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翰林

作品数:5 被引量:81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东海原甲藻
  • 2篇原甲藻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拟菱形藻
  • 2篇菱形藻
  • 2篇甲藻
  • 2篇赤潮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比
  • 1篇亚历山大藻
  • 1篇溢油
  • 1篇溢油事故
  • 1篇营养盐
  • 1篇油污染
  • 1篇种间
  • 1篇种间相互作用
  • 1篇珠江口
  • 1篇污染
  • 1篇相互作用
  • 1篇链状亚历山大...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陈翰林
  • 4篇吕颂辉
  • 1篇何智强
  • 1篇张传松
  • 1篇朱德弟

传媒

  • 2篇生态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第一届中国赤...

年份

  • 4篇2006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东海赤潮的现场调查及赤潮原因种的相互作用效应研究
2004年4~5月对东海长江口赤潮高发区开展了赤潮原因种的大面观测并对期间爆发的特大赤潮进行跟踪调查,在56个站位采集了171份样品。表层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变化范围为2....
陈翰林
关键词:赤潮东海原甲藻链状亚历山大藻种间相互作用
文献传递
2004年东海原甲藻赤潮爆发的现场调查和分析被引量:44
2006年
2004年4~5月对东海赤潮高发区开展了赤潮原因种的大面观测并对期间爆发的特大赤潮进行跟踪调查,在56个站位采集了171份样品。表层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变化范围为2.5×103~6.0×107cells·L-1,最大值出现在122.94°E,30°N的rb12A站;中层东海原甲藻变化范围为1.0×103~5.32×106cells·L-1,最大值出现在rf40站。从水平分布看,东海原甲藻呈不均匀分布,从垂直分布看,赤潮爆发前原甲藻细胞在水体中层密集,大量增殖后上升到表层,爆发赤潮。
陈翰林吕颂辉张传松朱德弟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赤潮
拟菱形藻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
拟菱形藻是迄今发现的可引发有毒赤潮的惟一硅藻种属,本文简要介绍了拟菱形藻属中的有毒种类,以及产生的毒素多莫酸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情况.
陈翰林吕颂辉
关键词:拟菱形藻海洋生态系统
氮磷等营养盐对尖刺拟菱形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4
2006年
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pungensHalse是我国沿海常见的赤潮生物。通过对采集和分离于珠江口大亚湾海域的尖刺拟菱形藻藻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氮、磷等营养盐限制下该藻生长增殖的关系和特征,以及氮磷比(c(N)/c(P))变化等对该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尖刺拟菱形藻对氮、磷的依赖性较强,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营养依赖型藻类。实验进一步发现,尖刺拟菱形藻的生长对氮、磷的需求并不是越多越好,而要求有一定的比例范围,得出c(N)/c(P)在10~32范围内有相对较大的生长,而当c(N)/c(P)<5或c(N)/c(P)>100时,尖刺拟菱形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吕颂辉陈翰林何智强
关键词:尖刺拟菱形藻氮磷比
溢油对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珠江口溢油现状被引量:22
2006年
详细介绍了溢油的化学组成及其进入水体后的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简述了溢油对海洋中的初级生产力、鸟类、贝类和鱼类等生物的影响,以及对红树林和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的破坏,并说明了溢油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机制。统计了近年来在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发生的溢油事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并科学阐明了溢油对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为相关部门研究相应的溢油应急对策及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吕颂辉陈翰林
关键词:溢油事故油污染生态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