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菊金: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先行者
- 2014年
- 王菊金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台湾影坛重要的作者导演,他的早期作品坚持电影语言形式创新和人性主题的探索,挑战并冲击着传统的台湾电影类型范式。在借鉴日本电影美学的基础上,王菊金融合中国古典志怪小说的叙事资源、运用创新的镜头语言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台湾新电影运动之前,王菊金已经成为打破传统束缚、具有现代电影意识的先行者。
- 黄今
- 关键词:电影语言先行者人性主题
- 现实语境下的女性成长史——《妈妈圈的流言蜚语》创作评析
- 2013年
- 《妈妈圈的流言蜚语》是近年来少见的以"妈妈圈"为特定表现群体的现实题材电视剧,通过对女性个体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的双重刻画,塑造了独具主体意识的当代女性形象。全剧以平民视角关注教育问题、情感问题等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在本土经验的现实主义表达中与大众形成共鸣。剧中体现出对传统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并在伦理化叙事中完成意识形态的表达。
- 黄今
- 关键词:现实主义女性主体意识
- 港味的表征——论香港电影的“俗”趣美学被引量:12
- 2014年
- 香港电影的"俗"趣美学是市民文化在特定语境下的产物,是香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征。港片的"俗"趣一方面表现出商业化、市场化的内在动力机制以及大众文化的狂欢性,同时又蕴含着"过火癫狂"的反价值形态,因此构成了建构与解构"香港精神"的双重作用。香港电影的"俗"趣美学与本土身份认同息息相关,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如何拓展"俗"趣内涵,挖掘"俗"趣美学对于香港精神的正面建构价值,仍然是港片本土制作以及北上融合的反思重点。
- 黄今
- 关键词:身份认同
- 电视剧《叶问》高端研讨会纪要被引量:1
- 2013年
- 2013年7月14日,由南京大学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如何影响世界——电视连续剧《叶问》的启示”高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国家广电总局、《光明日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多家机构的30多位国内影视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以及制作方--苏州福纳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创人员,围绕电视连续剧《叶问》的文化内涵、艺术追求、国际化表达等展开研讨并发表了许多精彩深入的见解,为中国电视剧的升级换代及寻求国际化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思考。
- 黄今
- 关键词:中国电视剧《叶问》电视连续剧《光明日报》
- 论罗伯特·布莱松电影中的间离效果
- 2014年
- 间离理论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核心概念,布莱希特反对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理论与实践——他认为亚式戏剧通过'移情'使观众情感与演员、剧情合二为一,最终实现共鸣体验和情感净化,从而消弭了审美距离和观众的主观评判能力。因此,布莱希特提出'间离'理论反对亚里士多德的戏剧观。布莱希特认为在观剧过程中应该使得观众保持清醒的批判意识和理性精神,与众所周知的被赋予意义的现象保持足够的距离。
- 黄今
- 关键词:布莱希特间离效果
- 亚洲想象与身份认同——论亚洲新电影的主体性建构被引量:3
- 2015年
- 身份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范畴,指征了一种建构性和认知过程。当代文化研究避开了本质主义的身份特质,强调语言、媒介、文本在构建统一的社会文化心理和想象中的重要作用,即“通过文化建构、叙事体和时间的积累,产生时空脉络中对应关系下的‘叙述认同’”。①想象即意味着认同机制是历史的产物,它掺杂了人类深层心理建构和言说机制,排除了文化身份作为一种普遍和超验的原初存在。
- 黄今
- 关键词:主体性建构身份认同电影社会文化心理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