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冠益

作品数:525 被引量:1,233H指数:16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6篇专利
  • 189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标准

领域

  • 10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1篇动力工程及工...
  • 46篇化学工程
  • 32篇理学
  • 24篇建筑科学
  • 23篇农业科学
  • 17篇文化科学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经济管理
  • 8篇电气工程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生物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0篇生物质
  • 82篇催化
  • 60篇催化剂
  • 55篇热解
  • 50篇气化
  • 46篇垃圾
  • 43篇柴油
  • 42篇生物柴油
  • 40篇污染
  • 38篇污泥
  • 33篇生物油
  • 28篇燃烧
  • 25篇生物炭
  • 20篇厌氧
  • 20篇污染物
  • 19篇重金
  • 19篇重金属
  • 19篇流化床
  • 19篇降解
  • 18篇流化

机构

  • 505篇天津大学
  • 31篇西藏大学
  • 31篇天津商业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浙江大学
  • 9篇天津生态城环...
  • 6篇天津理工大学
  • 6篇天津大学青岛...
  • 5篇江苏方洋水务...
  • 4篇北京市环境保...
  • 4篇山东理工大学
  • 4篇河北工业大学
  • 4篇教育部
  • 4篇大唐环境产业...
  • 3篇辽宁科技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天津农学院
  • 3篇燕山大学
  • 3篇内蒙古科技大...
  • 3篇中国电力工程...

作者

  • 516篇陈冠益
  • 290篇颜蓓蓓
  • 137篇马文超
  • 127篇程占军
  • 34篇李宁
  • 33篇宋英今
  • 29篇李健
  • 23篇陶俊宇
  • 19篇齐云
  • 19篇李婉晴
  • 19篇刘彬
  • 19篇姚金刚
  • 17篇侯立安
  • 17篇刘静
  • 17篇单锐
  • 14篇郭祥
  • 13篇马隆龙
  • 12篇旦增
  • 12篇李丽萍
  • 11篇张琦

传媒

  • 22篇太阳能学报
  • 10篇环境工程
  • 9篇农业工程学报
  • 9篇天津大学学报...
  • 7篇化工进展
  • 6篇燃料化学学报
  • 6篇化工学报
  • 5篇环境工程学报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水处理技术
  • 4篇煤气与热力
  • 4篇中国给水排水
  • 4篇环境卫生工程
  • 4篇第二届全国研...
  • 3篇燃烧科学与技...
  • 3篇动力工程
  • 3篇可再生能源
  • 3篇高校实验室工...
  • 3篇生物质化学工...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49篇2023
  • 66篇2022
  • 50篇2021
  • 47篇2020
  • 26篇2019
  • 31篇2018
  • 38篇2017
  • 18篇2016
  • 44篇2015
  • 32篇2014
  • 27篇2013
  • 8篇2012
  • 15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10篇2007
  • 14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5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化床藻类生物质快速热裂解试验被引量:2
2011年
为实现藻类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该文选取藻类生物质中的马尾藻进行热重分析,并在自行设计的小型流化床上进行快速热裂解试验,分别研究了马尾藻热解过程及热解产物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经历了3个阶段:预热解、快速热解、慢速热解,并且由于多糖、蛋白质等物质热稳定性的不同引起马尾藻在快速热解阶段出现两个失重峰。在快速热裂解试验中,选择450、500、550、600℃4个反应温度对马尾藻的热裂解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对热裂解产物收集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残炭的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热解气的产率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生物油的产率随温度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550℃左右时产率最高,约为30.5%,这为马尾藻快速热裂解制油的推广与工业利用提供参考。
王娜陈冠益李俊飞颜蓓蓓
关键词:生物质流化床热裂解马尾藻生物油
电动法联合热解法制备污泥炭肥及其方法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动法联合热解法制备污泥炭肥及其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污泥烘干并粉碎过筛,得到第一污泥;将第一污泥置于含有电解液的反应器中,施加第一电压进行电动反应,烘干粉碎后得到第二污泥;将第二污泥放入到热解反应器内,在...
陈冠益王旭彤颜蓓蓓崔孝强李健旦增余帆支君傲方程杜桂月
文献传递
新型电厂烟道弯头的设计及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15年
目前燃煤电厂烟风道设计主要依据设计规程,缺少对烟道体内流动情况的细化分析及优化设计,同时也欠缺对烟道内撑结构的考虑.本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烟道常见弯头添加常规导流板进行数值模拟,在分析讨论内撑结构及导流板对烟道内部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对原管道进行优化改造,使得出口烟气走向更加均匀,压力损失与原模型相比减小40.85%.本设计可为新型导流装置的设计提供可靠建议,有利于电厂的节能减排.
陈冠益耿页原国栋白雪松颜蓓蓓郑乐宇龙正伟郭晓克
关键词:数值模拟弯头
利用生物油催化加氢耦合催化裂化制备芳香烃和烯烃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生物油催化加氢耦合催化裂化制备芳香烃和烯烃的方法及装置。装置包括生物质热裂解制油系统,用于生物质制备生物油;生物油静置分层系统,用于分离上述生物油,轻质油输出至催化加氢系统并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加氢提质,重...
马文超陈冠益张瑞雪刘彬杜桂月颜蓓蓓程占军钟磊李湘萍
文献传递
一种有效提升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处置模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提升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处置模式,所述步骤如下:X1:餐厨垃圾收运阶段,餐厨垃圾由收运车从各收集点收运至处理厂;X2:预处理,餐厨垃圾经收集后送至预处理工段,分离油脂、残渣后,达到厌氧消化的进料要求...
刘航驿林法伟陈冠益颜蓓蓓王媛
文献传递
生物油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机理被引量:22
2013年
为探索生物油催化裂解反应特性和催化作用机理,该文采用H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550℃对生物油典型模型化合物(羟基丙酮、乙酸乙酯、愈创木酚)进行了催化裂解反应,研究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特性和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失活性质。试验结果显示:不含苯环的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液体产物以芳烃为主,含氧化合物含量较低;羟基丙酮和乙酸乙酯的裂化气体产物分别以CO和烯烃为主。酚类模型化合物催化裂解液体产物仍以酚类为主,芳烃次之,说明苯酚类物质结构相对稳定,气体产物中烯烃含量约30%。根据气液产物分布,推测生物油催化裂解过程主要发生脱氧和环化反应,并对芳烃和烯烃有较好的选择性,为探索生物油催化裂解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文超陈娇娇王铁军陈冠益马隆龙张琦
关键词:生物质催化裂解模型化合物HZSM-5芳香烃
既有居住建筑综合节能改造施工特点及施工技术被引量:7
2009年
以唐山市河北1号小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为例,总结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特点,分析节能改造过程中脚手架工程、屋面改造、外窗改造、外墙保温等主要施工工序的做法及关键技术。
李海英赵冰陈冠益
关键词:既有居住建筑建筑节能建筑改造
天津市春季颗粒物污染特征及典型沙尘过程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利用2013-2016年空气自动观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分析天津市春季颗粒物污染特征,并采用后向轨迹分析沙尘传输过程。结果表明:天津市春季以西南风为主,全年最高风速出现在4-5月,平均在3.8 m/s以上。低风(<2 m/s)高湿(>50%)和高风(6 m/s左右)低湿(40%~50%之间)容易造成春季PM_(10)浓度较高。春季PM_(2.5)/PM_(10)比值从2013年的0.60降至2016年的0.54,呈下降趋势,粗颗粒的影响在增加。沙尘影响指数在1.17~1.95之间,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心城区、东部滨海新区指数相对较高。对2016年3月5-7日典型沙尘过程分析发现,沙尘传输过程中,部分点位二次扬尘对PM_(10)浓度也有相当贡献。
孙韧孙韧陈冠益
关键词:沙尘颗粒物气象要素
铈基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一种铈基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含Ce、Sn和Ti的盐溶于去离子水中并搅拌至澄清溶液,然后分别将三种盐溶液混合得到混合盐溶液;配置氨水溶液作为沉淀剂,将所述氨水溶液滴入所述混合盐溶液并搅拌,直到混合溶液的...
陈冠益王健刘彩霞
文献传递
高温Shilov甲烷转化反应的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研究(英文)
2015年
传统的Shilov反应是以Pt Cl2作为催化剂在水溶液中实现甲烷转化的,该反应的条件温和,在低至80°C时即可将甲烷中非常稳定的C–H键活化.然而,如果将反应温度提高达100°C以上,催化剂Pt(II)则非常容易发生歧化反应转化为Pt(0)或者Pt(IV),其中Pt(0)将会以沉淀的形式存在于反应溶液中.所以该反应只能在较低的温度进行,Shilov体系也只能得到较低的甲烷转化率,因此如何避免高温时催化剂因沉淀失活成为了提高反应转化率的研究重点.本文重点考察了高温条件下Shilov体系的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从而寻求提高催化体系活性和稳定性的途径.我们在特殊设计的金管反应器中进行了一系列的H/D置换实验,通过GC根据产物不同的分子量来分析检测.实验中,利用特殊设计的金管反应器可将反应压力增加到25.5 MPa,此时甲烷的溶解度与常温条件下(~60°C)相比可被提高1000倍以上,因此甲烷的转化率大大提高.在高温(~200°C)条件下的Shilov体系的水溶液中添加了CD3COOD,F3COOD,D2SO4,DCl和一系列阳离子为[1mim]+的离子液体来考察它们对催化剂沉淀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在140°C时添加30%CD3COOD可在少量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就能够明显促进H/D交换,与Shilov的结论吻合.这可能是由于CD3COO基团的螯合作用造成的,但将反应温度升到150°C时则不可避免的生成了Pt(0)沉淀.而F3COOD却在较多催化剂的条件下仍未表现出明显作用,可能是因为F较强的亲电子性使得F3COO基团的螯合作用变弱所致.在140°C时,D2SO4和DCl均能有效抑制Pt(0)沉淀的生成,尤其是DCl,在185°C反应24 h后仍能够稳定水溶液中的Pt基催化剂,但是在该条件下D2SO4却并没有作用.我们还发现,Cl–的浓度与沉淀的抑制直接相关,浓度越高对Pt基催化剂的稳定作用越强,但质子浓度的增加则对沉淀现象没有太大影响,我们推断原因是大
康淑娟马琦生陈维群陈冠益唐永春
关键词:催化剂失活
共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