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裕
- 作品数:38 被引量:172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44例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评价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应用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4例,对比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X线侧位片上伤椎前缘高度/伤椎相邻上下两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及脊柱后凸Cobb角;记录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变。结果 随访时间为1-4年,平均1.8年。术后3 d伤椎前缘压缩为93.4%,与术前的4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Cobbs角为5.2°,与术前的3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3例有1-3级神经功能改善。结论 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以恢复伤椎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 陈嘉裕刘展亮李晓彬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植骨
-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形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形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41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患者椎管形态等影像学指标、神经功能以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术后1年患者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管人数占比为15%(6/41),椎管占位百分率为(1.6±0.3)%,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0%(33/41)和(34.8±6.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神经功能方面,术后1年患者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SF-36量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发生椎弓根螺钉断裂1例,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的椎管形态,减轻脊柱侧弯程度,恢复椎体前后缘高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短期疗效显著。
- 张惠城刘展亮陈嘉裕杨永迁李伟龙
- 关键词:胸椎椎弓根螺钉椎管
- 低龄儿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影像学测量
- 2021年
- 目的:测量低龄儿童(5~10岁)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相关参数,为临床实施寰枢椎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行寰枢椎CT扫描的低龄儿童(5~10岁)影像学资料。采用CT三维成像测量寰椎和枢椎椎弓根相关参数,包括寰椎椎弓根的宽度、高度及长度;枢椎椎弓根的宽度、高度及长度。结果:寰椎椎弓根的长度为左侧(31.27±2.37)mm,右侧(31.13±2.42)mm;寰椎椎弓根的宽度为左侧(7.04±0.63)mm,右侧(7.06±0.59)mm;寰椎椎弓根的高度为左侧(5.59±0.47)mm,右侧(5.68±0.41)mm;枢椎椎弓根长度为左侧(26.68±0.86)mm,右侧(26.42±0.81)mm;枢椎椎弓根的宽度为左侧(5.45±0.53)mm,右侧(5.52±0.61)mm;枢椎椎弓根的高度为左侧(6.67±0.73)mm,右侧(6.68±0.75)mm。结论:低龄儿童(5~10岁)可以容纳3.5 mm直径的椎弓根螺钉,理论上可以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 陈嘉裕刘展亮张惠城杨志发黄领志杨永迁
- 关键词: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影像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23例,其中股骨干骨折采用顺行髓内钉固定3例,逆行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9例,该16例患者合并的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同时应用重建髓内钉固定4例,动力髋螺钉固定3例。结果: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5~6年,平均约3.18年。远期疗效按马元璋等评定标准为优8例,良11例,可4倒,优良率82.6%。1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其余22例股骨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为4.8个月。1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例股骨干骨折延迟愈合,其余21例股骨干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7个月,平均5.7个月。结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漏诊率较高,治疗应根据股骨干骨折的部位和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来确定内固定方式。
- 陈嘉裕高梁斌张亮张志
- 关键词:股骨骨折股骨颈骨折
- 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20年5月—2021年5月梅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组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A组60例接受传统经腰椎后路开放手术;B组60例接受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C组60例接受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比较三组之间手术时间、手术疗效。结果C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C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B组(P<0.05);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比实施传统经腰椎后路开放手术、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微创手术的手术时间更短,临床治疗效果更高。
- 钟镕伟陈嘉裕刘展亮
- 关键词: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突出
- 老年腰椎巨大痛风石1例报道
- 2024年
- 痛风是因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在关节内沉积引发的一种疾病[1]。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见于耳廓、跖趾、指尖、掌指、肘等关节[2];与周围关节痛风比较,脊柱痛风相对较罕见[3]。目前我国的痛风患病率为1%~3%,且逐步年轻化,男女比例为15∶1,超过50%的痛风患者超重或肥胖[4]。我院收治了1例老年腰椎巨大痛风石患者,采用非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李伟龙陈嘉裕刘展亮朱思哲
- 关键词:尿酸结晶痛风石关节内腰椎老年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弥散容积比与疗效相关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评价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弥散容积比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4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我科施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Mimics软件上计算出伤体内骨水泥弥散容积。骨水泥弥散容积比=骨水泥弥散容积/伤锥体积,将骨水泥弥散容积比分为3级,1级<25%,25%<2级<50%,3级>50%,对比术前与术后随访(12个月)的模拟VAS评分与腰疼ODI评分。结果37例患者实施PVP,术后获12~27个月随访(平均16.8个月),患者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或者消失。骨水泥弥散容积比分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弥散容积比<25%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增加骨水泥弥散容积比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 陈嘉裕刘展亮张惠城杨永迁黄岭志杨志发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 单节段融合双节段置入物固定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背景:胸腰椎爆裂骨折Dennis分型B型伤椎下位椎间盘无明显损伤,为了减少融合节段,保留正常间盘,单节段椎体融合(伤椎与上位椎体)手术方式已有人提出,但由于伤椎本身的损伤,切除部分椎体后置入固定螺钉容易松动,甚至无法固定。而将固定螺钉置入伤椎下位椎体,通过单节段融合双节段固定来稳定脊柱,是否完全可行尚无定论。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观察单节段融合双节段置入物固定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体外对比观察,于2007-06/2008-06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取7~9月龄新鲜冰冻家猪胸腰椎标本(T13~L3节段)20具,其中10具为完整标本,10具为通过预损伤逐级撞击法制备的L1爆裂性骨折B型标本。方法:收集新鲜猪T13~L3节段胸腰椎标本,建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B型模型。实验分为4组,完整标本组(n=10):新鲜猪T13~L3节段标本;失稳组(n=10):采用预损伤逐级撞击法制备的L1爆裂性骨折B型标本;切除一椎间盘内固定组(n=10):失稳组经生物力学检测后,切除伤椎上位椎间盘连同椎体上1/2,取髂骨植骨,使用山东威高骨科材料有限公司U-FRONT胸腰椎前路双棒系统侧前方固定T14~L2椎体。切除两椎间盘内固定组(n=10):将切除一椎间盘内固定组检测后切除伤椎及下位椎间盘,髂骨植骨,用威高U-FRONT系统前侧方固定T14~L2椎体。植骨块长度比植骨区长1mm。主要观察指标:在三维运动试验机上检测并记录加载力矩为10N?m时各组T14~L2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弯、轴向旋转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失穏组在伸屈、左右侧弯、轴向旋转方面表现出明显不稳,运动范围与完整标本组相比均明显增大(P<0.01)。切除一椎间盘内固定组及切除两椎间盘内固定组初始稳定性则有明显提高,伸屈、左右侧弯、轴向旋转运动范围与失稳组相比亦明显减
- 张亮靳安民闵少雄陈嘉裕高梁斌李健赵卫东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生物力学椎间盘退变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研究对比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临床效果。方法 96例(112个椎体)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VP组与PKP组,各48例(56个椎体),均给予相应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PKP组患者前椎、后椎高度分别为(83.6±10.3)、(85.4±11.7)mm,明显高于PVP组(75.9±9.2)、(78.3±10.5)mm(P<0.05);PKP组骨水泥渗漏率30.4%低于PVP组60.7%(P<0.05);术后PKP组与PVP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1.1±0.5)、(1.2±0.6)分]及活动能力评分[(1.2±0.2)、(1.3±0.3)分]相比术前疼痛程度评分[(2.4±1.5)、(2.2±1.6)分]及活动能力评分[(2.4±0.6)、(2.3±0.4)分]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与PVP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均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PKP术后骨水泥渗漏率更低,恢复椎体高度更佳。
- 杨志发刘展亮张惠城陈嘉裕杨永迁
- 关键词:骨折骨质疏松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
-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和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注射量与疗效的关系,以及骨水泥渗漏的预防。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1例,共163个椎体,其中胸椎101个,腰椎62个。患者在C型臂X线机监测或者CT定位下行PVP治疗。将骨水泥的注射量与椎体病变体积的比例分为4级:1级充填比例〈25%,2级填充比例25%~50%,3级填充比例51%~75%,4级填充比例〉75%,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并分析骨水泥在椎体的分布,评价骨水泥的渗漏、疼痛缓解情况及脊柱的稳定性。疼痛缓解采用WHO标准进行评估。结果121例患者骨水泥注射量平均为(4.2±0.8)mL。骨水泥填充比例具体分布为1级64个,2级72个,3级27个椎体,胸椎注射1~2mL18个,腰椎注射2~3mL11个椎体。1、2、3级椎体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8.8%、29.2%和48.1%。121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患者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或者消失。填充比例为1级、2级、3级各组之间的疼痛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9,P〉0.05)。填充比例为2、3级患者椎体前、中、后缘高度及Cobb角在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骨水泥的注入量与临床效果之间无必然联系,从治疗的安全性考虑,手术时应适当限量注射骨水泥(胸椎1—2mL,腰椎2—3mL),且应使骨水泥分布均匀。
- 高梁斌陈嘉裕张亮张志付敏
- 关键词:脊柱骨折压缩性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