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仕国
- 作品数:13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七种考述被引量:1
- 2014年
- 作为近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见的七种晚清民国传奇杂剧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一时期传奇杂剧作为案头文本的某些新变,其文学文献价值及戏曲史意义不应被忽视,理应被纳入近代戏曲乃至近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当中。鉴于此,笔者兹以考述作者及其剧作相关问题,以期为深入进行有关研究提供新的资料与线索。
- 车文明陈仕国
- 关键词:戏曲艺术晚清民国传奇杂剧艺术创作戏剧作品考述
- 戏剧原型论被引量:1
- 2013年
- 原型,作为一种颇为丰富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被广泛地运用于文学研究中。文学性与剧场性是戏剧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均蕴涵着人类共同的精神原型。戏剧起源于神话与仪式,其文学性和剧场性便不可避免地分别带有了神话与仪式的意蕴。因而,戏剧原型不仅是一种以戏剧文本创作为理念的审美方式,还是一种以受众为本位的审美方式。20世纪后,戏剧的重心开始由文学性向剧场性转变,并以还原人类精神,回归仪式的本质为追求的目标。
- 陈仕国
- 关键词:剧场性神话仪式
- 稀见五种民国传奇杂剧考述
- 2014年
- 笔者兹就目前所掌握资料,按照民国期刊所刊载之先后对稀见的五种民国传奇杂剧剧本及其作者相关情况进行考述,以期引起学界注意,便于进行深入研究。
- 刘一瑾陈仕国
- 关键词:考述
- 消费主义时代下的怀旧叙事与审美体验——兼评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被引量:3
- 2013年
- 在消费主义时代下,电影的怀旧叙事往往通过将过去的记忆片段加以美化和浪漫化,让观众的内心情感需求得到替代性满足。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自始至终均在还原一种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真实,并通过怀旧叙事策略和审美体验方式得以呈现,引发学界对当下国产电影的娱乐化趋势与商业化运作进行深刻思考。
- 陈仕国
- 关键词:消费主义审美体验娱乐化
- 清代刘廷玑的戏曲理论被引量:2
- 2013年
- 刘廷玑的戏曲理论散见于《在园杂志》中,主要包括戏曲创作论、戏曲源流论、戏曲表演论及戏曲人物论。他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戏曲文辞风格、曲学渊源、舞蹈表演及人物个性化,并在戏剧创作实践中提出应尊重剧作家的创作个性及填词,不必拘于固定格式。他认为戏曲表演在于"传情"、"求似",关于戏剧人物塑造应有"轻重区别之权",要求全面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其个性等的阐述,均颇具启发。
- 陈仕国
- 关键词:戏曲理论
- 新见七种晚清民国传奇杂剧考述
- 2014年
- 左鹏军先生研究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已逾十五载,取得极为丰硕的成果,乃该领域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尤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晚清民国传奇杂剧文献与史实研究》,乃该领域里程碑式的文献巨著,附录有该领域目前最为完备、信息量最为丰富的《晚清民国传奇杂剧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然而,《目录》亦有其遗漏之处。最近,笔者在研读该《目录》时,并结合北京。
- 陈仕国
- 关键词:《目录》人民文学领军
- 民国禁戏与戏剧形态被引量:3
- 2014年
- 民国禁戏,实际上是古代禁戏观念之扩展与延续。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各地较为随意之禁戏举措,表面上使戏剧撰演分离,实未构成较大阻制;国共对峙时期,国民党在颁布禁戏法令的同时,亦提出戏剧解禁方式,实际上取消演剧作为艺术与民俗活动的自由性与合法性,致使戏剧生态芜杂与失衡;抗日战争时期,汪伪政府和日本占领军的禁戏举措,不仅限制戏剧应有的开放性观演空间,且导致戏剧在非法的生存困境中难以摆脱因袭的重负;解放战争时期,官方尚未出台统一之禁戏标准,即便"戏改",亦未形成统一的改良尺度,从而造成禁戏标准混杂与戏改界限模糊的局面,引发了民国戏剧的某些内在问题。
- 陈仕国
- 关键词:民国禁戏戏剧形态
- 电影:存在的视觉隐喻——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看电影艺术品位与大众趣味的契合被引量:2
- 2013年
-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隐喻艺术,其传播信息的载体不仅是单调的,一维的语言符号,而且是多样的,多维的非语言符号。即是说,影片传播不仅有语言文字符号,更有大量可视性、直观性、生动性、易解性的符号,如姿势、表情、画面景物及其变化的镜头形式等,这些非语言符号在电影中隐喻极其丰富的涵义,造成影片主题解读的多义性、不确定性。观众对那些具有视觉隐喻功能元素的审美体验是炒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也引发影业界关于商业片与艺术片能否并存共生的启示。
- 陈仕国
- 关键词:视觉隐喻艺术品位大众趣味漂流奇幻少年
- 从咏剧诗看清代文人对《桃花扇》的接受被引量:4
- 2013年
- 《桃花扇》横空而出,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清代不少文人墨客以诗歌形式,对《桃花扇》或点评,或记录观演活动,或感时抒怀,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这些咏剧诗不仅有助于勾勒出清代文人对《桃花扇》的批评接受轮廓,且有助于深入了解清代文人在不同历史时段接受《桃花扇》的心态和审美取向。
- 陈仕国
- 关键词:清代文人
- 《桃花扇》接受史研究
- 《桃花扇》自问世后,便深受民众喜爱。本文力争在前人研究之基础上对二十世纪前《桃花扇》接受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与考察。从微观上,主要探究对《桃花扇》自刊刻以来,包括出版者、读者、改编者、观众等对《桃花扇》接受之状况及不同时期其...
- 陈仕国
- 关键词:《桃花扇》接受史审美取向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