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健

作品数:58 被引量:45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海带
  • 8篇养殖
  • 6篇微藻
  • 6篇海洋微藻
  • 5篇对虾
  • 5篇褐藻酸
  • 5篇褐藻酸降解菌
  • 5篇WSSV
  • 4篇酶活性
  • 4篇基因
  • 4篇扁藻
  • 3篇蛋白酶
  • 3篇蛋白酶活力
  • 3篇蛋白酶活性
  • 3篇牙鲆
  • 3篇牙鲆幼鱼
  • 3篇幼鱼
  • 3篇食糜
  • 3篇水产
  • 3篇污染

机构

  • 19篇青岛海洋大学
  • 19篇中国水产科学...
  • 19篇中国海洋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3篇河北大学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黄海水产研究...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58篇黄健
  • 18篇唐学玺
  • 13篇李永祺
  • 6篇宫相忠
  • 4篇王秀华
  • 4篇刘涛
  • 3篇杨震
  • 3篇刘庆慧
  • 3篇严小军
  • 3篇边慧慧
  • 2篇王俊
  • 2篇姜明
  • 2篇马学恕
  • 2篇梁姗
  • 2篇王清印
  • 2篇周丽青
  • 2篇杨冰
  • 2篇赫荣乔
  • 2篇段德麟
  • 2篇宫学红

传媒

  • 7篇海洋科学
  • 6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Acta B...
  • 2篇水产学报
  • 2篇高技术通讯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海洋水产研究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2010年中...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齐鲁渔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北京水产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光照条件下海带体内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被引量:15
2002年
实验检测了不同光照条件1200 ,600 ,0lx下 ,海带体内多酚类化合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等的含量及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 ,海带体内多酚类化合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的含量及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呈现下降的趋势 ,而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黄健唐学玺段德麟刘涛李永祺
关键词:海带多酚类化合物光合作用可溶性物质光照条件
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首次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入海带的途径 ,通过电镜观察 ,跟踪研究了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过程中海带表皮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的过程是首先引起海带表皮细胞壁藻胶层表面的破坏 ,然后引起藻胶层的断裂 ,并使藻胶层逐渐降解变空 ,最后褐藻酸降解菌通过海带细胞的壁藻胶层的断裂变空处进入海带细胞内。
黄健唐学玺刘涛段德麟姜明李永祺
关键词:海带超微结构观察病害
2003年胶州湾红岛海域生物的初步研究Ⅲ——底栖生物的初步调查与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根据2003年10月底和11中旬对红岛海域的大面积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底栖生物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远岸海域底栖生物样品的多样性指数低于3。生物种间个体数分布比较均匀,优势种不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梁姗王梅宋薇黄健
关键词:底栖生物生物量生物多样性
不同氮浓度对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生长、孢囊形成和生源要素组成的影响
2021年
为阐明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对氮营养条件的适应机制,本研究在不同氮浓度条件下对红色赤潮藻进行一次性培养,系统研究了氮浓度对红色赤潮藻生长、休眠孢囊形成和细胞生源要素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红色赤潮藻生长率随着初始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大,200μmol/L氮添加组生长率最大,为0.79/d。不同氮处理组细胞形态存在差异,低氮条件下藻细胞个体变小。培养第6天,各氮处理组均观察到休眠孢囊,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孢囊数量逐渐增多;50μmol/L氮添加组孢囊形成率最高,为2.95%±0.16%。氮浓度对红色赤潮藻细胞生源要素组成有显著影响,红色赤潮藻胞内碳、氮含量随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C:N:P也随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红色赤潮藻生长过程中,加氮处理组细胞在指数期碳、氮、磷含量较低,稳定期含量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红色赤潮藻胞内碳、氮、磷含量与藻生长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不同氮浓度对红色赤潮藻的生长、休眠孢囊形成和藻细胞生源要素组成有显著影响,为揭示红色赤潮藻对氮营养条件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
王晓婷黄健刘云宋书群刘云
关键词:氮浓度
我国海带和紫菜病害的研究展望被引量:7
2000年
黄健唐学玺严小军崔竞进李永祺
关键词:海带紫菜病害
海洋微藻基因工程的选择标记被引量:19
2000年
6种海洋微藻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closteriumEhr.)、牟勒氏角刺藻 (ChaetocerosmuelleriLemm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Bohl.)、绿光等鞭金藻 870 1 (IsochrysisgalbanaParke 870 1 )、亚心形扁藻 (Platymonassubcordi formis (Wille)Hazen)和小球藻 (ChlorellavulgarisBeij.)对 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表明 ,不同的海洋微藻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 ,其中氯霉素是 6种海洋微藻普遍敏感的抗生素 ,它对 6种海洋微藻 72h的半抑制浓度在 5 6~2 89mg/L之间。可见氯霉素是 6种海洋微藻较理想的选择压力。因此CAT(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基因可作为阳性选择标记基因广泛应用于海洋微藻的基因工程研究。另外 ,牟勒氏角刺藻还对卡那霉素 ,氨苄青霉素敏感。三角褐指藻也对氨苄青霉素敏感。因此 ,NTPⅡ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基因和Ampr(氨苄青霉素抗性 )基因也可作为牟勒氏角刺藻基因工程研究的阳性选择标记基因。Ampr 基因还可作为三角褐指藻基因工程研究的阳性选择标记基因。
黄健唐学玺宫相忠戴继勋陈正华
关键词:海洋微藻基因工程抗生素氯霉素
全文增补中
链霉素对海洋微藻的毒物刺激效应被引量:17
2000年
实验选用链霉素对六种海洋微藻进行实验 ,发现六种海洋微藻普遍对链霉素具有抗性。其中只有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在实验范围内 (0~ 50 0 mg/ L)测到了 72 h的半抑制浓度 ,EC50 分别为346 mg/ L和 4 4 5mg/ L。其它四种均未测到。而且当链霉素浓度为 30 mg/ L时 ,对六种海洋微藻普遍具有生长刺激效应 ,即毒物刺激效应。
黄健宫相忠唐学玺李永祺
关键词:海洋微藻链霉素抗生素
全文增补中
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对海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01年
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海带被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的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海带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急剧升高,随着感染的进行,二者的活性逐渐下降。(2)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在感染的初期变化不明显,而在感染的后期活性有所增加。(3)在整个感染的过程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的变化无规律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升降变化。说明这四种酶在海带抵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和作用的时期有所差异.
唐学玺杨震黄健严小军
关键词:海带褐藻酸降解菌抗氧化酶
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过程中活性氧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被引量:3
2002年
本文以褐藻酸降解菌为病原体研究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海带的小孢子体不同时期体内的活性氧——超氧负离子自由基 (O-·2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和抗坏血酸 (ASA)等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海带活性氧 (O-·2 )含量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初期表现为升高 ,随后表现为下降。并且 ,随着褐藻酸降解菌侵染浓度的升高 ,活性氧 (O-·2 )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推测活性氧 (O-·2 )是海带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有效防御手段之一。SOD,CAT,ASA在感染的初期起着积极的抵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作用 ;APX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前期没有发挥其抗感染的作用 ,而是在后期显示出了一定的抗感染作用。此结果可为海带病害的机理及幼苗集约化培养过程中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黄健唐学玺刘涛李永祺
关键词:海带孢子体褐藻酸降解菌活性氧抗氧化系统抗感染作用
蒽与苯并[a]芘对海洋微藻致毒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新月菱形藻 ,球等鞭金藻 870 1和亚心形扁藻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蒽和苯并 [a]芘胁迫72 h,测定三种藻的生长速率 ,叶绿素 a含量。实验表明 ,三种微藻对蒽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新月菱形藻、球等鞭金藻 870 1和亚心形扁藻 ,它们 72 h的半抑制浓度 EC50 分别是 0 .0 6 0 mg/L、0 .0 6 5mg/L和 0 .0 94 mg/L。而对苯并 [a]芘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亚心形扁藻、新月菱形藻和球等鞭金藻 870 1,它们的 72 h· EC50 分别是 0 .0 76 mg/L、0 .0 88mg/L 和 >0 .10 mg/L(在本实验范围内未测到 )。叶绿素 a含量与各自的相对增长率呈一定的正相关。不同的海洋微藻对蒽和苯并 [a]芘的敏感性不同。
黄健刘向东唐学玺
关键词:苯并[A]芘海洋微藻致毒海洋污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