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巍

作品数:1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建筑
  • 3篇园林
  • 2篇意匠
  • 2篇有感
  • 2篇园林建筑
  • 2篇生命
  • 2篇庭园
  • 2篇内感受
  • 2篇景观
  • 2篇建筑意
  • 2篇建筑意匠
  • 1篇低能耗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图匹配
  • 1篇电影
  • 1篇电影学
  • 1篇电子政务
  • 1篇雕饰
  • 1篇雕饰艺术

机构

  • 16篇同济大学
  • 6篇绍兴文理学院
  • 2篇杭州电子科技...
  • 2篇德累斯顿工业...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7篇陈巍
  • 2篇张静
  • 1篇郭建友
  • 1篇陈巍

传媒

  • 3篇心理技术与应...
  • 1篇中外建筑
  • 1篇华中建筑
  • 1篇新建筑
  • 1篇南方建筑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北京园林
  • 1篇风景园林
  • 1篇绍兴文理学院...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9
  • 6篇1998
  • 1篇199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人文的地方性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日照万平口黄金海岸规划设计实践的思考被引量:5
2005年
本文旨在打破狭隘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人文性、地方性、现代性三个层面上建立新的价值取向,结合具体实践强调设计师运用新观念、新的技术材料进行真正具有现代意义而又富有地方特色与个人风格的景观规划设计。
陈巍
关键词: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设计师景观设计
梦回汉唐──读日本庭园有感
1998年
中国的古典园林,在历史的漫长进程中,扮演着一个虔诚而忧郁的角色:在布局和造景理论上依附于绘画,在对自然的美好追求中始终未能摆脱“诗意”的束缚。尤其是明清以来文人园林的日益精致化与程式化,已逐渐失去了本应生机勃勃的艺术原创力,沦为封建文人孤芳自赏的玩物。而礼失求诸野,或许我们在一水相隔的邻邦──日本的庭园中还可一窥汉唐甚或更早的中华先民们在造园艺术中所洋溢的质朴之美与原创精神。
陈巍
关键词:庭园
进食障碍的内感受研究:从理论框架到应用构想
2022年
进食障碍是一种以进食或进食相关行为的持续性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同时还伴有一系列严重的失调现象,可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极大伤害。早期的研究往往更加侧重于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内感受研究的发展,进食障碍的内感受缺陷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从内感受的维度开始,介绍不同进食障碍疾病中以及进食障碍相伴随现象中的内感受缺陷问题的研究,并对进食障碍的内感受研究可能带来的干预方式的改变与改善进行展望。
张静陈巍陈巍
关键词: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身体意象
内感受和情绪的共享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2022年
情绪的产生和身体变化密切相关,身体状态及其内感受信号的变化可以构成情绪感受,有可能塑造情感风格。内感受和情绪有共同的生理基础,这一生理基础以前脑岛和前扣带回皮层为中心。内感受预测加工理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整合内感受和情绪的理论框架。根据内感受预测加工理论,情绪状态是在减少内感受预测错误和对内感受信号原因的预测推理过程中产生的。内感受预测加工理论不仅为重新理解内感受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也为从内感受角度治疗与情绪相关的心理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方法。
吴晶徐慧慧杨影陈巍
关键词:内感受情绪述情障碍
空无与无限——枯山水与弗里德里希宗教风景画的比较研究
1998年
日本的枯山水是禅宗的园林化体现,形式上简洁而抽象,造园的僧侣们追求的是空无的境界。德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则运用风景画反映基督教的宗教氛围,强调人生苦海的无限。在这些作品中均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尤其是在更深层的哲学层次上不乏相通之处。
陈巍
关键词:枯山水
中国当代景观建筑意匠论
陈巍
关键词:园林建筑景观建筑
生命性感知和拟人化:通达他心的两种可能前体
2023年
对读心能力从何而来的追问,势必导向一种对人类早期个体发生学形态(婴儿甚至新生儿)心智化能力的系统探索。在这方面,过去三十年最大的发现是心智化存在着多种前体。我们如何能将周遭世界中那些互动对象视作为“人”?通达他心必然发生在读(人)心“之前”和“之下”,我们必须敏感于“人”——而不是“物”——所具有的特异性,才能有“人”的心智可读。通达他心存在两种可能前体:生命性感知和拟人化。生命性感知涉及一般地区分生命与非生命或者自主体与非自主体(即,区分“物”与“人”),拟人化涉及将非生命视为生命或者将非自主体视为自主体(即,将“物”拟为“人”)。尝试从概念、意义以及脑机制出发,探讨上述两种通达他心的可能前体及其与社会认知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徐慧慧马欢欢董达陈巍
关键词:他心问题前体生命性拟人化
认知增强技术新探:迈向生命3.0
2023年
会聚科学研究的复兴推动人类在重塑生命形态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作为一种迈向生命3.0的尝试,认知增强集成了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生物学、遗传学等诸多学科,基于神经可塑性对人的大脑进行干预或改造。根据认知增强的作用形式,可以将其划分为药理增强、基因增强、神经刺激增强和赛博格增强这四条技术路径。每条路径分别拥有夯实的研究基础和多样的应用场景。新兴技术的发展向传统的二元人-技关系发起挑战,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逐渐从“离散”发展为“共生”。未来,奇点的到来将会宣告我们正式步入生命3.0,开启人-技关系的新篇章。
刘童玮陈巍
关键词:神经可塑性
桂离宫的现代启示被引量:4
1999年
京都的桂离宫是日本古典庭园的代表作之一,然而丹下健三、矶崎新等现代建筑大师却都对其情有独钟,究其原因,盖因桂离宫庭园及其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的许多方面有共通之处。从这一角度讨论了桂离宫对于现代建筑与造园的启示。
陈巍
关键词:桂离宫庭园
中国当代景观建筑意匠论——园林建筑的反思与景观建筑创作体系的建构
中国的园林曾一度傲于世人,开创自然风景园之先河,然而由于地域文化 的封闭,数百年来它一直停步不前,尤其是在园林建筑的创作上,直至今日基 本上还停留在对传统木构建筑的单纯模仿甚至抄袭的阶段。本文旨在打破狭隘 的传统观...
陈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