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依萍

作品数:34 被引量:293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神经元
  • 7篇细胞
  • 5篇多巴
  • 5篇多巴胺
  • 5篇急性
  • 4篇多巴胺能
  • 4篇多巴胺能神经
  • 4篇多巴胺能神经...
  • 4篇能神经
  • 4篇能神经元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病
  • 4篇缺血
  • 4篇胺能
  • 4篇出血
  • 3篇蛋白
  • 3篇血清
  • 3篇血性
  • 3篇内酯
  • 3篇卒中

机构

  • 27篇复旦大学
  • 7篇上海医科大学...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广东省中医院
  • 5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作者

  • 34篇陈依萍
  • 18篇蔡定芳
  • 11篇戴豪良
  • 7篇闻名
  • 6篇高俊鹏
  • 6篇范越
  • 6篇陈泽霖
  • 6篇顾喜喜
  • 6篇周子懿
  • 6篇向军
  • 5篇胡庆福
  • 5篇杨云柯
  • 4篇李文伟
  • 4篇唐红敏
  • 3篇戴巍
  • 3篇王国骅
  • 3篇蔡业峰
  • 3篇万卫昌
  • 3篇罗恩丽
  • 3篇马骏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上海实验动物...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西医结合杂...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肿瘤
  • 1篇天津中医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研究荟萃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年份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1
  • 2篇1990
  • 3篇1989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缝隙连接蛋白43参与灯盏生脉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DZS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的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DZSM组、甘珀酸(CBX)组、DZSM+CBX组。各组于再灌注后48 h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测定Caspase-3表达量,MCAO组分别于再灌注后3、12、24、48 h观察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变化情况,再灌注后48 h比较各组Cx43表达量。结果:DZSM、CBX和DZSM+CBX组再灌注48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Caspase-3表达量均低于MCAO组(P<0.05)。再灌注后各时间点Cx43表达量均升高(P<0.05),DZSM、CBX和DZSM+CBX组Cx43表达量较MCAO组低(P<0.05),CBX与DZSM+CBX组Cx43表达量较DZSM组低(P<0.05)。结论 :DZSM可减轻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梗死体积,下调Caspase-3表达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x43表达有关。
周子懿高俊鹏卢鸿基向军陈依萍王立新蔡业峰蔡定芳
关键词:脑缺血灯盏生脉胶囊缝隙连接蛋白43
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纤溶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变化与中枢神经二次损伤关系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纤溶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mRNA的变化与中枢神经 二次损伤关系。方法使用Zea-longa方法连续观察神经功能缺损,对脑出血大鼠模型脑内纤溶酶原与tPA mRNA表达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进行连续监测。结果 部分脑出血大鼠于出血后第4天开始出现中 枢神经二次损伤现象,约第7天为损伤的高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出血后第3天tPA mRNA表达出现明显 增高,脑出血后7天纤溶酶原mRNA出现明显增高。结论 纤溶酶原与tPA mRNA的改变可能与中枢神经二 次损伤有关。
戴巍蔡定芳戴豪良陈依萍
关键词:中枢神经脑内急性脑出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养命酒对老龄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及HPA轴的影响被引量:2
2003年
为研究养命酒 (主药 :肉桂、肉苁蓉、杜仲、淫羊藿、地黄、人参等 )延缓衰老的原理 ,观察高、中、低三个剂量养命酒灌喂 2 4月龄大鼠 90d后 ,对其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及HPA轴的影响 ,并与右归丸灌喂组比较。结果 :养命酒能显著降低老年鼠的皮质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释放激素、大脑皮质 8 羟基 脱氧鸟苷 ,升高其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位点与mRNA的表达。养命酒的这些作用优于右归丸 ,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量效关系。提示
蔡定芳小岛晓杨云柯屈口贞次朗陈依萍
关键词:老龄海马受体HPA轴右归丸
辅酶Q_(10)对1-甲基-4-苯基吡啶帕金森病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辅酶Q10(Co Q10)在不同给药时间窗干预1-甲基-4-苯基吡啶(MPP+)-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标准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8只,体质量250~280 g。采用MPP+黑质内注射建立PD大鼠模型。按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Co Q10预防性给药组、Co Q10治疗性给药组,每组12只。比较4组大鼠行为学(阿朴吗啡诱导旋转试验、前肢跨步运动试验、触须引发不对称放置试验)情况,测定小胶质细胞特异表达补体C3受体(OX-42)免疫荧光强度、多巴胺(DA)神经元存活率、线粒体酶复合体Ⅰ(ComplexⅠ)的活性。结果 4组大鼠不同时间点阿朴吗啡诱导旋转试验转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22.299,P<0.01;F时间=132.494,P<0.01;F组间=99.994,P<0.01);4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前肢跨步运动试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10.622,P<0.01;F时间=107.880,P<0.01;F组间=45.621,P<0.01);4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触须引发不对称放置试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8.281,P<0.05;F时间=120.000,P<0.01;F组间=40.200,P<0.01)。4组大鼠OX-42免疫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60,P<0.01);模型组、Co Q10预防性给药组、Co Q10治疗性给药组OX-42免疫荧光强度高于假手术组(P<0.01)。4组大鼠DA神经元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9.757,P<0.01);Co Q10预防性给药组大鼠DA神经元存活率高于模型组(q=9.136,P<0.01)。假手术组、模型组、Co Q10预防性给药组、Co Q10治疗性给药组大鼠的ComplexⅠ活性分别为(174.3±27.2)、(93.5±17.0)、(151.3±21.9)、(116.2±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95,P<0.01);Co Q10预防性给药组大鼠ComplexⅠ活性高于模型组(q=6.507,P<0.01);Co Q10治疗性给药组大鼠与模型组ComplexⅠ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550,P>0.05)。结论 Co Q10预防性给药对MPP+-PD模型大鼠黑质致密部DA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
高俊鹏周子懿周子懿向军陈依萍蔡定芳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辅酶Q101-甲基-4-苯基吡啶
评价脑缺血模型的一种辅助指标被引量:11
2003年
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Zea-longa法评价造模后动物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观察脑缺血对动物体重的影响。结果显示:造模后72%的动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伴有体重下降,与造模不成功的动物比较,均有显著差异。造模后第一天体重的下降与神经功能缺损成显著相关性。认为体重的下降可以作为评价脑缺血模型成功的一个辅助指标。
陈虎蔡定芳陈依萍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功能缺损体重
灯盏生脉胶囊含药血清对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灯盏生脉胶囊(DZSM)含药血清对原代大鼠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出生24 h内SD大鼠的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7 d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OGD模型组、正常血清对照组、低剂量DZSM组、高剂量DZSM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预处理及造模,其他各组在OGD/R前分别采用0.9%氯化钠溶液、正常大鼠血清、低剂量DZSM含药血清、高剂量DZSM含药血清预处理,在OGD/R后24.0 h用光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学变化,采用X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测定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量,并观察OGD/R后0.5、6.0、12.0、24.0 h Cx43表达变化。结果OGD/R后24.0 h,OGD模型组神经元呈现损伤特征,细胞存活率〔(54.6±6.4)%〕较空白对照组(100.0%)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48.6±4.6)%与(8.8±1.0)%〕(P<0.05);OGD/R模型组Cx43在OGD/R后0.5 h表达量升高,并持续整个观察过程(P<0.05)。低、高剂量DZSM组光镜下可见神经元损伤,较OGD模型组减轻;低剂量DZSM细胞存活率为(69.6±7.7)%,高剂量DZSM细胞存活率为(76.1±8.8)%,均较OGD模型组细胞存活率高(P<0.05);低剂量DZSM组细胞凋亡率为(25.0±5.9)%,高剂量DZSM组为(18.2±4.9)%,与OGD模型组〔(48.6±9.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GD模型组、正常血清对照组、低剂量DZSM组和高剂量DZSM组Cx43表达量分别为(72.8±6.9)、(63.1±6.6)、(21.1±3.2)、(24.4±3.8),低、高剂量DZSM组与OGD模型组相比,Cx43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 DZSM含药血清可抑制OGD/R模型神经元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x43的表达有关。
周子懿周子懿向军向军陈依萍蔡业峰王立新
关键词:灯盏生脉胶囊缝隙连接蛋白43
肺肾阴虚证的综合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肺病久而及肾所致肺肾阴虚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型,常伴有咳喘、消瘦、乏力、口干、舌苔光剥等症象,中医认为阴虚可能是体内缺少了某些“精微物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它不断地进行合成与分解。
戴豪良陈依萍陶福兴
关键词:肺病蛋白质代谢
大黄对急性出血性卒中大鼠中枢神经二次损伤纤溶机制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黄对急性出血性卒中大鼠中枢神经二次损伤现象的治疗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自体血脑内注入造成大鼠急性出血性卒中模型 ,观察大黄对模型大鼠中枢神经二次损伤以及脑内纤溶酶原 (PLG)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的影响。结果 (1)大约 70 %模型大鼠于造模后 4~ 6天再次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第 4天评分为 (1 6 3± 0 72 )分 ,中枢神经二次损伤于造模后 6~ 8天达到高峰 ,第 7天评分为 (2 32± 1 12 )分。 (2 )大黄能有效改善这种神经功能二次损伤现象。自用药后第 4天起 ,大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一直维持在 (1 2 4± 0 19)分左右 ,未出现明显中枢神经二次损伤现象。第 7天大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 (1 2 2± 0 15 )分 ,与模型组第 7天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3)模型组大鼠第 3天中枢tPAmRNA特异扩增产物及第 7天中枢PLGmRNA特异扩增产物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大黄组tPAmRNA、PLG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大黄能有效治疗急性出血性卒中大鼠中枢神经二次损伤 ,这一作用与大黄抑制急性出血性卒中大鼠中枢tPAmRNA及PLGmRNA表达有关。
蔡定芳戴巍陈依萍闻名戴豪良
关键词:中枢神经急性出血性卒中RNA
舌苔细胞形态学的舌印片方法学研究
望舌苔是中医四诊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而舌印片是我院与上海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共同建立的一种方法,它是应用现代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对舌细胞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的一比较客观的研究手段,它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项客观而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通...
陈依萍钱心如胡庆福戴豪良
文献传递
小型猪腻苔模型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摘要)
腻苔是临床一种很常见的病理性舌苔,是湿证的重要表现之一。我们利用小型猪复制出了腻苔模型,并对模型的组织器官标本进行舌上皮细胞组织化学研究,以探讨腻苔的形成机理。选用西双版纳小型猪2头,用白酒和食用碱结合灌胃的方法建立
戴豪良张盖陈依萍刘耿万卫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