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健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东昆仑
  • 2篇早白垩世
  • 2篇西秦岭
  • 2篇白垩世
  • 2篇大陆裂谷
  • 1篇地层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体
  • 1篇地质调查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东段
  • 1篇东昆仑东段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矿
  • 1篇新构造
  • 1篇玄武岩
  • 1篇岩墙

机构

  • 11篇青海省地质调...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陈健
  • 4篇祁生胜
  • 4篇金婷婷
  • 4篇史连昌
  • 2篇邓晋福
  • 2篇李积清
  • 2篇王涛
  • 1篇李建放
  • 1篇胡继春
  • 1篇舒树兰
  • 1篇董进生
  • 1篇付军
  • 1篇余福承
  • 1篇赵洪菊
  • 1篇刘生军
  • 1篇范桂兰
  • 1篇任晋祁
  • 1篇刘春娥
  • 1篇安守文
  • 1篇安勇胜

传媒

  • 4篇西北地质
  • 2篇矿物岩石
  • 2篇地质通报
  • 2篇青海国土经略
  • 1篇青海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昆仑东段中二叠世洋陆俯冲的新证据:来自希望沟辉长岩U-Pb年龄的约束被引量:7
2018年
东昆仑东段希望沟—哈陇休玛一带有多处镁铁-超镁铁质岩的出露,针对希望沟地区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其年龄值为270.7 Ma±1.1 Ma,表明岩体形成于中二叠世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希望沟辉长岩w(TiO_2)介于0.93%~1.10%,w(P2O5)为0.04%~0.05%,岩石的全碱w(K2O+Na2O)为2.33%~2.46%且Na2O含量均大于K2O含量,具有低Ti,贫P2O5、低碱及Na2O>K2O的特征。Mg#值为66.56~67.70,m/f比值介于0.84~0.89,属铁质基性岩类;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有微弱的Eu负异常(δEu为0.87~0.91)、明显的Sr正异常和强烈的Nb负异常。综合分析表明岩浆源区可能受到围岩混染或俯冲板片的流体交代作用影响,是俯冲环境下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揭示该区古特提斯洋于中二叠世早期已经开始俯冲,为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中二叠世洋陆俯冲提供了新的证据。
李玉龙蔡生顺常涛胡继春陈健舒树兰
沱沱河地区埃达克岩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的沱沱河地区,发育了一套新生代始新世特殊的侵入体。依据岩石组合系列和地球化学特征,将其划分为灰白色闪长玢岩和灰白色石英闪长玢岩两种侵入岩,由13个侵入体组成,出露总面积为26.85km2。这些岩石具有高铝、高锶而贫重稀土的特征,与区域上其他时代、类型的侵入岩形成显明对比。这套岩石组合的特征与埃达克岩的特征一致,却与典型的埃达克岩形成环境又不同,其为挤压消减环境,值得关注。笔者重点探讨这套新生代埃达克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代和环境分析,以及对区域地质研究的重大意义。
史连昌祁生胜王文陈健安守文
关键词:埃达克岩地质意义
风火山地区西金乌兰湖-金沙江蛇绿构造混杂带的物质组成及发展演化特征被引量:11
2007年
笔者以构造地质调查为主线,以蛇绿构造混杂带建造为基础,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剖而测制工作,在全面收集岩石学、岩石化学、年代学、地球化学、运动学等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西金乌兰湖-金沙江蛇绿构造混杂带的物质组成、规模、边界断裂特征等的研究,进而恢复和再造缝合带的发展演化历史。对缝合带的物质组成进行全方位解剖。在综合缝合带组成,结构、构造等方面的基础上对其形成、发展演化进行探讨和研究。为青藏高原及东特提斯超级造山系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陈健李建放安勇胜任晋祁史连昌
关键词:金沙江羌塘地体
青海昆仑河地区含钠闪石硅质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青海昆仑河地区温泉沟脑多金属矿位于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中,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矿点。在考察该矿区过程中,首次在含矿硅质岩中发现了闪石类矿物,且与褐铁矿化或赤铁矿化关系密切。矿区内硅质岩表现出明显的条带状、纹层状构造,并具有典型的热水沉积岩组合--层状硅质岩和重晶石岩组合。硅质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5件样品Fe/Ti均大于20,Al/(Al+Fe+Mn)均小于0.35,稀土元素表现出总量低以及北美页岩标准化模式水平或向左倾斜,为典型的热水沉积产物。硅质岩Ce负异常不明显(平均0.90),Lan/Ybn值介于0.31~1.66之间,平均值为1.02,均与大陆边缘地区的范围接近,说明温泉沟脑矿区硅质岩形环境靠近大陆边缘。角闪石矿物学及成分分析表明,氧化物平均含量w(Al2O3)=0.574%,w(FeOT)=25.67%,相应的AlⅣ=0.011,Fe3+=2.067。根据NaB>1.50,(Mg+Fe2++Mn2+)>2.50,以及(Na+K)A<0.50,Mg/(Fe2++Mg)<0.50,AlⅣ
陈静余福承韩杰陈健金婷婷
关键词:钠闪石
李家山早元古代化隆群变质岩原岩恢复及变质作用的新认识被引量:2
2015年
笔者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和剖面测制工作,在全面收集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地质力学等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南祁连化隆群动力热流变质岩的物质组成、岩石结构构造及变质变形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探讨和研究,为祁连山变质地区南祁连变质地带岩石的物质组成和变质变形提供了科学依据。
金婷婷陈健张尧董进生
关键词:变质变形
青海省杂多县沙呼腾镇中晚泥盆世地层的发现及特征
2014年
通过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杂多然青走日麻一带新发现一套中泥盆世地层,结合岩石学、岩相学及古生物化石特征研究和对比,认为该地层与区域上出露于玉树县巴塘乡汹钦地区的中泥盆世汹钦组地层基本一致。由此推测在前人厘定的杂多地区早石炭世杂多群下部可能普遍存在该套地层,只是由于受调查精度限制,未能全部填绘出来。通过对新发现的中泥盆世地层的研究,为今后在该地区开展地质工作提供思路。
陈健金婷婷李积清王涛
关键词:中泥盆世地层
唐古拉山北坡中新世霓辉石正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时代及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阿多霓辉石正长岩是分布在唐古拉山北坡的碱性侵入岩,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霓辉石、白榴石、霞石等碱性矿物。侵入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中心的白榴石霓辉石正长岩为典型的碱性岩,而边部或呈岩脉状出现的霓辉石正长斑岩为酸性程度较高的霓辉石正长岩,岩石具有富钾、高硅和低铁镁的特点,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无Eu异常。霓辉石正长岩侵入于早—中侏罗世雁石坪群中,上新世曲果组不整合于其上。在黑云母霓辉石正长斑岩中获得了10.71Ma±0.08Ma和11.26Ma±0.16Ma正长石和黑云母的Ar39/Ar40坪年龄,其侵位时代为中新世。构造环境分析结果显示其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这表明在10Ma左右青藏高原处在构造体制转换时期,这些碱性岩是造山带崩塌早期阶段的产物。
祁生胜王毅智范桂兰刘生军陈健霍成胜祁兰英
关键词:中新世
青海省同仁地区早白垩世大陆裂谷环境火山岩的确定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西秦岭西端在同仁地区沿近南北向断裂分布一套典型的灰紫色陆相火山岩,岩性组合为灰紫色块层状-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夹灰紫色厚层状复成分砾岩、灰紫色—青灰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砂岩和灰紫色薄层状泥岩,火山岩以碱性系列为主,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其地球化学显示轻稀土富集,Eu具轻度正异常,不相容元素富集,岩石具有较高的87Sr/86Sr、143Nd/144Nd、εNd和206Pb/204Pb特点。岩石的εNd均值为7.69,εSr均值为-10.7,其物源与典型的EM或HIMU型洋岛玄武岩明显不同,物源受部分大陆壳的混染,岩浆源成分属于EM与HIMU幔源间混合成因。综合分析其为大陆板块内部拉张环境下的岩浆活动产物,是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下类似于大陆裂谷环境的火山岩。
祁生胜邓晋福陈健付军史连昌
关键词:西秦岭碱性玄武岩陆相火山岩早白垩世大陆裂谷
东昆仑南部稳流河地区逆冲推覆构造及其特征
2015年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稳流河地区发现一系列古近纪推覆体。这些推覆体主要以昆中、昆南断裂为依托,其中以昆南断裂为主推覆面的推覆构造向北发生推覆作用,使中三叠世马尔争组地层发生强位移至古近纪雅西措组地层之上,以昆中断裂为主推覆面的推覆构造向南发生推覆作用,使早古生代纳赤台群地层向南位移至中三叠纪马尔争和古近纪沱沱河组地层之上,在此之前地质界普遍认为夹持于"昆中缝合带"和"昆南缝合带"之间,物质组成主要为加里东、华力西期两次板块裂离及俯冲过程中形成一个复合型俯冲碰撞杂岩带,从而忽视了推覆构造对杂岩带的再造作用,本文通过稳流河中沟上游向南逆冲推覆构造和博卡雷克塔格向北逆冲推覆构造的实例,从推覆方面、物质组成、推覆时代等方面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为东昆仑地区新构造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陈健金婷婷李积清王涛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新构造
西秦岭造山带早白垩世大陆裂谷存在的依据——青海同仁地区麦秀山群新建的意义被引量:10
2011年
青海省唯一的一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分布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泽库县之间的麦秀山一带,位于西秦岭地层区泽库地层分区。根据剖面研究和区域地层对比,将这套地层新命名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K1M),下部的紫红—灰紫色中基性火山岩夹砂砾岩新建为多禾茂组(K1d),为一套典型的陆相裂隙式喷发的碱性玄武岩+陆相红层沉积建造,上部的紫红色砂砾岩组合延用万秀组(K1w),为一套冲积扇相陆相红层的类磨拉石建造,二者之间为明显的整合接触关系。根据麦秀山群与上下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以及多禾茂组火山岩中的同位素年龄和万秀组的昆虫、叶肢介、植物化石,可确定麦秀山群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沿近南北向张裂带分布,是在早白垩世陆内环境下产生并在陆内环境下消亡的陆内裂谷相沉积,它的形成标志着西秦岭地区在早白垩世进入区域性伸展阶段。
祁生胜邓晋福赵呈祥胡旭丽史连昌陈健
关键词:西秦岭造山带早白垩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