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和平

作品数:56 被引量:75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13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土壤
  • 6篇遥感
  • 6篇灾害
  • 6篇土壤侵蚀
  • 5篇地理信息
  • 5篇地震
  • 5篇基于GIS
  • 4篇地理信息系统
  • 4篇信息系统
  • 4篇侵蚀力
  • 4篇自然灾害
  • 4篇汶川地震
  • 4篇降雨
  • 4篇降雨侵蚀
  • 4篇降雨侵蚀力
  • 3篇地貌
  • 3篇地貌形态
  • 3篇多尺度
  • 3篇震灾
  • 3篇人口

机构

  • 52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西南大学
  • 2篇四川省第三测...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52篇陶和平
  • 30篇刘斌涛
  • 17篇孔博
  • 13篇史展
  • 10篇宋春风
  • 9篇郭兵
  • 7篇刘邵权
  • 7篇曹伟超
  • 7篇刘淑珍
  • 5篇范建容
  • 4篇钟祥浩
  • 3篇姜琳
  • 3篇邓伟
  • 3篇高攀
  • 3篇于欢
  • 3篇杨俐
  • 3篇孙玉莲
  • 3篇陈伟利
  • 2篇张建强
  • 2篇柴宗新

传媒

  • 7篇山地学报
  • 6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中国水土保持
  • 3篇山地研究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国土资源遥感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煤炭技术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大自然探索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6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最佳地形特征空间进行地貌形态自动识别——以西南地区为例被引量:17
2011年
基于ASDEM数据,提出采用相关矩阵法和雪氏熵值法获取西南地区地貌形态识别的最佳地形特征空间为坡度、地表切割深度、地面累积曲率、绝对高程和地表粗糙度的组合,使用最佳地形特征空间分析方法获得西南地区11种地貌形态的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及低海拔盆地、丘陵、中山和亚高山4种地貌形态分布较广,其和占到总面积的56.11%,其余各类型与总面积比在4.08%~8.30%之间,且较破碎。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对进一步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曹伟超陶和平孔博刘斌涛
关键词:地貌形态
基于RS和GIS的四川省李子溪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被引量:62
2001年
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ARC/INFO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对四川省李子溪流域 1986年和 1999年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进行监测 ,估测侵蚀量 ,并对李子溪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土壤侵蚀动态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 ,侵蚀强度动态变化与侵蚀量变化的关系 ,为李子溪流域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范建容柴宗新刘淑珍陶和平高攀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土壤侵蚀RSGIS
自然灾害胁迫下区域生态脆弱性动态——以四川省清平乡为例被引量:18
2012年
利用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航空遥感图像和2010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无人机低空遥感图像,结合清平乡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1∶5万地形图与野外调查资料,对清平乡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清平乡2010年"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生态不脆弱、一般脆弱、中度脆弱、脆弱和极脆弱区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9%、7.9%、18.7%、23.0%和48.5%,生态极脆弱和生态脆弱区总面积达238.45km2,占全乡总面积的71.5%,清平乡生态环境整体上已经非常脆弱;受这两次特大自然灾害的胁迫作用,清平乡生态脆弱性明显增强,生态脆弱和极脆弱区面积比"5·12"汶川地震前增加12.4%,生态极脆弱区面积是"5·12"汶川地震前面积的1.67倍;清平乡生态脆弱性动态演化主要表现为生态脆弱性等级由脆弱演化为极脆弱.复杂的地形条件是导致清平乡生态脆弱的关键因素.
刘斌涛陶和平刘邵权于慧孔博
关键词:生态脆弱性自然灾害
无人机遥感技术及其在山地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我国西南地区滑坡等山地灾害十分发育,发生频繁。因此,迫切需要在灾害易发地区及时进行灾害地质调查。实地调查方法可靠,但是成本高时问幔;卫星和载人航空遥感调查则受到云雾、分辨率、安全、成本等因素的制约。本文探讨了无人机遥感技...
林家元汪阳春陶和平孔博
文献传递
川滇黔接壤地区自然灾害危险度评价被引量:9
2014年
川滇黔接壤地区是中国自然灾害极易发区,高频度、高强度的自然灾害已经给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川滇黔接壤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构建地震、泥石流、崩塌滑坡、洪涝、干旱、冰雹和低温冷害等7个主要灾种的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数据库,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获取研究区自然灾害危险度综合评价图。结果表明:川滇黔接壤地区自然灾害表现出"两线一区"的基本格局,即小江—安宁河深大断裂、金沙江沿线和乌蒙山区3个自然灾害高危险区。宏观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是控制川滇黔接壤地区自然灾害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高度危险和极度危险区威胁的国土总面积、总人口、GDP总量都占到研究区的一半以上,防灾减灾成为该地区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研究也发现自然灾害对农村区域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在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中,特别是乌蒙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中要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的影响。
刘斌涛陶和平刘邵权于慧
关键词:自然灾害危险度地域分异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5·12汶川地震诱发堰塞体信息提取被引量:23
2008年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堰塞湖和泥石流等。大型滑坡堵塞河道后形成的堰塞湖则是震后最为严重的次生灾害。本文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获取四川5·12汶川地震诱发堰塞体信息,查明了灾区主要堰塞体的分布数量及其分布规律,同时获取了形成堰塞体的滑坡体的部分信息。研究表明,主灾区堰塞体总数37个,其分布与地震断裂带一致;73%的堰塞体呈串珠状分布;80%的堰塞体发生在河流急拐弯区域。
范建容田兵伟程根伟陶和平张建强严冬苏凤环刘斌涛
关键词:多源遥感汶川地震
四川省自然灾害危险度综合评价与区划被引量:10
2012年
四川省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率高、活动强度大,研究以四川省5种主要自然灾害为评价对象,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计算自然灾害综合评价值,得到全省以及181个县级市主要自然灾害危险性等级,并分析了全省主要自然灾害区划分异特征、主要灾害源地,为区域减灾防灾、区域发展规划提供了数据基础及理论依据。
于欢孔博陶和平李璇琼
关键词:自然灾害危险度区划
高分辨率SAR数据在5·12汶川地震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8年
2008-05-12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8.0级地震,紧接而来的降雨天气严重影响了地震灾害遥感监测的实施。合成孔径雷达以其穿透云雾的能力,备受人们关注,成为抗震救灾遥感信息保障的重要数据源。利用COS-MO、TerraSAR、RADARSAT等高分辨率SAR数据对5·12汶川地震灾害的监测表明,合成孔径雷达在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多云多雨环境下合成孔径雷达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
刘斌涛陶和平范建容田兵伟张建强严冬
关键词:地震灾害合成孔径雷达灾害监测
面向山地灾害动态过程仿真的地形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山地灾害动态过程仿真需要的考虑,并针对该动态过程仿真时渲染数据量过大所造成的实时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改进的三角形二叉树LOD算法实现地形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的方法。算法对山地地形数据进行了分层和分块的预处理,用三角形二叉树表示地形网格,并结合视点和局部地形的粗糙程度,动态的载入所需的地形块和释放无用的地形块,使得内存中的地形数据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在对地形渲染不失真的前提下,本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地形绘制的效率,可应用到大规模山地地形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中去,为整个山地灾害的动态过程仿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叶健陶和平陈锦雄陈晓清
关键词:LOD三维地形可视化ROAM分块
基于多尺度分割算法的湿地干扰格局研究
2009年
以三江平原具有典型湿地特征的建三江区为例,首先采用不同时间段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差值的变化监测人类活动改变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然后结合遥感图像多尺度分割法,分析湿地系统的8种类型空间干扰格局,计算干扰度(PD)、干扰邻近度(PDD)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多尺度干扰格局的分布有明显影响,耕地、草地和沼泽地总干扰率较高,变化频繁;水域、林地和沼泽在干扰类型C1、C2中分布较广,但干扰值低,面积小;耕地分别占干扰类型C7、C8的74.38%和61.76%,干扰值高且面积大,说明耕地是建三江区湿地系统的主要干扰源。干扰邻近度说明干扰在一定尺度上发生,当干扰度PD<0.4或PD>0.7,且干扰邻近度PDD>PD时,干扰对周边土地类型必定产生影响。本研究为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和恢复力的评价提供有效的生态特征指标。
孔博陶和平刘斌涛陈伟利张继飞
关键词:三江平原湿地多尺度分割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