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海娟

作品数:36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文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小说
  • 6篇乡土
  • 6篇乡土小说
  • 5篇延安时期
  • 5篇公关
  • 4篇叙事
  • 4篇诗歌
  • 3篇印象派
  • 3篇女性
  • 3篇文化
  • 3篇文学
  • 3篇文艺
  • 3篇教育
  • 3篇解构
  • 3篇公共关系
  • 3篇艾青诗
  • 3篇艾青诗歌
  • 2篇地域文化
  • 2篇延安文艺
  • 2篇艺术

机构

  • 31篇延安大学
  • 2篇西北政法大学
  • 1篇延安职业技术...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33篇马海娟
  • 2篇冉思尧
  • 2篇梁向阳
  • 1篇师伟伟
  • 1篇何满仓
  • 1篇张泉颖
  • 1篇樊会武
  • 1篇惠雁冰
  • 1篇侯业智
  • 1篇杨亚
  • 1篇李尔东
  • 1篇郝力乐

传媒

  • 7篇延安大学学报...
  • 3篇商场现代化
  • 3篇绥化学院学报
  • 3篇时代文学(上...
  • 2篇小说评论
  • 2篇延安职业技术...
  • 1篇中国市场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时代文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陕西教育学院...
  • 1篇延安教育学院...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榆林学院学报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8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解析赵树理小说中的民间文化
2013年
赵树理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一直以来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与评论。本文首先从民间文化的涵义与特征入手,阐述了赵树理小说的民间立场;其次,从民间传说、家庭宗教氛围和地域文化三个角度分析了赵树理小说民间文化的源泉,并探讨了赵树理的民间立场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最后,从人物形象、叙述风格、故事内容三个角度阐述了赵树理小说中所蕴含的民间文化。
郝力乐马海娟
关键词:民间文化小说
延安《讲话》前的文艺政策与莫耶的文艺活动
2014年
成长于五四时期的莫耶,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于1937年到达延安。在延安《讲话》前宽松、优越的氛围中,莫耶创作出了《延安颂》等鼓舞人心的文艺作品,也写下了《丽萍的烦恼》等暴露边区病态落后、批判边区缺陷的、"鲁迅风"小说。但在《讲话》的规训后,莫耶创作的批判性则逐渐隐遁。
马海娟杨亚冉思尧
关键词:歌颂《讲话》
茹志鹃与王安忆作品中“母亲”形象比较
2022年
茹志鹃和王安忆是“文坛母女花”,她们的作品都塑造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母亲”形象。文章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二位作家的不同人生经历,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论,概述二位作家笔下的“母亲”形象、比较女性个人价值的实现途径以及女性主体地位的凸显方式,探析“母亲”形象背后的情感寄托和深层意蕴。
马海娟张楠
关键词:茹志鹃母亲形象女性意识
公益与功利——浅论公关公益性与功利性的关系
2006年
公共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起,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准确确立公共关系实践的性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共关系实践既表现出公益性,又表现出功利性,公益是手段,功利是目的;同时,功利是基础,公益是客观存在。二者辩证统一,互为条件。
马海娟
关键词:功利性公益性
共同背景下的异质话语——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视角差异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鲁迅与沈从文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文学大师,但基于他们对乡土的意义归趋与理解方式的差异,而使其小说呈现出解构与建构的不同视角。鲁迅以"关注人生"、"启蒙主义"和"疗救病苦"为目的,批判和拆解着破旧的历史,而沈从文则以"乡下人"的眼光注视世界,缅怀边民往事,编织着理想的花环;鲁迅倾力展现现实的黑暗惨烈与人性的被泯灭,沈从文则沉浸在诗意盎然的梦中,演绎着鲜活的人性。两者的视角都有局限性,但对民族文化的深刻思考与理解,使它们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马海娟
关键词:乡土小说解构
运用公共关系搞好耳聋患者的沟通技巧
2004年
听力损失(hearing loss)统称为耳聋(或另将听力损失较轻者称为重听),此类患者的听力多完全或部分丧失。耳聋疾病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等造成诸多不便,身心遭受严重创伤。特别是那些因意外而突然致病者更是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在对患者实施积极治疗的同时。
张泉颖马海娟
关键词:公共关系耳聋沟通技巧护患沟通护理
从《新儿女英雄传》看延安时期“新英雄传奇”小说的生产被引量:1
2021年
广义上的“新英雄传奇”属于“革命叙事”的派生物。救国御辱抗战的爆发,民族形式问题大讨论的开展,边区劳模文化的发展,新的文艺生产机制的出现,促使边区的文艺工作者开始有意识借鉴民间文化资源,共同推动了“新英雄”叙事的繁荣。以《新儿女英雄传》为代表的“新英雄”叙事继承了民间英雄叙事的“故事性”“传奇性”等特点,同时又塑造了具有新特质的、成长了的新英雄,探索出了“新人”的“成长”路径,论证了现代民族国家合法性的逻辑起点。对“新英雄”的建构,则显示了新文学尝试建构自己主体性的努力。
马海娟冉思尧
关键词:叙事传统
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差异的文化生态学考察被引量:1
2004年
鲁迅与沈从文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文学大师,而共同致力于乡土小说创作,有着诸多共同背景,并有着师承关系的鲁迅与沈从文的故乡情怀却有着巨大的差异。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的生成与文化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学创作也不例外。就鲁迅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创作呈现出的差异而言,地域文化、童年记忆和教育经验等则起着十分重要的隐性或显性的作用。
马海娟
关键词:乡土小说文化生态学地域文化童年记忆教育经验
艾青诗歌与“后印象派”绘画的色彩美学被引量:1
2006年
诗人艾青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对实现诗歌与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真正转译、相互再现,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他诗歌中时时涌现的“感觉语言”、“色彩语言”,以及与西方现代艺术、特别是后印象派色彩美学的默契,使艾青诗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马海娟
关键词:转译感觉语言色彩语言
写实与写意——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艺术风格比较研究
2006年
鲁迅与沈从文以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透视乡土中国,解读乡土文化,在创作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形态。鲁迅写实现实的黑暗惨烈、人性的泯灭,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沈从文写意梦幻的诗意盎然、人性的优美鲜活,以找回重塑民族品格的基因。两住大师风格迥异的创作,参差对照,互映互衬,共同建构了丰富多元、绚烂多姿的乡土文学艺术世界。
马海娟梁向阳何满仓
关键词:艺术风格写实写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