西历史博物...
  • 2篇西部考古
  • 1篇文献
  • 1篇东岳论丛
  • 1篇文史哲
  • 1篇社会科学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年份

  • 5篇2019
  • 16篇2018
  • 1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荆子鼎与成王岐阳之盟被引量:11
2013年
文章从字形等基础性环节入手,认为荆子鼎铭的"■"实即"荆"字,"荆子"即"楚子";通过对器物年代、铭文内容的综合分析,考证荆子鼎铭的"荆子"即见于文献的楚王"熊绎"。又在李学勤"保卣、保尊与斗子鼎记载的,正是成王岐阳会盟诸侯的史迹"说法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进一步推阐熊绎在盟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同时也进一步证成了李说。最后,根据相关出土和传世文献所提供的信息,对岐阳盟会的时间作了具体推定。凡此可补传世文献记载之不足,对先秦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黄锦前
有儿簋释读及相关问题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主要讨论河南上蔡郭庄王金鼎1号春秋楚墓出土有儿簋铭文中"洹"字读法及相关问题。簋之时代,从其铭文字体和有关辞例,同出铜器、陶器等看,似以定在春秋晚期前段为宜,而非春秋早期。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目前所见两周金文中"桓"字,或写作"■"、"■",而未见有写作"洹"者。相反,金文和楚简中却有"宣"写作"洹"的例证。因此,将"洹"读作"桓",谓"陈洹公"即"陈桓公",不当,应读为"宣","陈洹公"即"陈宣公"。由此可对洹子孟姜壶"洹"字的读法重新加以审视。以往多读"洹"为"桓",谓"洹子"即《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的"田桓子"。据簋铭及清华简《系年》等新出材料来看,壶铭的"洹"应即"宣","洹子"即"宣子",而非传统认为的"桓子"。
黄锦前
新刊许国金文三种读释
2019年
本文对新近公布的许子鼎、许成季鼎及许公作叔姜簠三篇许国金文的时代、有关文字及铭文内容进行了讨论,认为许子鼎与许成季鼎出于谷城,可能与春秋早期郑国联合齐、鲁两国伐许,攻破许都的史事有关。邱家楼墓葬的墓主,即鼎铭的'许子'亦即'许成季',系卿大夫一级贵族,主要生活在公元前730年前后的许庄公、楚武王之世。许公作叔姜簠的作器者'许公',应系许灵公宁。此二簠系'许公'为其女'叔姜'出嫁所作媵器。
黄锦前何金斌
枣阳郭家庙墓地出土的卫伯须鼎及相关问题
2018年
2002年,湖北省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一件卫伯须鼎(GM01:01)[1]a.187-189[1]b.131-133,敛口平折沿,浅腹圜底,双立耳,三蹄足。耳饰重环纹,颈饰变形兽体纹(无目窃曲纹),腹饰卷体夔龙纹(图1)。与湖北襄阳出土的曾仲子敔鼎[1]b.426及随县尚店(今属随州市曾都区)出土的公汤鼎[2]等形制、纹饰均近同,时代应为春秋早期。
黄锦前
关键词:春秋早期铜器铭文
京师畯尊读释被引量:2
2017年
文章对京师畯尊铭进行了补充讨论。认为"王有繇功"之"繇"当读作"猷",训功业、功绩。通过有关铜器铭文的系联可知,"日庚"为京师畯之母,"庚"为其日名,"商"为其名;其父日名为"丁"。"畯"为作器者名,"京"系地名,"师"为其职称,所谓"京师畯",即在京地任师职而名畯者。该尊是昭王时期的标准器,对于确定昭王时期楚都的位置、周楚关系的探讨以及相关铜器断代等皆有重要意义。
黄锦前
由新见阳小叔■父鼎看叔姬鼎等铜器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
2018年
据上下文及有关金文文例,阳小叔■父鼎铭的'阳'应为国族名,系位于今江汉地区的姬姓唐国;'阳小叔'系唐国公室,'龏叔姬'系其妻,'龏'为其氏。传世叔姬鼎(金父鼎)铭的'■'字应系'阳叔'二字之误摹,'金'字系'■'字之摹误,作器者'■金父'实应系'阳叔■父',与新见之阳小叔■父鼎的'阳小叔■父'及上博藏叔姬鼎的'阳伯'系同人;鼎铭的'叔姬'与阳小叔■父鼎的'龏叔姬'及上博藏叔姬鼎的'叔姬'亦系同人,为'阳(小)叔■父'即'阳伯'之妻;该鼎时代应为春秋早期。东周时期唐国的君长或称'阳伯',或称'阳侯',与同在南土地区的同宗姬姓曾国之君或称'曾侯'、或称'曾伯'相似。
黄锦前
竞畏矛补论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对竞畏矛器主名的'畏'字进行了补释;对矛之时代作了补充讨论,认为从铭文字体及文例来看,当定在战国早期。指出其对楚王熊璋戈铭文的读序、铭末文字的拟补以及戈之年代的确定,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过去出土的同类器物的定名、厘清字书训释以及古书注解的疑义,也有重要的帮助;对正确理解以往战国兵器铭文中常见的'卒'或'萃'的训释,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因而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黄锦前
龏?诸器及相关铜器系联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传世两件龏?鼎与龏?觚应系同人所作同铭器,据此可以订正过去对鼎铭的有关误释和误解;从器物形制、纹饰及组合等角度来看,龏?诸器的时代应为商代晚期,而非西周早期。据以器物铭文、形制纹饰及出土地点等线索,可将龏?与河南辉县一带出土的子龏及子龙诸器加以联系,"子龏"与"子龙"实即一人,"龙"系"龏"之省;龏?方鼎及觚铭的"龏?"与女子觯(子龙觯)及龏母簋的"龏母"或即一人;"子龏"与"龏女(母),子"铭文同铸一器,二人或系夫妻关系;子龏应系子族,系商王室贵族,所任应系高级武职,其聚居地应在今河南辉县一带。据以文字和文例,"司"或"?"即"姒",系商王之配偶;"龏?"即"龏姒",系子龏之配偶,这与由铭文系联途径推定"龏?"与"龏母"为一人,与"子龏"系夫妻关系可交验互证。
黄锦前
关键词:子族
湖北枣阳曹门湾M43出土铜器铭文及相关问题
2018年
从器物形态及铭文辞例等角度考证,可知湖北枣阳曹门湾M43出土铜器群的时代为春秋早期。从器物时代及称谓来看,湖北随县周家岗所出曾太保[女嘉]簋的曾太保[女嘉]当与曹门湾M43出土的曾太保发簋的曾太保发关系密切,二者或系前后任的关系。夨叔匜出于曾国墓,系曾虞联姻而致,孟姬系M43的墓主。
黄锦前
关键词:春秋早期
岐山贺家村M11出土昔鸡簋、卣铭文读释被引量:5
2017年
2014年陕西岐山贺家村西周墓地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据报道,不少器物有铭文,其中昔鸡簋、卣铭文照片曾在网络等媒体披露,~①徐伯鸿《岐山县贺家村殷商遗民墓葬M11昔鸡簋铭文考释》~②、王宁《岐山县贺家村墓葬M11出土昔鸡簋铭笺释》~③等先后对其有讨论。我们在研读之后,有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写出来向大家请教。
黄锦前
关键词:西周早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