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柳

作品数:1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树鼩
  • 4篇细胞系
  • 3篇动物模型
  • 3篇永生化
  • 3篇永生化细胞
  • 3篇永生化细胞系
  • 3篇生化
  • 3篇奈瑟氏菌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炎
  • 3篇脑膜炎奈瑟氏...
  • 3篇角膜
  • 2篇动物
  • 2篇血管
  • 2篇原核表达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外膜蛋白
  • 2篇微血管

机构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陈柳
  • 8篇代解杰
  • 6篇陆彩霞
  • 5篇王文广
  • 5篇李娜
  • 4篇仝品芬
  • 2篇孙强明
  • 2篇孙晓梅
  • 1篇钱兴丽
  • 1篇李智华
  • 1篇高家红
  • 1篇徐维明
  • 1篇李健峰
  • 1篇戴宗祥
  • 1篇王玺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肿瘤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
2022年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建立乳腺癌细胞系或细胞株,对于开展乳腺癌病因、发病机制、防治及抗癌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乳腺癌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主要包括酶消化分离法、机械分离法、组织块培养法、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以及条件重编程细胞培养技术等,这些分离培养方法在生物学特性与应用方面各具特色。因此,进一步归纳总结乳腺癌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可以为未来乳腺癌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邱敏陈柳代解杰
关键词:乳腺肿瘤
树鼩脑微血管内皮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及最适D-半乳糖浓度诱导BMECs衰老细胞模型的探讨
2023年
目的建立树鼩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明确D-半乳糖对BMECs衰老的影响,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BMECs,传至50代后进行形态观察、生长曲线测定以及免疫荧光和核型鉴定;再用不同浓度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诱导BMECs,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确定最适诱导条件,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分析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53的表达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氧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永生化的细胞生长状态较好,不同代次的细胞形态一致,单个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整体呈典型的铺路石状;细胞生长曲线显示细胞数量在第2~5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在第6天时达到高峰,之后缓慢增长进入平台期;免疫荧光显示该细胞特异蛋白vWF和CD31及永生化基因SV40T为阳性;细胞核型结果显示永生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滇西亚种树鼩的染色体数量相符;D-gal诱导BMECs抑制细胞增殖,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实验组,即浓度为10 g/L的D-gal诱导48 h的BMECs,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明显增多、衰老相关蛋白p53显著增多、细胞内SOD酶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增多。结论成功构建树鼩永生化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10 g/L的D-gal是建立永生化BMECs衰老模型的适合浓度,D-gal在体外促进细胞衰老可能是通过促进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细胞增殖来实现的。
陈柳邱敏丁相荣霍姝汭王文广陆彩霞代解杰
关键词:树鼩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D-半乳糖衰老模型
α--突触核蛋白A53T过表达诱导帕金森病树鼩模型的研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黑质(Substantianigra,SN)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退行性变的结果,这种疾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且增长速度...
陈柳
关键词:帕金森病树鼩动物模型
脑膜炎奈瑟氏菌外膜蛋白NhhA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属奈瑟氏菌属,革兰氏阴性菌。由其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快,致死率高,后遗症严重,尤其对2岁以下婴幼儿具有很大危害性。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
陈柳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氏菌原核表达免疫原性
文献传递
树鼩角膜基质永生化细胞系的构建及其在病毒感染性方面的研究
2024年
目的建立树鼩永生化角膜基质细胞(corneal stromal cells,CSCs)系,并探讨其在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树鼩原代CSCs,将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后,再挑取单克隆进行传代培养,传至50代以上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与40代细胞形态进行比较,波形蛋白(vimentin)和SV40T基因免疫荧光鉴定、核型鉴定、细胞增殖曲线测定。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McKrae株)、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GZ01株)、登革病毒Ⅱ型以及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在该细胞上进行病毒感染实验。结果传至50代以上的树鼩永生化CSCs呈梭形,细胞形态结构与40代相比仍较好。vimentin和SV40T基因免疫荧光表达阳性。增殖曲线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旺盛,第4~5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原代细胞核型的染色体数稳定为62条,而永生化细胞第21、56代突变为64条且保持稳定。病毒感染实验显示:树鼩永生化CSCs对HSV-1(McKrae株)、ZIKV(GZ01株)、登革病毒Ⅱ型以及H1N1(PR8株)病毒敏感,产生较高感染滴度,分别为1.32×105、5.62×106、2.69×107、7.76×104CCID50/mL。结论成功建立了树鼩永生化CSCs细胞系,提示该细胞系可用于单纯疱疹病毒、寨卡病毒、登革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眼角膜疾病的作用机制及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丁相荣陈柳霍姝汭杞梦迪刘欣王文广王文广李娜代解杰
关键词:树鼩角膜基质细胞永生化
脑膜炎奈瑟氏菌逃避人类固有免疫系统的机制被引量:2
2010年
脑膜炎奈瑟氏菌(-Nm)引起的脑脊髓膜炎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传染性疾病。因此研究其侵袭机制显得非常必要。Nm表现出对人类免疫系统的高度适应,通过其菌体自身结构如荚膜、脂多糖及对宿主的分子模拟能有效地避开抗菌肽、补体系统、吞噬细胞等宿主固有免疫系统。目前对脑膜炎奈瑟氏菌逃避及抵抗人类固有免疫系统的机制研究已取得了许多进展。
陈柳孙强明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氏菌逃避
一种树鼩角膜基质永生化细胞系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鼩角膜基质永生化细胞系的构建方法,该方法是使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从树鼩角膜组织中分离获得原代树鼩角膜基质细胞,然后利用携带SV40T的慢病毒转染原代细胞,胰酶消化后挑选单克隆并经过50代以上的传代,获得...
陆彩霞丁相荣陈柳王文广代解杰李娜仝品芬
一种自发永生化树鼩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发永生化树鼩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的建立方法,该方法通过树鼩大脑皮层的分离、树鼩脑微血管段的富集、树鼩脑微血管段的消化分离、树鼩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树鼩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初步纯化培养、树鼩脑微血管内皮细...
王文广陆彩霞代解杰李娜陈柳邱敏孙晓梅仝品芬钱兴丽王玺
脑膜炎奈瑟氏菌外膜蛋白NhhA的克隆表达及免疫学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克隆脑膜炎奈瑟氏菌NhhA基因GNA0992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0b,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20%。经初步纯化后免疫小鼠,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经3次腹腔免疫,血清IgG滴度达到23186,同时杀菌力实验显示NhhA能诱导针对B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的补体依赖的杀菌反应。证明了NhhA是一种良好的抗原,为疫苗开发的蛋白靶标筛选工作奠定了基础。
陈柳李健峰徐维明戴宗祥李智华孙强明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氏菌原核表达免疫原性
病原体感染角膜炎机制及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感染性角膜炎是世界范围内的眼科常见疾病,是导致视力丧失和失明的重要原因。对微生物性角膜炎发病机制的全面认识、建立相关疾病的动物模型在研究宿主感染的免疫应答和感染机制、药物研发等方面扮演着重要作用,为临床治疗策略选择及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感染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及致病机制进行归纳总结,期望对此有一个全面了解。
陈柳邱敏代解杰
关键词:感染性角膜炎发病机制动物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