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昕

作品数:200 被引量:1,265H指数:2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6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9篇关节
  • 39篇手术
  • 29篇外翻
  • 29篇骨折
  • 21篇踝关节
  • 16篇拇外翻
  • 15篇腰椎
  • 12篇手术治疗
  • 12篇疗效
  • 11篇内固定
  • 11篇畸形
  • 11篇关节镜
  • 10篇跖骨
  • 10篇假体
  • 9篇足踝
  • 8篇融合术
  • 8篇跟骨
  • 7篇入路
  • 7篇生物力学
  • 5篇术后

机构

  • 194篇复旦大学
  • 20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长宁区...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华山医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95篇马昕
  • 107篇王旭
  • 69篇黄加张
  • 68篇张超
  • 52篇陈立
  • 48篇王晨
  • 42篇顾湘杰
  • 41篇姜建元
  • 29篇耿翔
  • 24篇吕飞舟
  • 23篇桂鉴超
  • 19篇王黎明
  • 14篇黄煌渊
  • 13篇张益钧
  • 12篇邱智渊
  • 11篇金可可
  • 11篇曹艳佩
  • 11篇蒋逸秋
  • 11篇王洪立
  • 11篇许鉴

传媒

  • 20篇中华骨科杂志
  • 13篇国际骨科学杂...
  • 10篇中国卫生质量...
  • 10篇2013年上...
  • 9篇中国骨与关节...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华创伤骨科...
  • 5篇中国医院院长
  • 4篇复旦学报(医...
  • 4篇中华手外科杂...
  • 4篇脊柱外科杂志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中国病案
  • 3篇中国卫生资源
  • 3篇足踝外科电子...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医院管理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8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8
  • 7篇2017
  • 18篇2016
  • 9篇2015
  • 13篇2014
  • 20篇2013
  • 6篇2012
  • 15篇2011
  • 15篇2010
  • 12篇2009
  • 3篇2008
  • 12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2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临床路径变异因素回顾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脑梗死临床路径变异因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变异因素。结果 120例脑梗死病例实施了临床路径,其中34例发生负变异,变异率28.33%。其中,11.76%(4/34)的变异与医院系统有关;20.58%(7/34)的变异与医务人员相关;64.70%(22/34)的变异与病人相关;2.84%(1/34)是病人退出。结论变异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曹艳佩方堃杨晓莉马昕汪志明
关键词:脑梗死
改良Smith-Petersen入路不切断股直肌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
目的 评价改良S-P(Smith-Petersen,S-P)入路不切断股直肌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37例PipkinⅠ、Ⅱ型骨折患者资...
王旭马昕黄加张张超
关键词:PIPKIN骨折
基于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改进思路被引量:11
2011年
通过对临床路径和电子病历关系的探讨,分析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电子病历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临床路径信息模块的功能、形式、应用前提和实施原则。认为基于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是医院管理改进的重要方向。
盛文佳金可可费宏玮马昕曹艳佩汪志明
关键词:电子病历医院信息系统
后Pilon骨折被引量:13
2014年
后Pilon骨折是旋转暴力与垂直暴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无法用Lauge-Hansen损伤机制解释的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易误诊为经典的旋转型踝关节骨折或漏诊,同时,手术方式选择不当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近10年来备受关注。该文就后Pilon骨折的解剖与分型、损伤机制、检查及诊断、手术方法及预后作一综述。
陈立马昕王旭黄加张张超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入路
Strayer、Baumann和Vulpius术式对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松解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Strayer、Baumann和Vulpius三种腓肠肌松解术式对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松解的效果。方法对21例正常成年人带膝小腿标本行腓肠肌松解术,分别采用Strayer、Baumann和Vulpius术式,每组各7例,观察并比较各组在膝关节伸直和屈曲状态下腓肠肌断端拉伸距离、踝关节背伸角度变化和胫跟夹角角度变化。结果膝关节伸直状态下,断端拉伸距离:Strayer与Baumann术式、Baumann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trayer与Vulpius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Strayer术式的拉伸距离较Baumann术式长,但和Vulpius术式无明显区别;踝关节背伸角度变化:Stayer与Baumann术式、Baumann与Vulpius术式、Strayer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Strayer的背伸角度变化最大;胫跟夹角角度变化:Strayer与Baumann术式、Strayer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aumann与Vulpius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Strayer术式的角度变化最大。膝关节屈曲状态下,断端拉伸距离:Strayer与Baumann术式、Strayer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aumann与Vulpius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Strayer术式的拉伸距离最长;踝关节背伸角度变化:Stayer与Baumann术式、Baumann与Vulpius术式、Strayer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Strayer术式的背伸角度变化最大;胫跟夹角角度变化:Strayer与Banmann术式、Strayer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aumann与Vulpius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Strayer术式的角度变化最大。结论采用Strayor、Baumann和Vulpius三种腓肠肌松解术式对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松解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Strayer术式对腓肠肌的松解效果更为明显,腓肠肌拉伸距离更长,踝关节背伸和胫跟夹角角度变化较大,值得推荐。
季云瀚马昕王旭黄加张张超陈立王晨
关键词:挛缩
椎间盘造影术对腰椎多节段退变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前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高龄患者的腰椎退变性疾患病理生理学改变复杂,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影像学检查常提示多节段明显退变。而众所周知,选择合适的手术节段是脊柱手术成功的关键。故术...
姜建元王洪立吕飞舟马昕马晓生
关键词:椎间盘造影术
螺钉与钢板固定骨质疏松患者后踝骨折在模拟正常步态周期中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 利用模拟步态周期的疲劳加载系统与空间运动捕捉系统,通过比较螺钉与钢板固定的骨质疏松患者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为骨质疏松患者后踝骨折的内固定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2具骨质疏松下肢标本,通过后踝截骨获得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模型,随机分成应用两枚4.0 mm钛合金半螺纹空心螺钉平行自后向前固定组(螺钉组)和应用后踝解剖钢板固定组(钢板组),每组36具.根据矢状位骨折块面积与胫骨远端关节面总面积的比值S,每组又分为3个小组分别记为螺钉A组、钢板A组、螺钉B组、钢板B组、螺钉C组、钢板C组;S螺钉A组·钢板A组=1/4,S螺钉B组-钢板B组=l/3,S螺钉c组-钢板C组=l/2.根据后踝骨折块的高度H,每组再分为a、b两组,HA组=19.3 mm,Hb组=39 mm.模拟步态周期中4种踝关节位置进行力学加载:①背伸12°,3.2倍体重;②背伸5°,3倍体重;③中立位,3.6倍体重;④跖屈15°,4.5倍体重.疲劳加载系统反复加载,利用空间运动捕捉系统测量加载终末期骨折块的位移.结果 模拟踝关节背伸12°与跖屈15°位置,螺钉组和钢板组模型无论后踝骨折块大小与高度,位移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螺钉组位移大于钢板组.而在踝关节背伸5°位置加载,螺钉Ca组和钢板Ca组骨折块位移分别为(0.47±0.11) mm和(0.51±0.07) mm,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螺钉Ab组和钢板Ab骨折块位移分别为(0.76±0.13) mm和(0.63±0.10) mm,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螺钉组位移大于钢板组.在中立位,螺钉Bb组和钢板Bb组加载后骨折块位移分别为(1.46±0.16) mm和(1.58±0.18) mm,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螺钉组位移大于钢板组.结论 对于大部分骨质疏松患者的后踝骨折,后侧解剖钢板可以提供更坚强的固定;但骨折块面积或高度过大时,两种固定方法均不能提供坚强的固定.
王旭尹建文耿翔王晨陈立张超黄加张马昕
关键词:踝损伤骨质疏松生物力学
下胫腓联合损伤时踝关节屈伸运动对踝穴体积的影响
背景:踝关节骨折常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不当可能引起远期踝关节炎发生。传统观点普遍认为应在最大背伸位时置入下胫腓联合螺钉,但近期的文献中均提出了反对意见。本实验对下胫腓联合损伤时不同踝关节屈伸位置进行研究,旨在探寻该损...
王晨马昕王旭黄加张张超陈立张益钧许鉴
腰椎棘突间稳定术的临床应用指征
近来年腰椎棘突间稳定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其在腰椎管狭窄症高龄患者的治疗、盘源性腰痛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等问题方面存在一定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对其临床应用指征目前国内外均无较为统一的认识,对腰椎棘突间...
姜建元王洪立马昕吕飞舟
'四维六自由度'步态模拟系统改良的初步结果王旭
目的:利用计算机控制电液伺服技术,研究基于电机、液压混合驱动控制的改良四维六自由度"步态模拟系统",在新鲜尸体标本上实现人体正常步态周期。方法:膝关节以下新鲜尸体标本,通过伺服电机复合驱动机构叠加组合...
王旭马昕张超黄加张姜建元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