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荣
- 作品数:18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宫颈癌合并HPV感染患者HPV不同亚型分布及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表达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探究宫颈癌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HPV不同亚型分布及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手术切除宫颈癌患者45例作为宫颈癌组,同期收治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宫颈健康患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HPV基因分型及FHI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宫颈癌组织和正常组织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电泳图谱,检测FHIT外显子D3S1234和D3S1300微卫星多态标记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结果45例宫颈癌检出13种HPV亚型,以高危型感染为主.宫颈癌HPV亚型感染检出单一亚型感染31例、双重感染8例、多重感染6例.宫颈癌组FHIT表达阳性率28.89%低于对照组(P<0.05);FHIT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宫颈癌LOH或MSI出现频率80.00%,外显子D3S1234 MSI频率24.44%、LOH频率51.11%、D3S1300 MSI频率22.22%、LOH频率68.89%,均出现MSI 2例、LOH 13例.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HIT基因MSI、LOH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宫颈癌关系密切,为宫颈癌筛查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 祁美霞靳荣卢慧李宏吴晓蕊尚欣荣
-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人乳头瘤病毒亚型
-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对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影响被引量:27
- 2020年
-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对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和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420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并记录宫颈癌前病变进展情况。其中HPV分型采用荧光PCR法检测;宫颈细胞学采用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测,可疑异常者转诊阴道镜检查和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420例高危HPV者中,其中初感染者中比例较高的是16型(100/420,23. 81%)、52型(75/420,17. 86%)、18型(70/420,16. 67%)和58型(64/420,15. 24%);HPV16型、18型和58型在初感染、持续1年感染和持续2年感染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随访2年,420例高危HPV感染中,进展组和维持/逆转组分别为40例和380例,两组持续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进展组和维持/逆转组初次性行为年龄和性伴侣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但年龄、初潮年龄、各阴道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将初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人数、高危HPV持续感染情况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现高危HPV持续感染及HPV16型持续感染是导致病理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其相对风险分别为2. 183倍和1. 687倍。结论高危HPV感染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尤以高危HPV持续感染及HPV16型持续感染风险最大,临床应予以密切关注。
- 靳荣李红芳
- 关键词:宫颈癌癌前病变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 2012—2019年国内9大城市群妇女高危HPV感染现状被引量:5
- 2022年
-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女性患者中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宫颈癌发病率逐步下降的大趋势下,我国特别是不发达地区仍有逐年增多趋势和年轻化趋势[1],因此对于宫颈癌的预防筛查及早诊早治就显得尤为重要。持续高危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必要条件,但可以通过筛查发现HPV感染的类型、持续时间及高危发病年龄等信息,针对高危人群注射疫苗以预防HPV感染的发生,进而减少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我国各城市群之间因经济发展不均衡、卫生状态差距等因素,不同人群HPV感染状况也不同,因此只有了解我国各地HPV感染现状,才能有针对性的预防、筛查及诊治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本研究就9大城市群的HPV感染现状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 靳荣武乃倩祁美霞任雅静张永展王慧菊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城市群发病率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28-3p、Notch1 mRNA、BMI1 mRNA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小RNA-128-3p(miRNA-128-3p)及缺口受体1(Notch1)、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mR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及其癌旁组织各150例份,采用qRT-PCR法检测两组织miR-128-3p及Notch1、BMI1 mRNA,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三指标间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M法绘制不同miR-128-3p、Notch1 mRNA、BMI1 mRNA表达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死亡影响因素。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28-3p、Notch1 mRNA、BMI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6±0.22、2.79±0.43、1.25±0.26,癌旁组织分别为1.00±0.21、2.02±0.37、0.76±0.28,两者比较,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28-3p与Notch1 mRNA、BMI1 mRNA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744、-0.733,P均<0.05),Notch1 mRNA与BMI1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803,P<0.05)。miR-128-3p、Notch1 mRNA、BMI1 mRNA表达均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miR-128-3p≥0.66、0.66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56%(58/72)、57.69%(45/78),两者比较,P<0.05;Notch1 mRNA≥2.79、<2.79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0.00%(45/75)、77.33%(58/75),两者比较,P<0.05;BMI1 mRNA≥1.25、<1.25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84%(43/77)、82.19%(60/73),两者比较,P<0.05。FIGO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Notch1 mRNA≥2.79、BMI1 mRNA≥1.25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死亡独立风险因素,miR-128-3p≥0.66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28-3p低表达,Notch1、BMI1 mRNA高表达,均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FIGO分期、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有关,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可能成为患者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 吴晓蕊靳荣卢慧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 血清G-17、PG Ⅰ、PG Ⅱ、Hcy在胃黏膜癌变进展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9年
- 背景早期胃癌阶段机体多项血清因子异常,其中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广受临床关注,推测四者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胃癌的诊断参考依据.目的检测血清G-17、PGⅠ、PGⅡ、Hcy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30例高度怀疑为胃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镜及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胃良性病变组(136例),早期胃癌组(53例),进展期胃癌组(41例).另回顾性分析同期118例健康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置为健康组.比较4组血清G-17、PGⅠ、PGⅡ、Hcy水平;对比胃癌组、非胃癌组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分析血清G-17、PGⅠ、PGⅡ、Hcy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进展期胃癌组、早期胃癌组、胃良性病变组、健康组血清G-17、PGⅡ、Hcy呈降低趋势(P<0.05),血清PGⅠ呈升高趋势(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喜食烫食占比、高盐饮食占比,血清G-17、PGⅡ、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胃癌组,血清PGⅠ显著低于非胃癌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均为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ROC结果显示,血清G-17、PGⅠ、PGⅡ、Hcy单独检测诊断早期胃癌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3.46 pmol/L、60.98 ng/mL、27.56 ng/mL、23.01μmol/L,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1、0.70、0.71、0.78、0.83;血清G-17、PGⅠ、PGⅡ、Hcy单独检测诊断进展期胃癌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8.53 pmol/L、47.56 ng/mL、28.41 ng/mL、27.63μmol/L,AUC分别为0.71、0.68、0.73、0.75、0.80.结论血清G-17、PGⅡ、Hcy在早期胃癌中呈异常高表达,血清PG I呈异常低表达,四者联合检测对早期�
- 南寿山靳荣贾惠娟王珏磊赵春美王柏清
- 关键词:胃泌素-17早期胃癌
- 药物流产术后即时应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效果观察
- 2014年
- 流产是针对意外或非意愿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案,分为人工和药物流产两种。人工流产有许多并发症,且流产次数越多,并发症越多[1]。而药物流产存在阴道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流产不全、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尽力改善患者预后及减少并发症发生成为妇产科医师追求的目标。本文600例药物流产患者流产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即时应用达英35(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靳荣南寿山
- 关键词:药物流产术后环丙孕酮炔雌醇阴道出血时间非意愿妊娠妇产科医师
- 孕激素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CA125 miR-21-5p水平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 分析孕激素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CA125、miR-21-5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予以LNG-IUS治疗,观察组联合孕激素治疗。治疗3个月后测定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HE4)、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水平,统计对比两组受孕率、复发率,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CA19-9、CYFRA21-1、CA125、miR-21-5p、HE4及EpCAM水平比治疗前降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CA19-9、CYFRA21-1、CA125、miR-21-5p、HE4及EpCAM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受孕率较高,复发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激素、LNG-IUS联合治疗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效果确切,抑制CA125、miR-21-5p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患者生育功能影响较小,可有效提高受孕率,降低复发率。
- 魏娜靳荣
- 关键词:孕激素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子宫内膜样腺癌糖类抗原125
- 健康宣教联合多学科干预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患者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3年
- 目的分析健康宣教联合多学科干预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行子宫肌瘤腹腔镜术治疗的20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104例患者。常规组实施传统管理,研究组采用健康宣教联合多学科干预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各指标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 d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术后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疼痛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1 d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35、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降低,术后心理状态改善效果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比干预前,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术后24、48 h疼痛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满意度为74.04%,研究组满意度为95.19%,相比常规组,研究组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75,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联合多学科干预后的联合管理效果显著,通过干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术后疼痛程度进一步减轻,生活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同时患者对于该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也较高,建议临床推广。
- 杜艳红靳荣
- 关键词: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健康宣教
- 4146例剖宫产指征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天津市塘沽区4 146例剖宫产病例,明确该地区剖宫产率及主要的手术指征,以探讨降低剖宫产率应采取的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9年12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分娩者共6 923例,剖宫产为4 146例,分析剖宫产率、不同剖宫产手术指征所占构成比、7年中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的动态变化等。结果 7年平均剖宫产率为59.89%,2008年最高为62.81%,2005年最低为57.18%;在影响分娩方式选择的各类因素中,胎儿窘迫、头盆因素、社会因素占前三位,分别为24.82%、24.02%、7.43%,产程异常最低,为0.84%,巨大儿占2.94%,为第11位。结论天津市塘沽区剖宫产率高于既往报道水平,影响因素主要为胎儿窘迫、头盆因素、社会因素等,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重要措施。
- 靳荣张海燕李建勇
-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指征胎儿窘迫
- SENP1、SENP5、SENP6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21年
- 目的探讨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1(SENP1)、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5(SENP5)、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6(SENP6)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子宫内膜腺癌病例80例、不典型增生62例、增殖期子宫内膜58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SENP1、SENP5、SENP6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子宫内膜组织中SENP1、SENP5、SENP6阳性率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增殖期子宫内膜组;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组织中SENP1、SENP5、SENP6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增殖期子宫内膜组(P<0.05)。SENP1、SENP5、SENP6蛋白的表达均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和病灶大小无关。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SENP1蛋白表达与SENP5、SENP6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08,P=0.000;r=0.773,P=0.000),SENP5蛋白表达与SENP6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32,P=0.000)。结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存在SENP1、SENP5、SENP6异常高表达,三者表达呈正相关,SENP1、SENP5、SENP6可能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靳荣李红芳南寿山姜忠敏吴晓蕊
-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不典型增生临床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