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春东
- 作品数:42 被引量:135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471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分析
- 背景与目的:探讨影响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预后因素,分析远期疗效,为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反映新TNM分期系统对于Ⅰ期NSCLC的临床指导的意义。方法...
- 张海军顾春东谭庆伟孙兵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素疗效评价
- 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3高表达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蛋白质异常糖基化是导致细胞黏附、肿瘤转移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1-2].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3(GalNAc-T3)能够催化N-乙酰氨基半乳糖连接到蛋白质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的羟基上,是黏蛋白型O-糖基化修饰的起始糖基转移酶.我们前期的研究成果显示,在低表达GalNAc-T3肺腺癌组织内,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预后较差[3].我们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高表达GalNAc-T3肺腺癌A549细胞株,观察GalNAc-T3的表达对肺腺癌转移的影响.
- 舒鑫郭涛郑勋赵士磊顾春东李锦绣
- 关键词:半乳糖转移酶细胞迁移A549细胞株细胞分化程度肿瘤转移
- 4-硫胸苷与近紫外光协同抗癌辅助疗法研究进展
- 2017年
-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化学药物治疗等,这些疗法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进步,效果仍不能令人完全满意。4-硫胸苷(S4TdR)作为一种核苷酸类似物,能够经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替代普通胸苷靶向进入肿瘤细胞DNA链,并在近紫外光(UVA)照射下通过自身结构变化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在多项体外研究中,S4TdR/UVA疗法被证实能够有效杀伤多种恶性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或杀伤能力弱。在动物模型中,S4TdR/UVA疗法的有效性和特异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对于多种生长于体表或管腔器官中的癌症,S4TdR/UVA有潜力作为一种精准的靶向疗法,辅助现有的传统抗癌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综合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因此,对S4TdR/UVA疗法的后续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S4TdR/UVA抗癌疗法的研究进展。
- 李逢洲张晓辉李锦绣顾春东
- 关键词:癌症光动力疗法
- 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3预测周围型小肺腺癌预后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肺腺癌(癌瘤直径<2cm)中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3(GalNAc-T3)的表达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手术证实周围型小肺腺癌患者共计108例,随访资料完整.术后对病灶组织切片采用针对GalNAc-T3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评估标本中GalNAc-T3表达水平,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GalNAc-T3低表达率为40.7%,其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P<0.05)、胸膜侵犯(P<0.05)、淋巴转移(P=0.05)、血行转移(P<0.01)和Noguchi病理组织分型(P<0.05)有关,但与性别、年龄、TNM分期及血清癌胚抗原(CEA)浓度无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Noguchi病理组织分型(x2=4.845,P<0.05)、胸膜侵袭(x2=15.975,P<0.01)及GalNAc-T3表达(x2=8.830,P<0.01)是影响周围型小肺腺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胸膜侵犯[相对危险度(RR)=0.187,95%可信区间(CI):0.063-0.550]与低表达GalNAc-T3(RR=4.030,95% CI:1.284 - 12.64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周围型小肺腺癌中低表达GalNAc-T3与组织分化程度、胸膜侵犯、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Noguchi病理组织分型相关,并可作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 赵士磊舒鑫郭涛李锦绣孙旭张嘉宁顾春东
- 关键词:肺腺癌预后
- 126例中年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索中年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的126例中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进行中年肺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分析。结果 126例中年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FDS)和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40.4%和45.2%。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肿瘤复发与淋巴转移(P=0.002)、病理类型(P=0.031)和TNM分期(P<0.001)有关;而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为影响中年肺癌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并随着TNM分期的增高相对危险度增加(HR:I期0.148 vs.II期0.227 vs.IIIA期0.421 vs.IIIB/IV期1)。同时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转移(P=0.007)、胸膜转移(P=0.001)和TNM分期(P<0.001)与患者生存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胸膜转移(P=0.007)和TNM分期(P<0.001)为影响中年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TNM分期和胸膜侵犯与中年肺癌患者预后相关,并且TNM分期是影响中年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 赵磊王金娜赵士磊李锦绣顾春东
- 关键词:中年肺癌预后
- 肿瘤异质性基础及其潜在治疗方式选择被引量:6
- 2019年
- 肿瘤的异质性是肿瘤与环境相互作用平衡实现自我进化的结果,其与肿瘤的生长速度、侵袭与转移、药物敏感性及预后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诸如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人们对肿瘤异质性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从组织异质性逐渐转变为空间及基因异质性的认识,从而为揭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线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来克服肿瘤个体化差异。
- 赵士磊李逢洲郭涛顾春东
- 关键词:肿瘤个体化治疗
- 硬化剂在恶性胸腔积液胸膜固定术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 2010年
- 应用硬化剂进行胸膜固定术(pleurodesis,PD)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的有效方法,但也经常出现胸痛,发热,甚至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不良反应。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其机制是应用硬化剂注入胸膜腔,或采用物理方法如机械摩擦、激光等使胸膜产生炎症反应,进而脏壁层胸膜粘连,胸膜腔闭锁,达到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目的。在胸膜固定术中选择何种硬化剂是决定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机械摩擦脏壁层胸膜、滑石粉干粉喷洒或混悬液注入效果最佳。20年来因为四环素已不再生产使用,所以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已经成为非手术患者胸膜固定术的金标准。近几年对滑石粉的作用机制及副作用机制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时,对红霉素。
- 张镱镭顾春东
- 关键词:硬化剂胸腔积液胸膜固定术
- YB-1蛋白在周围型小肺腺癌(≤2cm)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目的:在周围型小肺腺癌中,研究肺腺癌新分类标准与YB-1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探讨YB-1蛋白表达水平、肺腺癌新分类标准与周围型小肺腺癌预后和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证实周围型小肺腺癌患者1...
- 冯涌耕顾春东姜传福赵磊李锦绣孙旭
- 关键词:肺腺癌预后因素蛋白表达
- 人类YB-1蛋白表达对肺腺癌术后患者预后及复发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背景与目的:人类Y盒结合蛋白,即YB-1蛋白是多功能蛋白之一,在转录与翻译两个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可作为预测人类恶性肿瘤多药耐药及判断预后的生物标记物。本文通过检测肺腺癌患者YB-1蛋白表达水平,评估YB-1蛋白在肺腺癌术后患者中的表达和对预后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共收入174例接受肺腺癌切除术患者。其中99例男性,75例女性,平均年龄65.0岁(32~85岁)。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YB-1多克隆抗体)。利用矿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曲线间差异,Cox比例危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在174例肺腺癌患者中,92例(52.9%)YB-1蛋白细胞质表达阳性。YB-1蛋白表达阳性组肿瘤细胞的分化较差(P=0.0031,病理分期较晚(P〈0.001),淋巴结转移较显著(P=0.005),肿瘤复发较早(P〈0.00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YB-1蛋白表达阳性组预后明显较YB-1蛋白表达阴性组差(总体生存风险分别为P〈0.001和P=0.035)。此外,在对其中102例Ⅰ期肺腺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因子的多因素分析提示,YB-1蛋白表达阳性是预测患者预后不良及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分别为P=0.048,HR=2.370和P=0.057,HR=2.242)。结论:YB-1蛋白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肺腺癌术后患者(尤其是Ⅰ期肺腺癌患者)Ⅰ预后及复发的指标。
- 王力捷李锦绣谭庆伟王金赵磊刘晶关宏伟河野公俊顾春东
- 关键词:肺腺癌预后复发
-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段、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常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开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功能、肿瘤标志物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1个月时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深吸气量(IC)、FEV1/FVC等指标高于参照组,糖类抗原50(CA50)、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治疗效果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术后肺功能改善更为明显,效果显著。
- 卫锐狮冯利赵士磊顾春东
- 关键词:肺叶切除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