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燕

作品数:390 被引量:1,536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8篇期刊文章
  • 133篇专利
  • 30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8篇化学工程
  • 66篇一般工业技术
  • 66篇理学
  • 28篇电气工程
  • 11篇航空宇航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矿业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3篇复合材料
  • 73篇复合材
  • 69篇树脂
  • 54篇纳米
  • 53篇改性
  • 49篇电解质
  • 47篇丙烯
  • 46篇累托石
  • 37篇共聚
  • 31篇硅氧烷
  • 31篇倍半硅氧烷
  • 30篇氰酸
  • 30篇氰酸酯
  • 30篇聚合物电解
  • 30篇聚合物电解质
  • 30篇共聚物
  • 28篇有机累托石
  • 26篇酰亚胺
  • 24篇增韧
  • 24篇氰酸酯树脂

机构

  • 385篇西北工业大学
  • 11篇西安近代化学...
  • 9篇陕西科技大学
  • 7篇中航工业北京...
  • 5篇西安工程大学
  • 4篇中国航天科技...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西北化工研究...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黔南民族师范...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安工业学院
  • 2篇山东警察学院
  • 2篇西京学院
  • 2篇中国航空工业...
  • 2篇中国航天科技...
  • 2篇西安康鸿信息...
  • 2篇西安航天三沃...
  • 2篇制药有限责任...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

  • 386篇马晓燕
  • 93篇梁国正
  • 77篇陈芳
  • 41篇黄韵
  • 41篇颜红侠
  • 28篇袁莉
  • 28篇鹿海军
  • 24篇朱光明
  • 19篇管兴华
  • 19篇宁荣昌
  • 18篇孙坤
  • 15篇屈小红
  • 15篇强秀
  • 13篇刘海林
  • 13篇张杰
  • 12篇翟薇
  • 12篇王书会
  • 12篇王娟娟
  • 11篇栗志广
  • 11篇惠昱晨

传媒

  • 16篇高分子通报
  • 14篇高分子材料科...
  • 11篇中国塑料
  • 10篇化工新型材料
  • 10篇高分子学报
  • 9篇材料导报
  • 9篇复合材料学报
  • 7篇工程塑料应用
  • 7篇硅酸盐学报
  • 7篇绝缘材料
  • 6篇材料工程
  • 5篇航空材料学报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功能材料
  • 4篇热固性树脂
  • 4篇固体火箭技术
  • 3篇材料科学与工...
  • 3篇矿业研究与开...
  • 3篇中国胶粘剂
  • 3篇电源技术

年份

  • 8篇2023
  • 10篇2022
  • 12篇2021
  • 14篇2020
  • 23篇2019
  • 23篇2018
  • 15篇2017
  • 24篇2016
  • 12篇2015
  • 18篇2014
  • 15篇2013
  • 18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8篇2009
  • 16篇2008
  • 13篇2007
  • 15篇2006
  • 22篇2005
  • 28篇2004
3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弹性体增韧氰酸酯树脂的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采用一种聚醚型聚氨酯和两种聚酯型聚氨酯与一种端羧基丁腈橡胶对氰酸酯树脂进行共混改性,利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法等手段表征改性后共混物的结构,测定了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等。结果表明,几种弹性 体与氰酸酯共混后均可形成典型的海岛状结构;聚醚型聚氨酯较聚酯型聚氨酯增韧效果好;而丁腈橡胶较聚氨酯有 更好的增韧效果。当加入10份端羧基丁腈橡胶时,冲击强度提高了150%,热变形温度只下降10℃,最大失重率所 对应的温度只下降3℃。
朱雅红马晓燕黄韵姚雪莉付军
关键词:氰酸酯树脂弹性体增韧端羧基丁腈橡胶聚酯型聚氨酯聚醚型热变形温度
α-Al_2O_3/石墨/双马来酰亚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被引量:5
2001年
采用浇铸成型法制备了α- A l2 O3/石墨 /双马来酰亚胺自润滑复合材料 ,考察了α- Al2 O3的含量和粒径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用扫描电镜对磨损形貌和磨屑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磨损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α- Al2 O3颗粒大小对摩擦系数、磨损量以及磨损机制有显著影响 ,含 15 0 0目 α- Al2 O3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比含 12 0 0目 α- Al2
颜红侠宁荣昌张秋禹马晓燕
关键词: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自润滑石墨氧化铝
不饱和聚酯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3年
在24篇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不饱和聚酯改性研究进展,介绍了用其它热固性树脂、弹性体、无机纳米粒子、粘土、天然纤维粒子、阻燃剂分别与不饱和聚酯等进行共混共聚改性的技术,使不饱和聚酯改性体系在工艺性以及综合力学性能、电性能、阻燃性等方面获得了改善,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袁莉马晓燕梁国正
关键词:热固性树脂不饱和聚酯改性
以光敏POSS杂化颗粒为乳化剂稳定具有光响应性的Pickering乳液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光敏POSS杂化颗粒为乳化剂稳定具有光响应性的Pickering乳液及制备方法。以八氯丙基POSS为引发剂,含偶氮苯双键化合物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方法制备光敏POSS杂化颗粒,通过...
陈芳孟繁想马晓燕孙会昭
文献传递
盐酸酸洗咪唑啉型缓蚀剂IM的研究被引量:25
2001年
以玉米油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咪唑啉型缓蚀剂IM ,利用静态失重法测定了该缓蚀剂在盐酸介质中对 2 0A碳钢的腐蚀速度和缓蚀效率 ,探讨了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 ,该缓蚀剂在盐酸介质中对 2
颜红侠张秋禹马晓燕张云鹏
关键词:咪唑啉型缓蚀剂盐酸
γ-(2,3-环氧丙氧)丙基硅氧烷耐高温树脂的合成及热性能被引量:4
2011年
以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S)、酸催化剂和混合溶剂等为原料,采用水解-缩合法合成了含环氧基的硅氧烷杂化树脂。以黏度和环氧值为衡量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选出制备该杂化树脂的较佳工艺条件,并对其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当n(GPTS)∶n(水)∶n(酸催化剂)∶n(溶剂)=1∶3.0∶0.5∶7.7时,GPTS经水解、缩合反应后,可以获得黏度为1 270~1 320 mPa.s、环氧值为0.183的硅氧烷杂化树脂;该杂化树脂的起始分解温度为270.1℃,800℃时的残炭率(43.0%)相对较高,说明其热稳定性较好。
宋春莹马晓燕王晓露屈小红
关键词:环氧值热性能
MMA/MAh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性能被引量:8
2008年
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制备一种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马来酸酐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采用溶液聚合法,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顺丁烯二酸酐(MAh)为单体,其MMA与MAh单体摩尔配比为1∶1,合成了P(MMA-co-MAh)共聚物;采用凝胶色谱(GP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MNR)、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热失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所合成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物为无规非晶型聚合物,其数均分子量Mn为6.40×104,共聚物中MMA与MAh链段摩尔比大约为8∶1,热分解温度为300℃,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21.3℃.以P(MMA-co-MAh)共聚物为树脂基体,环状碳酸1,2-丙二酯(PC)为增塑剂,LiClO4为电解质盐,制备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当共聚物含量为45 wt%时,GPE具有好的成膜性,其室温离子电导率为3.0×10-5S/cm.
王书会颜红侠马晓燕黄韵
关键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
耐热性高聚物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1年
综述了聚四氟乙烯、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酰亚胺等几类耐热性高聚物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近期发展概况 ,并提出了今后研究高聚物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颜红侠宁荣昌马晓燕
关键词:自润滑复合材料磨损
钛酸钡填充交联聚烯烃热收缩材料的制备被引量:6
2001年
报道了利用聚烯烃 (PE、CPE)与钛酸钡 (BaTiO3 )共混 ,并经辐射交联制备BaTiO3 填充交联聚烯烃热收缩材料的过程 ,研究了PE和CPE的配比、BaTiO3 的用量及辐射剂量等对材料力学、电学性能影响的规律性 ,制成了 ρv=10 10 Ω·cm、ε >32 ,并具有热收缩特性的聚烯烃 /钛酸钡共混材料 。
朱光明马晓燕钱德丰
关键词:电缆终端共混材料热收缩材料
辛基二茂铁分子结构特性的量子化学计算
2016年
辛基二茂铁按照取代辛烷异构可分为(1-辛基)-二茂铁、(2-辛基)-二茂铁、(3-辛基)-二茂铁和(4-辛基)-二茂铁。由于目前缺乏高纯度的各种辛基二茂铁,所以也缺乏相关物理性能数据。通过量子化学密度泛函B3LYP的方法,对4种辛基二茂铁异构体的结构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气相辛基二茂铁的稳定构象中,二茂铁基团构象是重叠式,属于D5h点群,Fe可视为含有一定正电荷的离子;偶极矩分析结果表示,分子极性大小顺序为(4-辛基)-二茂铁>(3-辛基)-二茂铁>(2-辛基)-二茂铁>(1-辛基)二茂铁。用GIAO方法模拟出4种辛基二茂铁的核磁共振碳谱、氢谱,分析了辛基二茂铁中碳原子、氢原子的化学环境,为辛基二茂铁同分异构体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郭志贤马晓燕王灵侠孙坤高燕陈智群
关键词:量子化学密度泛函B3LYP固体推进剂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