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运
-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鞋印识别的场所导向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鞋印识别的场所导向方法,用于便捷地识别寻路者,针对不同寻路者的需求制定引导路径,在使用者行进的不同位置不同阶段显示相应的方位引导和进程提醒。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寻路者特征自动建档;根据寻路者输入的...
- 陈志龙陈家运许继恒苏理昌赵旭东龚华栋
- 文献传递
- 一种利用开敞式下沉道路的城市规划方法
-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开敞式下沉道路的城市规划方法。结合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现有建筑,确定地面道路、开敞式下沉道路与建设用地的布局,形成分层网格城市格局;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对规划城市发展目标、人口规模、控制指标的要求,在规划...
- 苏理昌陈志龙陈家运张平朱星平祖欣园
- 文献传递
- 老城区地下商业街外部形象设计探讨与例证被引量:1
- 2017年
- 地下步行街的外露要素较少,但发挥着宣示地下空间存在、连通地上地下空间、体现城市文化等重要作用,一旦建成,其位置、功能、形态即受地下空间的约束而调整,改造的余地较小,因此需慎重设计。笔者指出了当前城市地下建筑的外在形象开发中存在着外部形象与城市环境不相称的问题,列举了地下商业街外部形象的构成要素,探讨了影响外部形象设计的功能、文化、地面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阐述了地下步行街外部要素的设计与布置原则,最后,通过对绵阳市地下步行街外部形象设计的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相关设计提供思路参考。
- 黄黎敏陈志龙陈家运
- 关键词:建筑要素
- 一种开敞式下沉道路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开敞式下沉道路。包括顶部完全开敞的下沉街道和沿下沉街道开设的地下空间构成;所述下沉街道的路面低于地表面,下沉街道的顶部不封闭;地下空间与下沉街道连通;地下空间由基础结构、底板结构、墙体结构、顶板结构组成...
- 苏理昌陈志龙朱星平张平陈家运
- 文献传递
- 基于鞋印识别的场所导向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鞋印识别的场所导向方法,用于便捷地识别寻路者,针对不同寻路者的需求制定引导路径,在使用者行进的不同位置不同阶段显示相应的方位引导和进程提醒。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寻路者特征自动建档;根据寻路者输入的...
- 陈志龙陈家运许继恒苏理昌赵旭东龚华栋
- 用于平战转换设备无线定位寻踪的监测传感器及监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平战转换设备无线定位寻踪的监测传感器及监测方法,将安装有防空地下室平战转换设备(活门槛、封堵板)无线定位寻踪监测传感器的设备按要求在指定位置放置,按程序设定时限定期上传设备封存的时间、放置的位置、封存...
- 龚华栋刘影陈志龙朱卫星刘少光陈志忠戴蒙赵旭东陈家运
- 文献传递
- 地下空间缝合城市场所叙事的东进路例证被引量:1
- 2015年
- 为缝合被机动车交通分割的城市活动空间,尝试通过地下空间设计实现城市空间叙事的连续性。介绍了泰州东进路概况,分析场地及周边的现状和问题,总结出地下街在交通、功能、防灾等方面的关键设计需求。通过实地调研及与业主、主管部门、当地居民等沟通,根据项目独特的西坝口老商圈商业、稻河古街景观优势,从文化、空间、时间3个维度,制定了"传承·联系·拓展"的设计主题,从地域文脉传承、周边空间联系和规划预留拓展3个方面阐述了设计理念。方案的空间叙事策略将为东进路解决人车矛盾、延续街区功能和活动发挥作用。
- 黄黎敏陈家运陈志龙魏怀淼华中民
- 关键词:空间叙事
- 基于鞋印识别的场所导向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鞋印识别的场所导向装置,布置于场所入口附近及路径节点位置,用于在场所节点位置通过鞋印识别寻路者,根据寻路者的导向需求显示相应的方位引导和进程提醒。该导向装置包含导向终端装置和导向节点装置,其中导向终端...
- 陈志龙陈家运许继恒苏理昌苏小超龚华栋
- 文献传递
- 城市广场立体开发空间认知实验及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为研究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认知特点和关系,在以往空间认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认知地图、问卷调查和跟踪观察结合的方法,组织被试者参加了南京河西中央公园的地上地下空间认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者对地上空间的认知普遍好于地下,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们对空间环境的印象。地上地下空间的位置、主次、功能、特色节点等,都对使用者的空间认知产生影响。这些为理清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之间的认知关系提供了思路。
- 陈家运陈志龙朱星平
- 关键词:城市广场地下空间认知地图
- 基于期望的地下步行空间寻路初探被引量:9
- 2016年
- 地下步行空间中寻路是地下空间利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若处理不当将影响地下空间的使用意愿、使用效率和后续开发价值。合理的寻路设计可以改善地下步行空间的使用体验,提高地下步行系统寻路效率,提升地下空间价值和品位。本文从理想化寻路同现实寻路的差异入手,分析人们在地下空间中的主要寻路期望和可用寻路依据,指出寻路期望与可用寻路依据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寻路失败的重要原因,这种情形在多用途的地下综合体尤为显著;并以新街口商圈地下步行系统为例,调查使用者的寻路构成,分析其寻路目标与可用寻路依据之间的冲突,找出症结所在;最后,从提高地下空间寻路的角度提出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策略建议。
- 陈家运陈志龙朱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