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钟

作品数:209 被引量:495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3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21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59篇肝细胞
  • 55篇细胞
  • 33篇衰竭
  • 30篇切除
  • 27篇肝癌
  • 26篇手术
  • 26篇肝衰
  • 26篇肝衰竭
  • 25篇细胞移植
  • 25篇急性肝
  • 23篇急性肝衰
  • 23篇急性肝衰竭
  • 23篇肝细胞移植
  • 22篇壳聚糖
  • 20篇切除术
  • 18篇乳酸
  • 18篇羧甲基壳聚糖
  • 18篇聚乳酸
  • 17篇猪肝细胞
  • 16篇外科

机构

  • 176篇南通大学
  • 23篇南京大学
  • 18篇南京大学医学...
  • 17篇南通医学院附...
  • 4篇复旦大学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南通医学院
  • 2篇昆山市第一人...
  • 2篇南通市肿瘤医...
  • 2篇南京市第二医...
  • 2篇常州市第七人...
  • 2篇通州区人民医...
  • 2篇通州市第三人...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东台市人民医...

作者

  • 209篇陈钟
  • 44篇常仁安
  • 25篇陈玉泉
  • 24篇唐伟东
  • 24篇朱李瑢
  • 21篇丁义涛
  • 18篇李志峰
  • 15篇彭聿平
  • 15篇邱一华
  • 14篇沈洪薰
  • 12篇黄华
  • 11篇张鹤云
  • 10篇杨欣荣
  • 10篇戴新征
  • 10篇戴向华
  • 10篇祝文彩
  • 9篇陈二林
  • 9篇张宇
  • 9篇明志祥
  • 8篇吴振宇

传媒

  • 20篇南通大学学报...
  • 17篇中华实验外科...
  • 13篇江苏医药
  • 13篇2009国际...
  • 11篇世界华人消化...
  • 9篇中国普通外科...
  • 7篇交通医学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外科理论与实...
  • 5篇南通医学院学...
  • 5篇中华腔镜外科...
  • 5篇2012国际...
  • 4篇肝胆胰外科杂...
  • 4篇细胞生物学杂...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全国第十九届...
  • 3篇2013国际...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年份

  • 3篇2023
  • 7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1篇2016
  • 19篇2015
  • 16篇2014
  • 11篇2013
  • 1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21篇2009
  • 19篇2008
  • 9篇2007
  • 12篇2006
  • 12篇2005
  • 8篇2004
  • 6篇2003
2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的处理探讨被引量:10
2010年
随着肝胆手术病例增多,尤其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开展,高位胆管损伤的报道不断增加,其处理颇为棘手。笔者对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自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诊治的13例医源性高位胆管损伤进行分析,探讨其处理。
常仁安陈钟李志峰
关键词:高位胆管损伤医源性CHOLECYSTECTOMY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例
乳猪肝细胞短期培养后的低温保存
2002年
本文对乳猪肝细胞短期培养后冻存法和直接冻存法进行比较。采用改良原位两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乳猪肝细胞,将肝细胞接种到含10%DMSO、激素、生长因子和10%NBS的RPM1 1640培养基中,用阶段性冻存法保存肝细胞,分别对直接冻存和培养后冻存10天、20天复苏的肝细胞进行培养,动态观察其活率和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复苏后的肝细胞均保持较高的活率;短期培养后冻存组肝细胞活率、G-6-Pase活性、白蛋白和葡萄糖合成功能及安定转化能力均较直接冻存组为高;LDH活性低于直接冻存组;冻存时间的长短对其白蛋白、尿素和葡萄糖合成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短期培养后冻存法较直接冻存法为好。
陈钟丁义涛张鹤云
关键词:乳猪肝细胞细胞培养人工肝
纳米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组织工程研究领域中,支架材料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是主要的研究课题。支架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对细胞的生物调控作用更为重要。纳米材料因具有一些独特的效应,如体积效应和表面效应,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功能的增强,因而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用于组织工程研究的纳米材料主要有无机纳米材料、高分子纳米材料、复合纳米材料,仿生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利用将极大地促进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本文就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陈钟吴振宇
关键词:纳米材料
用载肝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的肝细胞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载肝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的肝细胞培养方法,在肝细胞培养时,将载肝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与肝细胞混合进行接种培养。本发明可有效促进肝细胞生长,提高肝细胞活力,...
陈钟常仁安李志峰
文献传递
载VEGF的纳米粒子在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中的作用初步研究
本文利用PLA-O-CMC纳米粒子培养肝细胞并进行移植的经验基础,制备了载VEGF的PLA-O-CMC纳米粒子,联合培养大鼠肝细胞,移植至ALF(急性肝衰竭)大鼠腹腔内,发挥VEGF的促血管形成,增强血管通透性以及HTx...
李鼎陈钟黄勇
关键词:肝细胞移植急性肝衰竭血管形成VEGF表达
文献传递
肝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2008年
近年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各国学者都希望通过对肝干细胞的研究为各种难治性肝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围绕这一特殊干细胞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干细胞生物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李志峰陈钟
关键词:肝疾病肝干细胞干细胞移植
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移植后的肝再生研究进展
2007年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治疗十分棘手。自1985年开始采用急诊行原位肝移植治疗以来,术后一年生存率已提高至83%。但是急诊行原位肝移植存在供体短缺等缺点,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肝细胞移植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有望成为治疗ALF的另一种有效手段。由于肝脏的再生潜力很大.移植肝细胞所提供的暂时、有效的肝功能支持.为受体肝脏的再生恢复赢得了时间,从而可使ALF病人有时间等待肝移植,甚至有可能避免肝移植。研究ALF肝细胞移植后的肝再生及其机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有关ALF肝细胞移植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陈钟官伟军陈玉泉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移植肝再生
用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的肝细胞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的肝细胞培养方法,在进行肝细胞培养时,将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子与肝细胞混合接种培养。本发明可有效促进肝细胞生长,提高肝细胞活力,必定为肝细胞移植术的发展起到巨大...
陈钟戴新征杨欣荣
文献传递
肝细胞移植中肝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凋亡在肝细胞分离、培养、移植及移植后普遍存在,肝细胞凋亡是影响肝细胞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着重综述了有关肝细胞移植中肝细胞凋亡的机制、凋亡的检测及肝细胞移植中凋亡防治的现状及进展。
杨欣荣陈钟
关键词:肝细胞移植凋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脾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脾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并观察MSCs在体内的迁徙情况。方法收集1只SD雄性大鼠胫骨及股骨的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及扩增雄性SD大鼠的骨髓MSCs,再行免疫组化染色以观察第4代骨髓MSCs的表面标志物。联合应用D-氨基半乳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建立24只雌性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12)大鼠于造模后24 h行骨髓MSCs脾内移植;空白对照组(n=12)仅于脾内注射0.5 mL生理盐水。2组大鼠于移植后均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水平,采用PCR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Y性别决定区基因(SRY基因)的表达,并行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第4代MSCs表达CD44和CD29,但不表达CD34。MSCs移植72 h及以后,实验组存活5只大鼠(41.7%),空白对照组存活3只大鼠(25.0%),2组大鼠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高。将雄性大鼠的骨髓MSCs移植于雌性大鼠的脾内后,在雌性大鼠肝脏中能检测到SRY基因的表达;且HE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的肝功能在移植后4周明显改善。移植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时点的ALT和TBIL水平均较低(P<0.05);移植后1周和2周,实验组的ALB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骨髓MSCs经脾内移植后迁徙并定居于受损的肝脏内,可替代肝细胞的功能。
韩建平陈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脾移植急性肝功能衰竭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