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萍

作品数:950 被引量:3,009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5篇期刊文章
  • 290篇专利
  • 71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9篇化学工程
  • 201篇医药卫生
  • 132篇生物学
  • 100篇轻工技术与工...
  • 81篇理学
  • 28篇农业科学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语言文字
  • 9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94篇丁二酸
  • 93篇发酵
  • 70篇氨酸
  • 54篇厌氧
  • 52篇催化
  • 44篇细胞
  • 38篇固定化
  • 35篇肿瘤
  • 33篇海因
  • 32篇离子
  • 30篇色谱
  • 28篇发酵生产
  • 27篇转肽酶
  • 27篇肽酶
  • 27篇谷氨酰转肽酶
  • 26篇相色谱
  • 26篇病理
  • 25篇液相色谱
  • 23篇厌氧发酵
  • 23篇淋巴

机构

  • 749篇南京工业大学
  • 45篇南京化工大学
  • 39篇广西壮族自治...
  • 2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9篇中国药科大学
  • 28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贵港市人民医...
  • 7篇唐山师范学院
  • 6篇三峡大学
  • 6篇安县人民医院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广东药科大学
  • 4篇湖南人文科技...
  • 4篇江苏警官学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盐城工学院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江南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937篇韦萍
  • 236篇欧阳平凯
  • 164篇姜岷
  • 151篇周华
  • 103篇陈可泉
  • 87篇贾红华
  • 81篇曹飞
  • 70篇姚忠
  • 55篇陈国广
  • 53篇马江锋
  • 48篇李环
  • 44篇吴昊
  • 41篇徐虹
  • 41篇何若平
  • 35篇周佳栋
  • 33篇李振江
  • 31篇方正
  • 28篇刘嵘明
  • 28篇万红贵
  • 25篇周小鸽

传媒

  • 46篇生物加工过程
  • 34篇南京工业大学...
  • 16篇化工学报
  • 15篇中华病理学杂...
  • 15篇南京化工大学...
  • 13篇食品与发酵工...
  • 13篇化学试剂
  • 13篇有机化学
  • 13篇高校化学工程...
  • 12篇中国新药杂志
  • 11篇现代化工
  • 10篇安徽农业科学
  • 10篇广西医学
  • 10篇化工进展
  • 9篇中国医药工业...
  • 9篇华西药学杂志
  • 9篇过程工程学报
  • 8篇诊断病理学杂...
  • 8篇中国妇幼保健
  • 8篇临床与实验病...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11篇2020
  • 15篇2019
  • 20篇2018
  • 28篇2017
  • 24篇2016
  • 33篇2015
  • 63篇2014
  • 53篇2013
  • 69篇2012
  • 74篇2011
  • 71篇2010
  • 64篇2009
  • 98篇2008
  • 49篇2007
  • 54篇2006
  • 50篇2005
  • 47篇2004
9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灰色体系中H-point法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研究广义H-point法在灰色体系中的应用,考察其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扫描槐米和芦丁的紫外吸收光谱,优化纯组分区间,利用标准加入系列光谱数据,测定主要成分芦丁的含量,并与药典方法比较。结果:该法回收率为100.6%,RSD=3.11%(n=7),芦丁的含量为16.17%,RSD:3.37%(n=5);药典方法测得量为17.24%,RSD=4.95%(n=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此法适合于灰色体系的分析,为快速分析中药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陈国广王桂兰韦萍欧阳平凯邹巧根相秉仁安登魁
关键词:槐米芦丁中药分析
Fmoc-Asn(Trt)-Wang树脂的合成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研究了催化方法、搅拌方式、料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溶剂体系等条件合成Fmo-Asn(Trt)-Wang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剂体系和搅拌方式是合成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程虎韦萍朱颐申
关键词:固相多肽合成
芦竹碱法合成DL-色氨酸被引量:9
2006年
以芦竹碱和海因为原料,经缩合、水解合成DL-色氨酸,收率达41.6%。缩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5 h、碘甲烷与芦竹碱的摩尔比为1.2∶1、乙醇钠与芦竹碱的摩尔比为0.8∶1、原料芦竹碱与海因的摩尔比为0.9∶1;水解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浓度为1.5 mol/L、水解时间10 h、吲哚甲基海因的浓度为0.2 mol/L、温度为100℃。
许前会韦萍
双水相体系酶法合成L-苯丙氨酸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以天冬氨酸转氨酶为催化剂,开展了双水相体系中苯丙酮酸转氨反应制备L-苯丙氨酸的研究。双水相体系质量组成为聚乙二醇4 000(20%)/Na2HPO4(16%)。苯丙酮酸钠盐、细胞和L-苯丙氨酸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8.03,31.7和0.74。当底物浓度为43.4 g/L时,该体系酶法合成L-苯丙氨酸得率为78.1%,比在水溶液体系中提高了27.4%。
周华姚忠孙广海韦萍
关键词:生物转化双水相体系L-苯丙氨酸
D-苯丙氨酸产生菌的诱变育种被引量:6
2003年
先后使用紫外与 5 FU复合处理及Nd∶YAG倍频脉冲激光辐照等方法对D 苯丙氨酸产生菌PseudomonasputidaJS 0 1进行诱变 ,筛选到一株稳定高产的D 苯丙氨酸产生菌 10 0 3。对底物 5 苄基海因的转化率由 5 5 .3%上升到 85 .5 % ,提高率为 5 4.6 %。
李环韦萍顾海红欧阳平凯
关键词:产生菌诱变育种
一种芦蒿秸秆全组分利用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芦蒿秸秆全组分利用的方法,以废弃的芦蒿秸秆为原料,通过溶剂萃取结合吸附树脂精制,提取并分离得到高纯度的酚酸类和黄酮类物质,同时对提取后的残渣进行厌氧发酵制备沼气,对产沼气后的沼渣做成有机肥。本发明方法提高...
周俊王舒雅贾红华韦萍雍晓雨姜岷
文献传递
微波辐射下5-取代-2-硫代海因衍生物的合成被引量:1
2008年
微波辐射下,由硫氰酸铵与α-氨基酸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11种5-取代-2-硫代海因衍生物,并用1H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了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结构.对比常规加热方法,微波辐射具有反应时间短(4min),每步反应产率高(85%~93%)的优点.同时对合成化合物2h的反应历程进行了讨论.
周佳栋曹飞武红丽韦萍
关键词:硫氰酸铵Α-氨基酸微波辐射
一种耐高温耐强碱木聚糖酶及其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高温耐强碱木聚糖酶及其在废纸脱墨中的应用,耐高温耐强碱木聚糖酶,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所述耐高温耐强碱木聚糖酶的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一种重组质粒,它包含...
贾红华周俊邵婷婷李蘅香钟超韦萍
文献传递
熊果苷的制备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熊果苷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物质 ,具有抗菌、镇咳和利尿等功能 ,近年来作为美白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本文介绍了熊果苷的 4种制备方法 :天然产物提取法 ,植物组织培养法 ,化学合成法以及酶转化法 ,并对 4种方法合成工艺的优缺点作了评述。最后指出与酶工程法有着密切联系的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熊果苷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周烽卢定强韦萍
关键词:熊果苷合成工艺化学合成法美白利尿镇咳
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目前餐厨垃圾处理方式有粉碎直排、填埋处理、焚烧、堆肥处理、饲料化处理、生物发酵制氢、厌氧消化产甲烷、发酵产酒精等。分析其不足之处并突出能源化处理对环境影响小,应用前景广阔。此外,利用厨余垃圾制取乳酸,进而合成生物降解性塑料(聚乳酸)的技术,可为治理困扰人类的"白色污染"做出贡献。
张韩李晖韦萍
关键词:餐厨垃圾综合利用
共9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