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翡 作品数:21 被引量:178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历史地理 农业科学 更多>>
台湾地区白垩纪和第三纪孢粉植物群及其与相邻大陆植物群的对比 被引量:5 2004年 根据台湾地区已发表的白垩纪和第三纪孢粉资料,总结各时期的孢粉植物群序列并与相邻大陆相应孢粉组合进行了对比。台湾地区缺乏晚白垩世、古新世、晚始新世以及早渐新世孢粉资料。除晚上新世外,台湾地区及其相邻大陆白垩纪和第三纪各地质时期孢粉组合特征十分相似,可以进行对比。 宋之琛 黄翡关键词:孢粉植物群 白垩纪 第三纪 西藏佩枯错13000-5000aB.P .植被与环境 被引量:30 2000年 青藏高原的强烈上升对北半球大气环流起重要作用并控制东亚季风的形成和发展。西藏佩枯错 13ka 5kaB .P .高密度样品孢粉分析表明 :约 12 5 0 0aB .P .湿度加强 ,区域性植被中雪松占优势 ,莎草草原大发展 ;约10 76 0aB .P .气候冷干 ,莎草草原分布范围减少 ,雪松成分降低 ,可能与欧洲YoungerDryas事件相当 ;10 0 0 0aB .P .左右是本区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湿度迅速增加 ,沙棘增多 ,雪松林占优势 ;912 5— 86 0 0aB .P .莎草草原中灌丛成分增加 ,除沙棘外 ,有柳、锦鸡儿、杜鹃等 ;10 0 0 0— 6 80 0a .B .P .干旱逐渐加强 ,约 6 80 0aB .P .达干旱高峰 ;86 0 0— 6 80 0aB .P .间气候冷干 ,禾草、蒿草草原取代莎草草原 ,草原植被中藜科、麻黄、白刺增多 ,区域性植被松、高山栎、铁杉林占优势 ;6 80 0— 6 6 35aB .P .间湖水淡化 ,水生植物狐尾藻、菜等有出现 ;佩枯错 13ka— 5kaB .P .间出现 3次湿润高峰 ,它们分别为 :12 .5ka、10ka、6kaB .P .。湿度的增加可能与夏季风的加强有关。 黄翡关键词:植被 西藏佩枯错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古植被及其古环境变化(据孢粉资料) 黄翡内蒙古草原中东部现代表土植硅体组合与植被关系 被引量:21 2004年 对内蒙古中东部 14个典型植被表土样品进行植硅体分析 ,同时将其结果作对应分析。结果表明 :圆型和齿型在表土组合中占优势。圆型具有超代表性且在针茅草原和羊草草原表土组合中含量超过 5 0 %。针茅哑铃型和脊哑铃型在克氏针茅草原以及退化草原表土组合中含量偏高 ,可指示干的草原生境以及草原退化。蒿属块型表现为低代表性 ,即便是在冷蒿灌丛表土中 ,蒿属块型含量也较低。沙地云杉林和榆树灌丛生境特殊 ,它们的表土植硅体组合特征明显 ,前者以光滑块型、粗糙块型、规则多边型以及十字型等为主 ,后者以多铃型、三铃型、哑铃型以及简单哑铃型为特征。高山草甸和山杨林表土与研究区其它植被表土的相似性低。另外 ,研究区全新世古土壤剖面样品与表土样品的对应分析表明内蒙古中东部表土植硅体分析为恢复研究区全新世草原植被演化提供了参照物。 黄翡 Lisa KEALHOFER 黄凤宝关键词:植硅体 灌丛 蒿属 冷蒿 高山草甸 古土壤 中国椴粉属Tiliaepollenites花粉的植物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05年 文章分析了我国所发现的椴粉属花粉特征,并与现代相关植物花粉进行了对比,发现本属不单与椴树科(Tiliaceae)而且与梧桐科(Sterculiaceae)的某些属种有关系,从而在讨论孢粉植物群的性质及其气候等方面的问题时有了可靠的对比资料,使孢粉学的植物学意义更加可信。 宋之琛 王伟铭 黄翡关键词:孢粉学 椴树科 梧桐科 化石菌类的分类系统(英文) 2002年 讨论化石菌类及其孢子的分类系统,即:自然分类及人为分类系统。自然分类系统在孢粉学发展初期曾被广泛采用。随着孢粉学的发展,一些化石菌类缺乏明显的自然属性,其分类采用人为分类系统。Elsik依据细胞数目及萌发器特征首次建立了化石菌类的人为分类系统,但该分类系统未被广泛接受。Norris研究了加拿大第三纪菌类化石,但他未将菌类孢子的形态属归入相应的科、目和纲。宋之琛主要根据菌类孢子的萌发器特征,建立了菌类孢子分类系统,并将菌类孢子及其遗留体分为以下类型:无萌发器类型、单孔类型、双孔类型、三孔类型或三岐菌丝类型、子囊果状或多细胞类型及其他。依据来之琛及Elsik分类系统及隔壁孔的特征,系统整理了已发现的中国第三纪化石菌类孢子,并将其归入相应的分类位置。 宋之琛 黄翡关键词:第三纪 孢子 西藏佩枯错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古植被及其古环境变化 黄翡关键词:古植被 孢粉分析 古环境 晚更新世 南海北部更新世高分辨率孢粉序列与气候变化 被引量:14 2002年 依据南海 ODP114 4站下段 (2 2 5 .7— 5 0 1.3m ,ca. 0 .36— 1.0 2 Ma)孢粉记录 ,将 114 4站下段 2 2 5 .7— 5 0 1.3m划分 19个组合带 (11— 2 9) ,并分别与氧同位素 11— 2 9期 (MISs11— 2 9)相对应。冰期时 ,花粉总沉积率增加 ,孢粉组合以松粉 (Pinus)、蕨类植物孢子 (Fern)含量降低 ,草本植物花粉 (H erb)含量增加为特征 ,气候干冷 ;间冰期时 ,则相反 ,间冰期孢粉组合特征反映其气候特征与现代相似。约 0 .82 Ma后孢粉组合中的热带山地针叶类分子叶枝杉(Phyllocladus)的出现 ,以及草本植物禾本科 (Gram ineae) ,莎草科 (Cyperaceae)取代耐干冷的蒿属 (Artemisia) ,可能与夏季风增强有关 ,这一现象可与中国第四纪黄土 -古土壤记录进行比较。 黄翡 孙湘君关键词:孢粉记录 南海北部 更新世 气候变化 被子植物花粉的地层记录、形态和演化研究 王伟铭 宋之琛 Madeline Harley 黄翡 全面总结中国被子植物花粉的地层记录,含113科,250种花粉类型。阐述它们的地层分布规律,并与国外的记录进行了比较,认为许多被子植物类型可能起源于中国。对蒿属(Artemisia)的起源与演化进行了全面总结,认为蒿属和其...关键词:关键词:被子植物 地层记录 花粉 内蒙古中东部全新世草原植被、环境及人类活动 被引量:18 2004年 运用植硅体分析,结合孢粉资料探讨了内蒙古中东部太仆寺全新世草原植被、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古土壤剖面植硅体和孢粉记录表明,研究区在5000 a BP左右植被及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5000 a BP之前,羊草-针茅草原中C4植物占一定比例;5000 a BP后,C4植物明显减少,反映气候变冷、变干;草原中的克氏针茅、冰草、麻黄属、藜科、紫菀属类以及锦鸡儿等成分的增多,与草原植被退化有关.10000-8720 a BP,研究区羊草-针茅草原中蒿类灌丛较多,冬季风较强;8720-7000 a BP,羊草-针茅草原中C4植物广泛分布,表明夏季风增强.7000-5000a BP为研究区全新世气候适宜期,草原植被成分多样,研究区周围有松林及温带落叶林分布.4200-3000 a BP,草原植被明显沙化,冰草、紫菀属类以及蒿类灌丛增多.3000-2170 a BP,草原中的菊科植物蓝刺头类的繁盛以及C4植物的增多与研究区降水量的增加有关.约2170 a BP之后,人类活动加剧了草原植被的退化. 黄翡 K.Lisa 熊尚发 黄凤宝关键词:草原植被 针茅草原 C4植物 克氏针茅 紫菀属 全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