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津端

作品数:30 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污泥
  • 5篇混凝
  • 4篇污水
  • 4篇颗粒污泥
  • 4篇好氧
  • 4篇好氧颗粒
  • 3篇水处理
  • 3篇污染
  • 3篇好氧颗粒污泥
  • 3篇二次流
  • 2篇地方高校
  • 2篇酸雨
  • 2篇污泥颗粒
  • 2篇污泥颗粒化
  • 2篇污水处理
  • 2篇离子
  • 2篇颗粒化
  • 2篇垃圾
  • 2篇混凝剂
  • 2篇角色

机构

  • 18篇中国地质大学
  • 15篇湖南环境生物...
  • 8篇湖南工业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湘潭工学院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南环境生物...
  • 1篇江汉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株洲工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仲恺农业工程...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滑铁卢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30篇陈津端
  • 12篇易诚
  • 10篇湛含辉
  • 5篇周安刚
  • 5篇宁立波
  • 3篇钟乐
  • 3篇罗晶
  • 2篇许中坚
  • 2篇罗道成
  • 1篇王刚
  • 1篇董丽娅
  • 1篇邱青朝
  • 1篇张晶晶
  • 1篇成邦文
  • 1篇李浔
  • 1篇刘能铸
  • 1篇唐瑶
  • 1篇彭付军
  • 1篇刘作云
  • 1篇王海桥

传媒

  • 5篇湖南环境生物...
  • 4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湘潭矿业学院...
  • 2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经济师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湘潭大学自然...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统计研究
  • 1篇锅炉技术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导刊
  • 1篇绿色科技
  • 1篇科技视界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体力化学-二次流原理在污泥颗粒化中的研究前景被引量:6
2006年
颗粒污泥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在流体中添加适量剂量的絮凝剂,利用流体力化学-二次流原理,施加合适的流体剪切力,形成合理的二次流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原始颗粒污泥.利用污泥内部和水中的微生物,通过好气或厌气培养,能加快(好氧或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是加快颗粒污泥培养的有效途径,在污水处理生产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易诚湛含辉程胜高陈津端钟乐罗彦伟
关键词:污水颗粒污泥
广州市污水处理系统设计与实施被引量:1
2005年
总结了广州市污水管网、泵站及污水厂设计经验;介绍了广州市城市污水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做法与措施;雨污分流体制的建设与完善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分期建成;城市河涌的治理,应尽可能维持城市河涌自然生态,根据每条河涌的不同特点,用多种切实可行的方法降解水中污染物;指出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水回用是形成良性水循环的有效途径。
陈津端唐瑶李碧清
关键词:污水系统
在中空纤维膜中Dean涡降低浓差极化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膜污染与浓差极化是不同的概念,两者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浓差极化使膜表面被截留组分浓度提高,从而加速了膜污染过程的,而膜污染使部分膜孔堵塞,又会促使局部浓差极化的加剧.因而,膜污染与浓差极化成因果关系,浓差极化是导致膜渗流量下降和分离效率降低的原因.在中空纤维膜中,Dean涡这种不稳定流能有效地将膜靠近膜壁的浓差极化现象大大消除.通过设计一组试验,证明了浓差极化的危害性和Dean涡能较大程度的降低浓差极化.从能耗的观点上说,试验结果表明,有Dean涡存在的编织型中空纤维膜,其能耗低于直线型,其渗透流量和回收率高.图12.参19.
湛含辉陈津端湛雪辉张晶晶罗定提
关键词:浓差极化膜污染能耗
人工湿地植物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处理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指出了人工湿地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各个国家的污水处理中,都有广泛使用,重金属污染是各国广泛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环保工作的核心课题,在各类生态系统之中,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针对人工湿地植物对废水中重金属的处理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要点,以期提供参考。
罗晶陈津端周安刚
关键词:人工湿地植物废水重金属
科技活动分布集中性的测度被引量:2
2006年
It is shown that R&D activity has high concentricity in distribution.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measure of the concentricity.Some measuring indicators and method have been presented, which are very usefull in calculating Lorenz curve, GINI index and other measuring indicators according to the logarithm mean square of distribution of S&T activity σ=D ln ξ. Finally,some example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s and the validity of new method of the paper.It is shown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reflecting system scale obey 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so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have practical values.
董丽娅陈津端成邦文
关键词:科技管理集中性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对数正态分布
絮状污泥降解过程的动力致因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从宏观角度提出了絮状污泥的传质物理模型,该模型指出:利用高分子有机药剂使形成的絮状颗粒污泥,在适当剪切条件下始终维持"包裹-破裂-再包裹"不断循环的过程,絮状颗粒污泥内部微生物与氧气、有机物等物质的接触、吸附和捕获的几率大大提高.并从絮体比表面积的更新频率的角度推导其生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
陈津端钟乐易诚湛含辉
关键词:高浓度动力学比表面积
刍议地方高校之特色建设——以地方独立学院为例
2012年
通过研究独立学院的诞生与发展及其办学过程中现存的普遍问题,分析创建办学特色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总结提出建设独立学院特色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参5.
周安刚陈津端彭付军
湘江干流衡阳段水质变化被引量:7
2009年
为研究湘江衡阳段水质变化,在湘江衡阳段干流设置7个监测断面,经2001—2005年监测分析表明:湘江衡阳段干流重金属污染逐步减轻,营养型污染有所增加,污染逐渐由上游向下游转移,水质污染都有不同程度减轻,整体水质呈改善趋势。分析总结了水质污染变化原因,指出衡阳市养殖业的发展成为衡阳段有机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城镇人口增加是营养型污染增加的主要原因。
易诚陈津端湛含辉程胜高刘衡林
关键词:水质监测养殖业
WSBR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为使活性污泥更好更快地形成好氧颗粒污泥,利用搅拌序批式活性污泥(WSBR)与传统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反应器,基于聚丙烯酰胺(PAM)的添加,研究了二次流场对好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WSBR中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快于SBR,其粒径主要分布在0.9~1.5mm之间,污泥指数(SVI)稳定在50mL/g左右,比重增加了0.050 9,挥发性悬浮固体(VSS)(质量分数)达到81.32%,耗氧速率(SOUR)达1.387mg/(min.g)(以O2计);而SBR中形成的颗粒污泥粒径主要分布在1.5~2.0mm之间,SVI在70mL/g左右,比重只增加0.039 6,VSS(质量分数)为72.31%,SOUR只有1.063mg/(min.g)(以O2计);且SBR的颗粒污泥污泥含水率比WSBR中的颗粒污泥高2.8%.在微生物结构、高浓度的废水处理等方面WSBR优于SBR反应器,表明在合理的二次流条件下,利用PAM混凝沉降原理可以较快地形成良好的好氧颗粒污泥.并提出了二次流混凝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物理模型.
易诚湛含辉陈津端程胜高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二次流混凝沉降
浅表环境中氟离子富集规律的轮次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浅表环境中的氟含量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地氟病的产生和流行与此无法分开.论文以河南省周口地区为例运用轮次分析方法对浅表环境中的氟离子富集规律进行探讨,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包气带中水分的垂直交替运动比较强烈,含氟组分和其他常量组分在垂直交替过程中参与了淋溶、吸附解吸、络合解离、离子交换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实现了氟和可溶盐在包气带中的迁移富集;(2)浅表环境中土壤是地下水氟化学场的调节器,在一定条件下不仅可吸附氟又可将吸附氟释放到地下水中,完成一个水土间的循环过程.
宁立波陈津端刘桃
关键词:高氟水豫东平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