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卡特

作品数:126 被引量:220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0篇细胞
  • 20篇肿瘤
  • 19篇衰竭
  • 19篇急性肝
  • 19篇病理
  • 18篇受体
  • 18篇肝功
  • 17篇功能衰竭
  • 17篇肝功能
  • 17篇肝功能衰竭
  • 15篇脂多糖受体
  • 15篇急性肝功能
  • 15篇急性肝功能衰...
  • 14篇脂多糖
  • 14篇脂多糖受体C...
  • 13篇蛋白
  • 13篇基因
  • 12篇预后
  • 12篇乳腺
  • 11篇腺癌

机构

  • 97篇温州医学院附...
  • 25篇温州医科大学
  • 11篇温州医学院
  • 3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乐清市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温州市疾病预...
  • 1篇温州市中心血...
  • 1篇浙江省温州市...

作者

  • 126篇黄卡特
  • 19篇陈永平
  • 18篇许烂漫
  • 18篇李剑敏
  • 15篇黄瑜
  • 15篇王晓东
  • 15篇高峰
  • 12篇万丽
  • 12篇杨开颜
  • 12篇陈国荣
  • 11篇吴秀玲
  • 8篇张筱骅
  • 8篇王蓉蓉
  • 7篇陈霖
  • 7篇俞康
  • 7篇吴亮
  • 7篇胡孝渠
  • 6篇卢山珊
  • 6篇刘纳新
  • 6篇丁鸿燕

传媒

  • 13篇温州医学院学...
  • 8篇癌变.畸变....
  • 6篇浙江医学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井冈山医专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15篇2010
  • 19篇2009
  • 11篇2008
  • 19篇2007
  • 9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急性胰腺炎相关腹水致回肠损伤模型的构建
目的通过肠系膜根部注射急性胰腺炎相关腹水(PAAF)建立一种损伤因素单一、损伤程度稳定的大鼠回肠损伤模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N组,n=8);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组,n=8);模型组(M组,n=8)予肠...
朱江刘纳新黄卡特杨建荣陈通克吴天添毛翔宇裘梦佳余震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坏死性腹水动物回肠损伤
文献传递
Fsp27与肝纤维化病理、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Fsp27在慢性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5例因肝脏肿瘤而行肝部分切除术切除的肝脏标本。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Fsp27蛋白染色,并进行病理纤维化分析,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Fsp27表达情况,同时测定患者术前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肝羟脯氨酸、血清III型胶原和透明质酸)。结果:Fsp27在肝组织中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原代肝星状细胞;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肝脏组织中Fsp2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Fsp27蛋白染色评分与血清III型胶原、血清透明质酸、肝脏羟脯氨酸呈负相关(r=-0.521、-0.834、-0.667,0.05)。结论:肝组织Fsp27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肝纤维化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余霞黄卡特俞富祥
关键词:肝硬化病理学肝星状细胞
Galectin-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Galectin-3蛋白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Galectin-3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以及正常膀胱黏膜上的表达,并对膀胱癌组织进行系统的病理学检查和分析。结果:①膀胱移行细胞癌上的Galectin-3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膀胱低分化移行细胞癌中Galectin-3蛋白表达高于高分化移行细胞癌。③复发的膀胱移行细胞癌中Galectin-3蛋白表达强度高于无复发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①Galectin-3蛋白的表达量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②Galectin-3蛋白表达量高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容易复发。
陈伟张方毅陈洪德李叶平黄卡特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GALECTIN-3蛋白复发
喉鳞癌原发灶和切缘BAG-1蛋白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喉鳞癌原发灶和切缘BAG-1蛋白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1例资料齐全的复发性喉癌患者的原发灶、复发灶及切缘BAG-1蛋白表达情况,并以20例喉癌术后随访满5年以上至今未复发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1例复发性喉癌的原发灶和复发灶的BAG-1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74.2%、67.7%,两者差异没有显著性;20例对照组喉癌原发灶的BAG-1蛋白阳性表达为75.0%,与复发组喉癌原发灶的BAG-1蛋白阳性表达率相比,两者差异也没有显著性;31例复发组喉癌手术切缘及20例对照组喉癌手术切缘BAG-1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41.9%、15.0%,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AG-1蛋白在常规阴性病理切缘的表达与喉癌术后复发有关,为今后筛选预测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高危病例提供了依据。
李贺廖志苏李剑敏黄卡特陈晓云汪静波陈建福
关键词:喉肿瘤BAG-1蛋白
肺腺癌差异性lncRNAs表达谱分析
王瑜敏许刚潘钦石张文辉陈坚丁鸿燕周铁丽余方友黄卡特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基因芯片
微RNA-2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与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的相关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微RNA-21(mir-21)和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茎环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ir-21表达,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相应癌组织中PTEN表达,分析mir-21表达和PTEN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茎环realtime RT-PCR检测mir-21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mir-2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01);PTEN在癌组织中的低表达率为45%(18/22)。PTEN低表达组mir-21的表达显著高于PTEN高表达组(P=0.013)。mir-21的高表达还和较高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高增殖指数有关(P值分别为0.021,0.010和0.030)。结论mir-2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升高,可能和乳腺癌的增殖、侵袭转移有关;在乳腺癌中PTEN可能为其靶基因之一。
黄关立张筱骅郭贵龙黄卡特杨开颜胡孝渠
关键词:乳腺肿瘤微RNAPTEN磷酸水解酶
p63在Castleman病及滤泡性淋巴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p63蛋白和p63基因两种亚型(TAp63及ΔNp63)在Castleman病(CD)及滤泡性淋巴瘤(FL)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6例CD及18例FL中p63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
杨开颜金珍琳俞康黄卡特
关键词:CASTLEMAN病滤泡性淋巴瘤P63基因P63蛋白RT-PCR
文献传递
原发性胃肠道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鼻型七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1年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7例原发于胃肠道的结外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ENKTCL)鼻型患者,男3例、女4例,中位年龄(范围)为55岁(22~84岁),病变位于小肠3例、结肠2例、胃和直肠各1例。内镜下或大体标本表现以多发性溃疡性病变为主(6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5例、发热4例、便血3例、体重减轻3例,3例并发消化道出血、2例并发肠穿孔。病理组织学方面,5例手术标本和2例活体组织检查标本均可见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手术标本可见浸润肠壁或胃壁全层;所有标本均可见固有腺体数目减少或被破坏消失,部分可见血管壁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肿瘤细胞CD2、胞质型CD3、CD56、颗粒酶B均为阳性,Ki-67增殖指数中位值(范围)为80%(40%~90%)。EB病毒编码的小RNA原位杂交显示大部分异型淋巴样细胞核呈阳性。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个月),均死于疾病进展。原发性胃肠道ENKTCL鼻型罕见,恶性度高,但因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需结合相关病史和临床表现,依据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卢星梅黄卡特孙文文余霞姬秀焕李鹏杨开颜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9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 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提高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1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功能、术中所见、手术方式、病理和影像学资料,以及术后生存时间.结果 (1)本组19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男女比例为1.375,中位年龄50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9/19,47%),术前CT诊断误诊率高(89%);(2)肿瘤好发于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周(9/19,47%),平均最大直径为8.6 cm(3~23 cm),58%(11/19)肿块包膜完整,42%(8/19)肿块与周围脏器紧贴或紧密粘连,26%(5/19)需作毗邻受累器官切除;(3)本组63%(12/19)肿瘤为功能性,术前表现高血压占67%(8/12),术中血压波动剧烈占33%(4/12);(4)16例18个肿块行免疫组化染色,89%(16/18)Chg-A(+),67%(12/18)S-100(+),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呈不同程度表达(0%~48%),Ki-67与P53均只在恶性病例阳性表达(分别为20%,34%);(5)本组病例随访1~107个月,中位随访40个月,Kaplan-Meier及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全组总体的5年生存率为77%,生存率与肿瘤出现远处转移相关(χ^2=6.604,P=0.01),与肿瘤大小(χ^2=3.208,P=0.201)、功能状态(χ^2=0.121,P=0.728)、肿瘤局部情况(χ^2=0.036,P=0.849)相关不显著.结论 早期诊断腹膜后副神经节瘤较为困难;患者生存预后与转移相关,应强调终生随访;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检查对判断肿瘤性质和预后非常必要.
季晓克曾其强吴秀玲黄颖鹏周蒙滔黄卡特余正平韩少良张启瑜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副神经节瘤外科手术生存率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 动态分析微囊化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肝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D-氨基半乳糖诱导建立ALF大鼠模型18 h后,分成ALF模型组、裸肝细胞移植组和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各50只大鼠.造模后24、36、48、72、120、168和240 h取各组大鼠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VEGF mRNA表达.多组样本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ALF模型组比较,裸肝细胞移植组和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大鼠肝组织中PCNA表达量在36 h开始即显著增高(F=26.26,P〈0.05).与ALF模型组和裸肝细胞移植组比较,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大鼠肝组织中VEGF表达量从36 h开始明显升高(F=25.44,P〈0.05),且下降也较缓慢,在240 h表达量仍显著高于ALF模型组和裸肝细胞移植组(F=220.25,P〈0.05).造模24 h,裸肝细胞移植组VEGFmRNA(56.7±9.1)开始高于ALF模型组(48.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P〈0.05),而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100.7±1.9)在48 h开始显著高于裸肝细胞移植组(94.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82,P〈0.05),至240 h时,表达量仍显著高于裸肝细胞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0,P〈0.05).结论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可增加ALF大鼠肝组织中VEGF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许烂漫黄瑜王晓东黄卡特王蓉蓉高峰陈永平
关键词:微囊化肝细胞肝再生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