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开宁

作品数:218 被引量:1,939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专利
  • 99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生物学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9篇水体
  • 37篇污染
  • 34篇湖泊
  • 32篇蓝藻
  • 28篇水生
  • 26篇水华
  • 26篇太湖
  • 25篇沉水
  • 24篇沉水植物
  • 22篇植物
  • 22篇水质
  • 22篇沉积物
  • 19篇群落
  • 18篇河道
  • 16篇营养化
  • 16篇富营养化
  • 14篇底泥
  • 12篇氮磷
  • 11篇藻类
  • 11篇生态

机构

  • 217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南京农业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南京瑞盛环保...
  • 6篇南京国兴环保...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4篇苏州科技大学
  • 3篇江苏省环境科...
  • 2篇合肥市水务局
  • 2篇天津市水利科...
  • 2篇安徽省水利水...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市市政设...

作者

  • 218篇陈开宁
  • 77篇古小治
  • 62篇黄蔚
  • 28篇史小丽
  • 26篇刘成
  • 24篇范成新
  • 23篇张民
  • 22篇阳振
  • 18篇张启超
  • 15篇潘继征
  • 15篇柏祥
  • 15篇于洋
  • 14篇吴庆龙
  • 13篇李文朝
  • 13篇刘淼
  • 9篇杨鑫
  • 8篇李恒鹏
  • 8篇张雷
  • 7篇包先明
  • 7篇陈伟民

传媒

  • 40篇湖泊科学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科技开发动态
  • 2篇水资源保护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治淮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年份

  • 1篇2024
  • 13篇2023
  • 3篇2022
  • 11篇2021
  • 19篇2020
  • 13篇2019
  • 34篇2018
  • 13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14篇2006
  • 12篇2005
2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湖泊水生植物腐烂引发水体黑臭的修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植物腐烂引发水体发黄甚至黑臭的治理方法,通过复合絮凝剂沉降水体中大部分有机致黑胶体,利用复方氧化除臭材料进一步深度氧化降解水体残存的致臭物质。该复合絮凝以10~50μm天然石英砂为核心,该石英砂经过粉碎、酸...
古小治陈开宁杨鑫张启超
文献传递
巢湖湖滨带藻类水华期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023年
为探究湖滨带藻类水华期水体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规律,2019年6—10月对巢湖湖滨带水体理化参数和异味物质进行月度调查,分析湖滨带水体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巢湖湖滨带藻类水华期水体异味物质浓度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西北部湖区最高,南部湖区次之,东北部湖区和北部湖区最低的分布特征,藻类生物量高低及其分解是水体异味物质产生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风向和风速间接影响了湖滨带水体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其中北部湖区受风速和风向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南部湖区和东北部湖区,西北部湖区影响最小。此外,湖滨带植被通过影响该区域藻类水华堆积及消散过程加剧了水体中异味物质的富集。
马书占尤本胜姜磊吴越陈东强朱华古小治叶晔陈开宁
关键词:巢湖湖滨带藻类水华
湖泊底质环境诊断与治理修复技术及应用
范成新姜霞丁士明陈开宁李敦海叶春刘平平尹洪斌李清曼钟继承
中国湖泊底质中含有湖体中95%以上的污染物,底质又可以释放方式使污染物进入水体,形成的内源负荷可占湖泊总负荷的20〜60%,局部高达90%,促使湖泊富营养化甚至湖泛黑臭灾害的发生,对水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另一方面,中国湖库...
关键词:
关键词:水体净化疏浚工程
种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影响被引量:33
2006年
研究太湖常见6种沉水植物在五里湖未扰动底泥上生长情况及其对沉积物磷化学形态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沉水植物生长过程使水体的pH、Eh以及藻类含量的变化,使铁磷、有机磷等主要化学形态磷的释放得到明显的控制,同时沉水植物的生长使沉积物中总磷水平也有明显的降低。所以恢复沉水植物是控制湖泊内源磷负荷的有效方式。
包先明陈开宁范成新
关键词:沉水植物沉积物化学形态
种植蓖齿眼子菜恢复水生植被的方法
种植蓖齿眼子菜恢复水生植被的方法,包括幼苗的繁殖与栽培,其特征是采用种子繁殖法或块茎繁殖法将蓖齿眼子菜种植于水体中。种子繁殖法:每年6-9月份,在蓖齿眼子菜生长地段收集种子,挑选已经有成熟果实的花序,将其剪下,浸泡在盛有...
陈开宁
文献传递
一种水样分层采样器
一种水样分层采集器,设置一根刻度标尺立杆,沿立杆高度间隔设有多个活动固定在立杆外径上的支架,每个支架的另一端活动固定有水样收集瓶,收集瓶瓶口设有橡皮塞,橡皮塞上开设有两孔,分别插入排气管和进水管,排气管可为一段玻璃直管,...
陈开宁黄蔚柏祥
文献传递
一种手持式沉水植物定量采集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沉水植物定量采集装置,包括采样框、切割系统和收集系统,所述切割系统设置于采样框内,包括一个以上能在采样框所在平面滑动的切割刀片,所述收集系统包围切割系统,用于收集切割系统切割到的沉水植物。本发明通过采...
史小丽范帆陈开宁
文献传递
水草腐烂引发的黑臭水体应急处置技术研究被引量:21
2016年
水草腐烂加速水体耗氧和水体还原性物质的溶出进程,在夏、秋季高温条件下极易引发局部水体黑臭.以太湖沉水植物优势种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及浮叶植物优势种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为受试材料,利用太湖原位底泥培养模拟水草腐烂形成的黑臭水体,考察不同的环境材料处置方式(壳聚糖(CTS)、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CTS+PAC和PAC+PAM)对黑臭水体浊度、溶解氧浓度、挥发性硫化物等黑臭水体特征污染物的絮凝沉降规律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1)絮凝处理24 h后,CTS+PAC组合对黑臭水体的浊度去除效果最佳,浊度去除率达70.3%,上覆水溶解氧浓度明显提高,增加率为261.5%;(2)加石英砂悬浊液加速絮体沉淀,形成絮体之后加石英砂使水体浊度稳步下降,4 h之后,浊度去除率达74.9%,显著高于与絮凝剂一起加入的处理组(29.8%);(3)植物腐烂释放的含硫特征嗅味物质主要为硫化氢(H_2S)、甲硫醚和二甲基三硫醚.不同植物体腐烂释放的含硫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差异显著,马来眼子菜释放的4种含硫有机物总和分别为莕菜和苦草释放的319.8%和252.2%;(4)CTS+PAC处理后苦草及马来眼子菜腐烂水体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浓度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8.6%和44.5%.PAC+PAM组合絮凝处理组对莕菜腐烂水体中H2S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达到52.4%.CTS+PAC絮凝剂组合处理的H2S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苦草、马来眼子菜和莕菜腐烂后黑臭水体中H2S浓度分别降低了27.4%、41.0%和28.6%.CTS+PAC组合对H2S和二甲基硫醚类物质等致臭物释放的抑制效果优于PAC+PAM组合絮凝处理.
孙淑雲古小治张启超陈开宁
关键词:黑臭水体浊度挥发性硫化物
水体净化景观漂浮湿地构建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体净化景观漂浮湿地构建系统,其系统尤其是基于常绿狐尾藻和粉叶沿阶草的水体净化景观漂浮湿地构建系统,由骨架浮体一体化系统、生长基质系统和水生植物群落三部分组成。本实用新型(1)解决了硬质骨架遇外力易变...
古小治陈开宁张启超孙淑雲张雷王兆德
文献传递
滇池东北岸生态修复区的环境效应——Ⅱ.污染净化效应被引量:12
2006年
研究了滇池东北沿岸带生态修复区去除水体中污染物和营养盐的能力.对修复区在重富营养水体迎风岸、无陆源污染情况下通过收获水生植物和促进悬浮物沉降方式去除的湖泊内源污染物质进行了定量的监测分析.结果显示,修复区对外来的悬浮物质具有强大的凝集、固定作用,植被区内每平方米湖面平均年沉积量达118.9 kg(干重),其中的氮、磷、有机碳含量分别达120 g/(m2·a)、70 g/(m2·a)、1080 g/(m2·a):修复区内的底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表层沉积物中氮和有机碳含量比原初提高了4倍以上;修复区内水生植被具有极高的生产能力,仅2002年修复区就收割打捞水生植物113t(干重),由此去除氮、磷分别为30.0 g/(m2·a)和4.8 g/(m2·a).因此,沿岸带生态修复完全可以作为湖泊内源污染净化的一项工程措施在滇池东北沿岸或类似重污染水体推广应用.
潘继征李文朝陈开宁
关键词:滇池沿岸带生态修复污染净化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