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大可

作品数:26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热带
  • 3篇上层海洋
  • 3篇台风
  • 3篇海气
  • 3篇ARGO
  • 2篇印度洋偶极子
  • 2篇同化
  • 2篇年际
  • 2篇气候
  • 2篇气相互作用
  • 2篇热带太平洋
  • 2篇模态
  • 2篇南海北部
  • 2篇环流
  • 2篇海-气
  • 2篇海-气相互作...
  • 2篇海表
  • 2篇黑潮
  • 2篇厄尔尼诺
  • 2篇北太平洋

机构

  • 26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自然资源部第...
  • 2篇河海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上海市气象局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不列颠哥伦比...

作者

  • 26篇陈大可
  • 5篇王桂华
  • 3篇何海伦
  • 3篇韩桂军
  • 2篇李熠
  • 2篇连涛
  • 2篇杨劲松
  • 2篇唐佑民
  • 2篇雷小途
  • 2篇周磊
  • 2篇姜良红
  • 2篇王伟
  • 1篇袁耀初
  • 1篇张韧
  • 1篇张娜
  • 1篇王隽
  • 1篇徐鸣泉
  • 1篇苏纪兰
  • 1篇黄志松
  • 1篇吴国雄

传媒

  • 6篇海洋学研究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 1篇第九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展望--第61期“双清论坛”综述
2012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61期双清论坛"多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于2011年4月12-13日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活动得到我国海气相互作用和气候变率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与会专家围绕"海-气相互作用的区域特征"、"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变暖"、"年代际气候变化的机理及可预测性"、"季节一年际气候变率的几个研究热点"、"台风一海洋相互作用的动力和热力过程"以及"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的数学建模"等6个中心议题作了12个大会专题报告。论坛分析和提炼了该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并结合我国的研究现状,凝练出在未来5—10年中我国在"多尺度海气相互作用"领域最需要解决的一些重大科学问题。
苏纪兰吴国雄周天军陈大可王桂华
关键词:多尺度海-气相互作用
南海中小尺度涡旋与大尺度环流研究进展
陈大可
“热带太平洋观测系统(TPOS)”国际计划简介
在'热带海洋-全球大气(TOGA)'国际计划(1985-1995)期间建立的赤道太平洋TAO/TRITON锚定浮标观测阵列,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大型海洋观测阵列之一,为验证热带海气相互作用理论和发展海气耦合气候模式做出了重...
陈大可
黑潮流轴在吕宋海峡的变化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黑潮在流经吕宋海峡时呈现各种时间尺度的流态变化。本文基于高分辨率的区域海洋环流模式(ROMS)输出数据,分析了黑潮主流轴在吕宋海峡附近的变化特征和可能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黑潮流轴在该区域具有明显的年际、季节和季节内变化,其中季节内变化最为强烈;在年际和季节时间尺度上,黑潮流轴在表层主要受局地风驱动的艾克曼漂流的影响,而在次表层则主要由黑潮本身的惯性决定;在季节内时间尺度上,黑潮流轴的变化主要受制于涡旋与黑潮的相互作用。
丁睿彬陈大可姜良红
关键词:年际变化季节内变化涡旋吕宋海峡
海洋与台风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9年
台风灾害是全球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从大气科学的角度对台风进行了长期系统并且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人们对台风过程中海洋的剧烈变化及其对台风的反馈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也成为限制台风研究和预报水平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海洋与台风在各种时空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台风预报和短期气候趋势预测的贡献是当前国际海洋与大气科学研究的重大前沿课题.本文基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总结了海洋与台风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梳理了海洋中尺度过程对台风的影响与反馈、海洋与台风的低频相互作用及其对短期气候变化趋势的影响、台风过程中的海洋多源资料同化及利用海气耦合模式进行台风预报等若干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今后在海洋与台风相互作用研究中需要关注和重点解决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周磊周磊陈大可雷小途王伟韩桂军
关键词:台风中尺度涡
基于海水环境和气象参数经验公式估算的东海海-气CO_2通量
2012年
使用World Ocean Altas 2009提供的气候态月平均温度、盐度和磷酸盐浓度资料,以及Globalview和NCEP的大气资料,借助较为可靠的经验公式,估算了东海海表CO2分压(pCO2)和海-气CO2通量的平均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pCO2的空间分布形态四季大体相同,但其强度随季节变化,春、冬季低,夏、秋季高。CO2通量在东海陆架区为汇,汇的强度从NW向SE逐渐减弱;在黑潮区为源,强度从SW向NE逐渐减弱。东海整体于春、冬季为CO2的汇,夏、秋季为CO2的源。进一步分析东海pCO2和CO2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表明,东海海表pCO2变化主要受温度控制,而在陆架区,盐度和磷酸盐的作用不可忽略。东海整体CO2通量变化在4至10月由风速主导,11月至翌年3月由海表pCO2控制;陆架区CO2通量的季节变化主要由风速决定;黑潮区CO2通量的变化在夏季由风速主导,秋季由风速和pCO2共同影响。
李熠何海伦陈大可
热带太平洋障碍层厚度的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中国Argo实时数据中心提供的9 a(2000—2008年)网格化Argo剖面浮标温、盐数据(G Argo),分析热带太平洋障碍层厚度的气候态分布和低频变化特征。气候平均结果表明,较厚的障碍层主要出现于西太平洋暖池区,并有3条纬向障碍层带状分布,从暖池出发向东延伸至120°W,分别位于以15°N,5°N和12°S为中心的纬度带上。经验正交函数(EOF)基本模态分析表明,热带太平洋障碍层低频振荡以季节和年际变化为主,在季节尺度上主要表现为15°N和12°S障碍层纬度带呈反相变化,都在当地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在年际尺度上则主要表现为暖池东边界附近障碍层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相关的变化,以及暖池中部障碍层与热带准2 a周期振荡(TBO)相关的变化。
姜良红陈大可
关键词:EOF
大洋环流与气候变化
陈大可
印度洋偶极子及其可预报性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主要介绍印度洋偶极子(IOD)的时空特征、演变机制和可预报性的研究进展.IOD是东西热带印度洋反相的海温异常,是热带印度洋的年际海温变率最主要的两种异常结构之一.关于IOD的演变机制,特别是ENSO在其中所起作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热点.一些学者认为,IOD是ENSO通过遥相关作用对热带印度洋造成的影响;另一些学者则认为,IOD是热带印度洋内部海气振荡的产物.本研究重点讨论这两种观点的相关证据以及IOD与ENSO的关系.此外,现有多数模式对IOD的预报时效小于3~4个月,潜在的预报时效则大于5个月,但这些对IOD的可预报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刘华锋章向明唐佑民陈大可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年际变率印度洋偶极子可预报性
基于Argo数据研究南海上层海洋对超强台风“威马逊”(2014)的温盐响应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Argo浮标观测数据并结合卫星遥感及锚定浮标观测资料,对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引起的上层海洋温盐响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超强台风“威马逊”过境时会造成海表面温度冷却和混合层加深。通过计算混合长度和台风引起的垂向流速变化解释了次表层温度变化的原因:强混合作用和弱上升流作用致使次表层增温,反之次表层冷却。相比于温度的变化,盐度的响应更为复杂,台风引起的降水会先导致表层盐度降低,随后垂向混合引起表层盐度大幅增加,但是降水的作用能够极大地抑制这一过程;台风离境后,垂向混合减弱,强降水引起盐度大幅降低,甚至会使盐度低于台风过境前。
俞杰张翰陈大可
关键词:超强台风ARGO混合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