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海兵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飞行
  • 2篇控制律
  • 2篇控制律设计
  • 2篇加速度
  • 2篇加速度测量
  • 2篇飞行控制
  • 2篇飞行器
  • 1篇动态逆
  • 1篇研讨式
  • 1篇研讨式教学
  • 1篇隐式
  • 1篇适航
  • 1篇硕士
  • 1篇速度反馈
  • 1篇特征值
  • 1篇配平
  • 1篇气动
  • 1篇气动弹性
  • 1篇全日制
  • 1篇全日制专业

机构

  • 6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6篇陈海兵
  • 4篇张曙光
  • 3篇方振平
  • 2篇刘晓锋
  • 1篇何田
  • 1篇吴江浩
  • 1篇张艳来
  • 1篇杜俊敏
  • 1篇白江波

传媒

  • 1篇航空学报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飞行力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加速度反馈的隐式动态逆鲁棒非线性控制律设计被引量:19
2009年
针对常规显式非线性动态逆(NDI)控制鲁棒性差的问题,综合隐式动态逆和奇异摄动分层设计,引入状态速率(导数)反馈和操纵面的当前位置信号反馈,设计了隐式增量形式的动态逆控制律。控制律中不显含基于标称模型的非线性直接状态反馈,不需要完整的飞机气动力模型,降低了控制律对于模型的敏感度。利用过载测量信号,采用几何的方法,构建了角加速度信号,对于其他状态速率信号,基于飞机动力学方程,以代数计算的方法求解得到。控制律结构简单,当飞机存在外形损伤、舵面失效或传感器失效时,能够迅速实现测量信号的隔离、反馈信号的重建和控制的重新分配和控制律重构。针对某飞机进行控制律设计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存在气动力摄动的情况下,控制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陈海兵张曙光方振平
关键词:飞行控制加速度测量
基于分支裁剪的非线性飞行控制律设计
2008年
应用分支裁剪和特征结构配置的方法进行了飞行控制律的全局连续设计.以飞机本体动力学系统平衡图为基础,采用连续方法设计前馈控制律,修改平衡图的分支形状,使系统输出跟踪操纵输入指令.应用特征结构配置的方法设计全局调参的纵、横航向解耦反馈控制律,满足飞行品质要求,裁剪非指令运动对应的平衡分支.对开环前馈控制以及闭环反馈控制的控制分叉进行了分析.针对某静不稳定飞机进行控制律设计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不期望分叉得到抑制,飞机稳定飞行范围得以扩展.
陈海兵张曙光方振平
关键词:飞行动力学特征值
静弹性影响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配平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高超声速飞行器多采用细长体构型、机身/发动机一体化设计,这使得气动、结构与推进系统之间耦合严重。首先,将机身等效为两段固定于质心处的悬臂梁,对弹性振动进行建模;接着分析了弹性变形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及推进系统特性的影响;进而在考虑弹性变形的基础上,计算了飞行包线,并对包线内各点的配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弹性变形对飞行器的气动力特性在某些状态影响较大,不可忽略;对飞行特性的影响是使飞行包线范围减小。
刘海平陈海兵林伟
关键词: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静气动弹性飞行包线配平
考虑舵面饱和的鲁棒可重构控制律设计及仿真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常规显式非线性动态逆控制鲁棒性差的问题,综合隐式动态逆和奇异摄动分层设计,引入状态速率(导数)和操纵面的当前位置信号的反馈,设计鲁棒动态逆控制律,不需要完整的飞机气动力模型,敏感度降低。利用过载测量信号采用几何的方法,构建角加速度信号,其它状态速率信号,基于飞机动力学方程求解得到。同时采用自适应权矩阵和多级舵面操纵分配策略,降低舵面速率/位置饱和。控制律结构简单,当飞机存在外形损伤、舵面或传感器失效时,能够迅速实现测量信号的隔离、反馈信号的重建和控制的重新分配和控制律重构。针对某型飞机建立高准确度的仿真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存在气动力摄动、测量偏差干扰、噪声和舵面限制等的情况下,控制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陈海兵张曙光方振平
关键词:鲁棒性加速度测量
航空器适航技术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针对新设立的航空器适航技术专业方向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和培养模式方面的不足,探索具有适航特色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机制。首先介绍了航空器适航技术专业方向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的、重要意义;接着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该方向培养体系构建和运行的初步探索经验,总结了可能适合于航空器适航技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希望通过实践能为国内航空器适航技术领域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吴江浩何田张曙光刘晓锋杜俊敏陈海兵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
飞行器适航专业研究生综合实验教学探索
针对航空器适航技术综合实验研究生必修课开展教学探索和实践。结合适航专业教学特点和现状,在教学内容方面,设定失速特性和极限载荷两个典型适航条款为核心实验内容,体现了适航技术专业系统综合的特征,并且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着重培养学...
唐鹏刘晓锋张艳来白江波陈海兵
关键词:飞行器适航研讨式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