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绍磊

作品数:12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济南市卫生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炎
  • 5篇肝硬化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3篇蛋白
  • 3篇细胞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血流
  • 2篇亚群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标记
  • 2篇肿瘤标记物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T淋巴...
  • 2篇细胞亚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机构

  • 8篇济南市传染病...
  • 5篇山东大学
  • 2篇济南市人民政...
  • 1篇济南市第二人...

作者

  • 11篇韩绍磊
  • 4篇杜文军
  • 4篇郑昭敏
  • 3篇陈士俊
  • 2篇阚晓
  • 2篇刘晨帆
  • 2篇李洁
  • 2篇李建志
  • 2篇熊春梅
  • 2篇孔祥亘
  • 2篇史兆章
  • 1篇杨公炜
  • 1篇潘家超
  • 1篇隋赟
  • 1篇宋修光
  • 1篇曹创杰
  • 1篇李亚力
  • 1篇范桂玲
  • 1篇秦来英
  • 1篇张海涛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124例肝硬化患者,将其中60例代偿期硬化者设为研究A组,另64例失代偿期硬化者设为研究B组(其中40例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肿大),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三组肝血流参数变化情况。结果研究A、B两组门脉主干内径、门脉截面积、门脉充血指数均比对照组高,且门脉血流速度、门脉血流量比对照组低(P<0.05);失代偿期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脾肿大肝硬化患者脾静脉与门脉血流速度、充血指数、血流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肝硬化门脉血流改变的诊断,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病情发展、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
徐琳琳李洁韩绍磊熊春梅李红宇刘晨帆李建志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肝硬化门脉血流
肾综合征出血热误用庆大霉素的危害
2002年
本文从误用庆大霉素必然加重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肾脏功能损害,引起肾脏功能衰竭的机制入手,272例HRFS中的38例出现急性肾脏功能衰竭(AHF)的病例分析,得出HFRS的患者误用庆大霉素可加重肾脏的损害,AHF。并从用药剂量、疗程长短等相关因素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诸方面进行了论述。阐明了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对HFR不可乱用庆大霉素的重要性。
宋修光韩绍磊于丽君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庆大霉素药物不良反应
猫抓病2例
2001年
蒋雪梅韩绍磊杨公炜汪明明
关键词:猫抓病病例报告头孢噻肟钠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受检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观察门静脉的内径(DPv)、血流速度(VPv)及血流量(QPv),并观察不同的肝功能的childPugh分级(患者依此分为A、B、C三级)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的DPv及QPv均低于研究组,VPv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Pv随着肝功能分级程度增加呈增宽趋势,但各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v随着肝功能分级程度增加而减小,但A、B与C级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Pv随着肝功能分级程度增加而减少,A、B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级和A、B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是一种良好的检测方法 ,利于临床准确判断肝硬化的进展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李洁熊春梅韩绍磊李红宇刘晨帆李建志
关键词:门静脉肝硬化血流动力学
白细胞介素-17肝内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纤维化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IL-17肝内表达与慢性HBV感染所致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30例慢性HBV携带者、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内不同炎症程度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中IL-17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IL-17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的水平.组间差异性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 肝组织IL-17表达水平在肝硬化组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x2=25.3982,P=0.004),在慢性乙型肝炎组高于慢性HBV携带组(x2=11.5056,P=0.001);不同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分级与IL-17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718、0.693,均P<0.01);肝组织IL-17主要集中于汇管区,其表达强度与血清HA、LN、PCⅢ、ⅣC呈正相关(r=0.793、0.834、0.722、0.883,均P<0.01).结论 IL-17的肝内表达与肝内炎症程度分级及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杜文军韩绍磊徐燕秦来英陈士俊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肝硬化
高尔基体蛋白73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9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32例血清,其中原发性肝癌(PHC)56例、肝硬化33例,慢乙肝患者23例,健康对照20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GP73的表达情况;应用甲胎蛋白异质体亲和吸附离心管洗脱获得AFP-L3,同时化学发光法检测原始血清中总AFP和AFP-L3,计算AFP-L3在总AFP中的比率。结果 PHC组、肝硬化组、肝炎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247.05(228.35~287.72)、176.83(159.51~183.98)、152.58(135.19~162.85)、43.00(37.96~52.64)ng/mL,AFP-L3%分别为14.52(12.33~15.28)%、5.68(4.32~7.74)%、4.31(3.57~6.45)%、3.29(2.60~4.25)%。PHC组GP73和AFP-L3%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均<0.01);GP73和AFP-L3%用于诊断PH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828,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87.60 ng/mL、9.98%,此时的敏感度分别为69.6%、64.3%,特异度分别为86.8%、96.1%。二者联合诊断PHC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85.5%。结论 GP73和AFP-L3%均可作为诊断PHC的血清标记物,二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可提高PHC的诊断率。
孔祥亘韩绍磊郑昭敏杜文军陈士俊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物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异质体
贺普丁在肝炎肝硬化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范桂玲史兆章韩绍磊许百全
关键词:贺普丁肝硬化药物治疗乙型肝炎
白蛋白用于肝炎肝硬化合并腹水副作用观察
2004年
2002年1月~2004年5月,我们将人血白蛋白用于100例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患者,其中23例26人次出现毒副反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100例患者,男76例,女24例;年龄35~66岁,平均48.63岁;其中肝炎肝硬化86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3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原因未明的肝硬化5例.其诊断均符合2000年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血清白蛋白均<32g/L,最低为17g/L.除给予常规保肝药及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速尿等治疗外,根据白蛋白降低程度每日或隔日输注人血白蛋白10~20g(分别为国内、外厂家生产的A、B、C品牌),观察毒副反应发生的情况.
杜文军李亚力韩绍磊
关键词:腹水肝炎肝硬化人血白蛋白副作用毒副反应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动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给予52例CHB患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48周。在治疗前、治疗12和48周,分别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数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标志物。结果 52例CHB患者CD4+、CD4+/CD8+比值均下降(P<0.05),CD8+T升高(P<0.05)。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外周血CD4+T、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CD8+T值下降(P<0.01),48周时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12和48周时,HBeAg阴转率分别为44.2%和51.9%,其中11例(21.1%)发生血清学转换者在治疗12周时CD4+、CD4+/CD8+比值均已恢复至正常人水平。结论 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致患者CD4+、CD4+/CD8+比值升高可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及生化学应答的概率高,抗病毒效果好。
阚晓隋赟韩绍磊曹创杰郑昭敏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淋巴细胞亚群CD4+CD8+
原发性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1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微波消融治疗前1d、治疗后1 w和4 w,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CD4+和CD8+淋巴细胞数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甲胎蛋白水平。术后1 m进行肝脏CT增强扫描观察。结果在微波消融治疗后1 w和4 w,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上升至(26.5±3.8)%和(32.3±5.1)%,CD4+/CD8+比值上升至(1.12±0.43)和(1.51±0.40),而CD8+T淋巴细胞下降至(47.2±7.7)%和(28.1±7.3)%,与治疗前1d时基线水平[CD4+、CD8+和CD4+/CD8+分别为(21.4±4.1)%、(58.6±7.8)%和(0.98±0.45)]比,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胎蛋白水平由基线水平[(1109±727)ng/ml]下降,术后1w和4w分别为(890±681)ng/ml和(215±18)ng/ml(P<0.01);微波消融后1m行增强CT检查,示病灶完全灭活率为97.4%(148/152)。结论微波消融治疗使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向CD4+T淋巴细胞优势转变,可能对治疗效果的取得发挥了作用。
阚晓潘家超荆燕都晓伟史兆章韩绍磊张海涛郑昭敏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淋巴细胞亚群微波消融CD4^+CD8^+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