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春燕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临床研究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临床病理
  • 3篇病理
  • 2篇血管
  • 2篇肿瘤
  • 2篇组织芯片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周上皮样
  • 1篇血管周上皮样...
  • 1篇异构酶
  • 1篇右锁骨
  • 1篇栅栏状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包块
  • 1篇上皮

机构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武警重庆市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7篇陈春燕
  • 4篇张醇
  • 4篇阎晓初
  • 3篇王建容
  • 2篇王清良
  • 2篇卞修武
  • 2篇章容
  • 1篇唐郡
  • 1篇邢伟
  • 1篇徐祥
  • 1篇徐承平
  • 1篇段光杰
  • 1篇孙永刚
  • 1篇刘丽梅
  • 1篇彭贵勇
  • 1篇程龙

传媒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4
  • 2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肾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肾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式。方法:通过深入学习2例肾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组织形态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归纳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探讨其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总结现有的治疗策略。结果:2例分别发生在48岁女性及62岁男性患者,肿瘤直径均大于5 cm,均以上皮样细胞为主,体积大,胞浆丰富,嗜酸性,单核或多核,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大片坏死,核分裂象约(2~3)个/50 HPF。在例1中,可见丰富纤薄的间质血管将肿瘤分隔成巢状,腺泡样结构;在例2中,肿瘤囊性变,呈多囊性结构,囊壁由肿瘤细胞构成,上皮样细胞间可见梭形细胞区域。2例肿瘤HMB45均局灶阳性,MelanA弥漫强阳性,TFE3蛋白表达均阴性。在例1中,肿瘤细胞不表达肌源性标记(SMA、Desmin均阴性);而在例2中,肿瘤的梭形细胞区域SMA和Desmin局灶阳性。结论:肾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属罕见疾病,需对该肿瘤加强学习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多予随访,但预后较差,分子靶向的个性化治疗将成为趋势。
张醇陈春燕胡瀚予邢伟邢伟
关键词:TFE3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不一致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不一致性前纵隔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右锁骨上淋巴结结节硬化型Hodgkin淋巴瘤的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4岁,前纵隔无痛性包块及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镜下观察前者中等大小或较大的瘤细胞呈弥漫状排列,胞质丰富淡染,核呈圆形泡状,核分裂象多见;后者淋巴结由胶原纤维分隔成结节状,内见散在的陷窝细胞、少量R-S细胞、爆米花细胞等,背景为大量炎细胞。免疫表型:前者Pax-5、CD20、CD79a均呈强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80%;后者Pax-5、CD30肿瘤细胞均呈强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60%,CD15部分肿瘤细胞呈阳性。结论不一致性淋巴瘤极为罕见,表现形式多样,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征因各个部位的淋巴瘤类型不同而各异,治疗方案及预后根据恶性程度更高的类型而定。
王建容张醇陈春燕阎晓初
关键词:淋巴瘤前纵隔肿瘤
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观察1例腹股沟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1岁。左侧腹股沟无痛性包块4个月。镜下肿瘤由分化成熟的梭形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伴石棉样纤维及肿瘤实质出血、裂隙状血管腔形成。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SMA、actin和cyclin D1(+),desmin、S-100、Syn、CD117、CD99、HMB45、melan-A、bcl-2、Factor-Ⅷ、CD34、EMA和AE1/AE3(-),Ki-67增殖指数2%。结论淋巴结内栅栏状肌纤维母细胞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内罕见的良性间叶性肿瘤,结合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可确诊,预后良好。
王建容张醇陈春燕阎晓初
关键词:腹股沟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芯片中白介素-8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背景与目的白介素-8(IL-8)是CXC类趋化因子家族成员,研究表明其在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IL-8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在由114例NSCLC组织构建的组织芯片上检测IL-8蛋白的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NSCLC组织中IL-8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1.6%(93/114),淋巴结转移灶癌组织中为79.1%(34/43)。伴淋巴结转移组IL-8阳性表达率93.0%(40/43)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4.6%(53/71)(P<0.05)。IL-8阳性表达组MVD(22.1±13.6)显著高于IL-8阴性组(14.8±11.2)(P<0.05)。IL-8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但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NSCLC中存在IL-8过度表达,而且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检测肺癌组织中IL-8表达对NSCLC的治疗及生物学特性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徐承平卞修武王清良章容陈春燕叶庆炜
关键词:白介素-8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芯片血管生成
3例乳腺包块穿刺细胞学误诊病例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乳腺包块穿刺细胞学误诊原因,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治水平。方法总结3例乳腺包块穿刺细胞学误诊病例的细胞涂片和石蜡切片的形态特点,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3例病例由穿刺细胞学分别诊断为炎症病变、纤维腺瘤和良性病变,后根据石蜡切片分别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低度恶性叶状肿瘤和髓样癌。结论穿刺细胞学简单易行,但需掌握好穿刺适应证,提高穿刺医师技术以及病理医师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以降低乳腺癌穿刺细胞学的误诊率。
张醇王建容陈春燕
关键词:乳腺癌误诊穿刺细胞学
食管鳞状细胞癌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蛋白P-gp、GST-π和Topo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4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GST-π、TopoⅡ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鳞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耐药由多种耐药基因共同参与,联合检测多项耐药相关蛋白表达,对指导临床化疗药物选择具有意义。
唐郡阎晓初彭贵勇孙永刚程龙陈春燕
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移酶DNA拓扑异构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β-catenin和MMP-7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β-链接素(-βcaten 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 atrix m etalloprote inase-7,MMP-7)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β-caten in和MMP-7在25例大肠正常黏膜及200例腺癌组织的表达。结果腺癌组织与正常黏膜相比-βcaten in胞膜表达显著减弱,并出现明显的细胞质和/或细胞核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1)。腺癌组织MMP-7阳性表达率为72.5%,显著高于正常黏膜16.0%(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DukesC/D期腺癌组-βcaten in胞膜表达率分别显著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及A期组(P<0.05)。β-caten in胞核表达率及MMP-7阳性表达率在溃疡型、淋巴结转移阳性及Dukes C/D期腺癌组分别显著高于息肉型、淋巴结阴性及A/B期组(P<0.05,P<0.01)。193例大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 in细胞质、细胞核表达与MMP-7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r=0.319,r=0.290,P<0.01)。结论致瘤性β-caten in与MMP-7协同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溃疡型与息肉型腺癌可能存在不同的生长调控机制。
段光杰阎晓初章容卞修武王清良刘丽梅陈春燕
关键词:大肠癌Β-链接素金属蛋白酶类组织芯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