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丽娜

作品数:5 被引量:10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3篇冬小麦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土壤
  • 2篇利用效率
  • 2篇华北平原
  • 1篇氮素
  • 1篇氮素转移
  • 1篇典型农田
  • 1篇定额
  • 1篇玉米
  • 1篇生育
  • 1篇生育进程
  • 1篇生育期
  • 1篇土壤温度
  • 1篇土壤硝态氮
  • 1篇农田
  • 1篇气象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高丽娜
  • 4篇陈素英
  • 4篇孙宏勇
  • 4篇邵立威
  • 4篇张喜英
  • 3篇王彦梅
  • 1篇金欣欣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

  • 5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花后脱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受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影响,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显得越来重要,通过调控冠层大小减少蒸腾水分消耗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该文通过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程度脱叶和不同水分条件下脱叶-不脱叶的田间试验(附以相应盆栽试验),研究了减少蒸腾器官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转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叶增强了保留叶片的光合能力;水分胁迫下的脱叶促进了干物质由保留叶片和茎向籽粒产量的转移,其中30%和60%脱叶最为显著;30%和60%脱叶水平没有对产量产生明显影响,而90%脱叶造成产量大幅降低;水分胁迫条件下脱叶减少了对土壤储水的消耗,但高强度的脱叶(90%)产量降低明显,反而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干旱缺水条件下,适度减少蒸腾器官的数量,可以实现在不影响产量条件下减少蒸腾耗水,增加土壤储水量,有利于作物度过水分胁迫期。
邵立威张喜英陈素英孙宏勇高丽娜
关键词:脱叶干物质转移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灌溉次数和灌溉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通过6个灌溉处理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次数和灌溉量对麦田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NO3ˉ-N)淋失以及冬小麦各个生育阶段氮素吸收转移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水分条件影响土壤NO3ˉ-N的含量和分布,土壤NO3ˉ-N含量随着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多而降低,而且集中分布在20-40 cm土层。冬小麦植株在返青期不灌水处理积累的氮素最高,拔节期后显著低于其他灌水处理(P〈0.05),开花-成熟期,灌1水、2水和3水处理植株积累氮高于灌4水和5水处理。花后叶中氮向穗部的转移率为82%左右,且随着灌溉量的增大而升高,茎中氮的转移率偏低,平均75%。成熟期,花后叶茎(未考虑根)及花后植株同化氮素对穗部的贡献率分别为34%,32%,34%,植株总氮在穗部的分配比之间无显著差异,灌3水处理氮素吸收效率最高。上述结果表明,灌水量促进土壤NO3ˉ-N向下淋溶,使土壤60 cm以上NO3ˉ-N含量降低,不利于作物吸收。适度干旱有利于冬小麦植株氮素的积累和吸收利用效率的提高。花后营养器官氮向穗部的转移率叶>茎,穗中氮约66%来源于营养器官的转移,34%来源于花后同化氮量。权衡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吸收利用率,灌2水或3水是华北地区较好的灌溉选择。
金欣欣张喜英陈素英孙宏勇王彦梅邵立威高丽娜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硝态氮氮素转移
中国北方缺水地区典型农田小定额灌溉调控机理研究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及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冬小麦是北方地区的主要作物,其生育期间(10月-6月)降水量远远低于它的需水量,只有通过灌溉,才能保证冬小麦...
高丽娜
关键词:冬小麦
华北平原冬小麦麦田覆盖对土壤温度和生育进程的影响被引量:36
2009年
通过秸秆和薄膜覆盖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材料对冬小麦田土壤温度(5 cm)以及冬小麦生长发育、穗分化、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营养生长期间的N转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平缓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土壤温度的变化,使冬季土壤温度提高0.63℃,越冬后降低0.35℃;春季降温效应延长了冬小麦穗分化的时间,平均缩短了灌浆持续时间2 d;低温增加了冬小麦穗期干物质和N含量向收获期非籽粒转移的效率,最终造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了1.98%和0.14 kg/m3。薄膜覆盖提高了冬小麦灌浆前土壤温度0.44℃,增温效应促进了作物生长,整个生育期的生物量提高116.0 kg/m2;穗分化时期的增温效应使得该处理冬小麦不易形成大穗,同时灌浆期的低温效应影响了籽粒的饱满度,最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降低了3.24%和0.17kg/m3。研究认为,秸秆覆盖和薄膜覆盖具有保墒效应,但其产生的温度效应对冬季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使得最终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没有提高。
高丽娜陈素英张喜英孙宏勇王彦梅邵立威
关键词:秸秆覆盖土壤温度小麦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
气象因子变化对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2
2009年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11a玉米产量数据和影响夏玉米气象产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夏玉米生长期间的日照时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6、7、9月的日平均温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8月的日平均温度有降低的趋势;该区夏玉米产量的增加,气象因子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占到31.45%;6月下旬的平均气温、8月下旬-9月上旬的日较温差、7月中旬和9月上旬的日照时数是影响夏玉米产量波动的关键气象因子。
孙宏勇张喜英陈素英王彦梅邵立威高丽娜
关键词:夏玉米气象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