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静 作品数:14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语言文字 政治法律 更多>>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Macbeth 2008年 This paper gives a thorough psychological study of Macbeth.Macbeth is noble in nature, but he commits one murder after another in order to win and secure the crown.Shakespeare shows us how Macbeth becomes hardened to his crimes.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ambition and humanity is the source of the tragedy of Macbeth.The inner conflict and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character are fully revealed by poetic and restrained imagination. 鲜于静关键词:AMBITION NATURE IMAGINATION ISOLATION 后工业大都市的社会生态失衡与怀旧意识——《大都会》中的社会生态学反思 2014年 德里罗在小说《大都会》中用怀旧手法,通过描写主人公乘坐豪华轿车去童年时代的理发店途中的遭遇及所见所闻,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后工业大都市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活方式极速变化、人们精神生态严重紊乱、人际关系异常冷漠、暴力行为与抗议活动频繁发生。后工业社会中的极速变化使人们处于惶恐和虚空的状态,而怀旧可以说是对一瞬即逝的现在和未来的对抗,带有情感色彩的回忆舒缓了人们的精神压力和焦虑,促使了人们的反思和人性的回归,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社会,加强作品的艺术性和美学效果。 鲜于静关键词:后工业 大都市 社会生态系统 怀旧 翻译伦理视角下北京冬奥会外宣文本的翻译研究 2022年 北京冬奥会外宣翻译对于建构中国的国际形象有着重要意义,翻译伦理理论为评估外宣翻译质量提供了标准,为规范译者的翻译行为提供了指导。论文从翻译伦理视角解读北京冬奥会外宣文本翻译,探究译者如何克服英汉文化表达差异,输出英汉语言理解交流顺畅的和谐译文,探悉新时代外宣翻译如何与时俱进,提出通过外宣翻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方案。 黄淑娴 刘佩希 张可昕 左慧稼 任梦微 鲜于静关键词:规范伦理 诗人作为“代表性人物”的思想传承——论爱默生诗学对金斯堡诗歌创作的影响 2017年 美国诗人爱默生与金斯堡在迥然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诗歌创作,但是爱默生的诗歌和诗学理论无疑对金斯堡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爱默生关于诗人作为"代表性人物"的观点使金斯堡认识到了作家的责任与使命,这两位作家作品的相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诗人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挑战,诗歌的民族性及其唤起民众觉醒的功用,"催生韵律"的个性化表达,与神秘主义的共通性:直觉性感悟与追求超越。金斯堡在后现代语境中对传统诗人爱默生的回应是对后现代时期主流话语和文化的对抗。 鲜于静关键词:神秘主义 美国“进步时代”中的女性——《拉格泰姆时代》中女性生存状态剖析 2014年 在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中,多克托罗从20世纪70年代的视角,重构了美国“进步时代”抗争与寻求解放的女性,真实和虚构女性人物的融合反映了20世纪初期美国女性的生存状态。小说塑造了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女性人物,包括激进女权主义者、中上层社会白人女性、妓女、黑人和犹太女性。在历史的变革中,她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女权运动的影响,试图摆脱受奴役的状态,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同社会、命运进行抗争,寻求解放和幸福。该小说反映了作者在女权运动时代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女性身体和意识的解放、社会活动的参与、理想与和谐的两性关系是女性获得幸福的重要因素。 鲜于静关键词:《拉格泰姆时代》 女性生存状态 论《宠儿》多视角叙事的创作手法 2008年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作家,她的<宠儿>被公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宠儿>写作手法别具一格,本文通过分析该小说多视角叙事的创作手法,来探讨其创作效果.小说中多视角叙事模式使故事的讲述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模糊性和重复性等特点.多视角叙事呈现的真实画面有力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心灵创伤,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再创造的广阔空间,解放了读者的审美意识,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小说真正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鲜于静关键词:《宠儿》 神秘和怪诞的魅力——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的哥特艺术研究 威廉·福克纳是西方文坛公认的'现代经典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八月之光》是最重要,也是争议最多的小说之一.评论界对他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不少评论家认为其晦涩难懂,病态恐怖.因此该论文试图挖掘小说中的哥特艺术,肯定该小说... 鲜于静关键词:威廉·福克纳 《八月之光》 哥特艺术 怪诞 文献传递 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纽约城书写研究 美国20世纪后半叶重要的作家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也是书写纽约城的重要作家。在多克托罗的多部作品中,作家分别对不同发展时期的纽约城历史文化、人们的生存状况、社会危机等进行了反思和重构。这些作品的时间跨度为一百多年,从1... 鲜于静关键词:记忆 想像 南北战争以降非裔美国乌托邦表征空间之嬗变研究 2020年 非裔美国人通过空间实践构筑了一系列乌托邦表征空间,这些表征空间被非裔作家以文学书写的形式呈现了出来。从历史角度来看,黑人乌托邦空间经历了由农场、山村、小镇,到国中国、非洲帝国,再到当代语境下以餐馆、妓院和赛博空间为代表的异质空间的嬗变。这种变化体现了非裔美国乌托邦书写从集体叙事到民族国家宏大叙事再到当代个体叙事的转变,非裔美国乌托邦书写呈现出立体化与多样化的特征。 武玉莲 鲜于静关键词:非裔美国文学 乌托邦 北京爨底下村非遗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融合研究 2020年 爨底下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包括四个方面:立足本土化来开发旅游产品,立足开放化与动态化的“原真性”和“体验真实性”,全面协调不同利益主体、推动可持续发展,整合非遗资源、实现整体保护开发。这些融合策略能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推动爨底下村旅游发展,并以该村旅游发展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成古村落传统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向互动,从而助力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为北京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做贡献。 李润泽 鲜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