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专利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12篇丙烯
  • 9篇丁烯
  • 7篇聚丙烯
  • 7篇催化
  • 6篇外给电子体
  • 6篇给电子体
  • 6篇催化剂
  • 5篇动力学
  • 5篇内给电子体
  • 4篇动力学研究
  • 4篇熔体
  • 4篇烯烃
  • 4篇烯烃单体
  • 4篇聚1-丁烯
  • 4篇丙烯聚合
  • 3篇有机铝化合物
  • 3篇树脂
  • 3篇铝化合物
  • 3篇化合物
  • 3篇1-丁烯

机构

  • 2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1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化工程...
  • 1篇中国石化扬子...

作者

  • 23篇陈江波
  • 12篇于鲁强
  • 6篇杨芝超
  • 6篇陈明
  • 6篇杜亚锋
  • 3篇宋文波
  • 2篇杜亚峰
  • 2篇王金刚
  • 2篇张勇
  • 1篇仝钦宇
  • 1篇于震坤
  • 1篇毕福勇
  • 1篇贾中明
  • 1篇邢峰
  • 1篇宋文波
  • 1篇周健
  • 1篇沈周峰
  • 1篇王路生

传媒

  • 4篇石油化工
  • 1篇石化技术
  • 1篇合成树脂及塑...
  • 1篇塑料工业
  • 1篇化工进展
  • 1篇中国化工学会...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8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1-丁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制备与应用领域,公开了一种聚1‑丁烯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1‑丁烯与可选的共聚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含聚合物的溶液;将含聚合物的溶液进行挥发分脱除处理,得到聚合物粗品;将聚合物粗品与助剂混合后...
陈明陈江波赵梦垚宁波梁大立施俊林苏洪曹晶洋胡晓石陈平
DQC催化剂的丙烯本体聚合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自建的动力学评价装置,采用单体补充法对DQC催化剂的本体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合温度、外给电子体种类及加氢量对催化剂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60-70℃时,聚合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在70-80℃时,聚合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不明显。外给电子体对DQC催化剂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差别不大,但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和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在聚合初始阶段对DQC催化剂的激活作用更大。使用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时,DQC催化剂的聚合活性较高。DQC催化剂的聚合活性随加氢量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加氢量为77.2 mg时,聚合活性最高。
陈江波杜亚锋于鲁强杨芝超
关键词:聚合动力学
中试环管反应器内液固两相流模拟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中试环管反应器内的液固两相流行为进行了非稳态模拟,重点考察了两种催化剂在不同浆液密度下的流动特性,得到了反应器内颗粒相的分布以及轴流泵的轴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与中试试验结果相吻合。
陈江波于鲁强宋文波
关键词:环管反应器催化剂轴流泵
压降法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动力学研究
在液相丙烯满釜超压的封闭聚合体系中,由于液相丙烯的可压缩性以及单体和聚合物密度的不同,引起了聚合过程中体系压力的降低。以体系中液相丙烯的密度为桥梁,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将液相丙烯的实时聚合速率与体系压力和温度数据关联起来...
杜亚锋陈江波杨芝超于鲁强宋文波
关键词:压降法丙烯聚合动力学
文献传递
制备聚1-丁烯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烯烃聚合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备聚1‑丁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体系存在下,使1‑丁烯和任选的共聚单体在C2‑C4惰性溶剂中进行聚合得到含聚合物的溶液,收集聚合过程中挥发的气体进行冷凝得到凝液和不凝气,凝...
宋文波陈江波陈明王路生邹杰
一种丁烯-1类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丁烯‑1类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在Ziegler‑Natta类催化剂体系的作用下,1‑丁烯和任选的C<Sub>2</Sub>‑C<Sub>10</Sub>的α‑烯烃单体...
陈明陈江波周奇龙王路生刘振杰徐秀东
一种调节聚丙烯立构规整度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地调节聚丙烯立构规整度的方法,通过调节聚合反应温度的方法,来控制得到立体规整度(等规度)的聚丙烯产品。在聚合反应温度从91~150℃的范围内,根据不同的需要聚丙烯的等规度在90%及99.5%之间可以调...
于鲁强陈江波谭宁杨芝超仝钦宇杜亚锋刘旸
文献传递
一种1-丁烯溶液聚合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1‑丁烯溶液聚合方法和装置,该聚合方法包括:在Ziegler‑Natta类催化剂体系的作用下,1‑丁烯和任选的C<Sub>2</Sub>‑C<Sub>10</Sub>的α‑烯烃单体...
陈明陈江波周奇龙宋文波徐秀东宁波梁大立施俊林苏洪曹晶洋胡晓石陈平
一种丙烯的聚合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丙烯的聚合方法,其通过聚合反应步骤的控制和提高聚合反应温度,可制备同时具有高流动性和高刚性的丙烯聚合物,并且催化剂仍维持了较高的聚合活性。
于鲁强陈江波张建新杨芝超杜亚锋孙康仝钦宇邹杰刘旸王路生代增悦谭忠
文献传递
1-丁烯/聚1-丁烯溶液体系黏度的测量及建模
2014年
测定了1-丁烯/聚1-丁烯溶液体系在不同的固含率(C,%(w))、温度(t,℃)和剪切速率(γ,s-1)下的黏度(η,Pa·s),并对测定的黏度数据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1-丁烯/聚1-丁烯溶液体系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随固含率的增大而增大。在10 s-1<γ<500 s-1、70℃≤t≤130℃、2.5%≤C≤25.0%的条件下,将1-丁烯/聚1-丁烯溶液体系测定的黏度数据经拟合得到恒压黏度模型:η=2.543×10-4γ.-0.361 1×exp[1 625.53/(t+273)]×exp(12.76C)。该黏度模型的方差齐性检验值为17 314.02、结果可信度值为0、调整相关系数平方为0.946 8,对实验数据拟合较好。
沈周峰王金刚于鲁强陈江波毕福勇杜亚锋
关键词:聚1-丁烯1-丁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