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凡

作品数:15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子电信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9篇气敏
  • 8篇超细
  • 6篇氧化锡
  • 5篇气敏元件
  • 5篇二氧化锡
  • 4篇催化
  • 4篇催化剂
  • 3篇气敏材料
  • 3篇细粉
  • 3篇粉体
  • 3篇超细粉
  • 3篇超细粉体
  • 2篇低碳醇
  • 2篇一氧化碳
  • 2篇碳醇
  • 2篇平均孔径
  • 2篇浸渍法
  • 2篇孔径
  • 2篇甲醇
  • 2篇甲醇钠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山...
  • 3篇太原电子厂

作者

  • 15篇陆凡
  • 9篇陈诵英
  • 6篇彭少逸
  • 4篇张池明
  • 3篇钟炳
  • 2篇戴丽珍
  • 2篇张业
  • 2篇高荫本
  • 2篇刘瑛
  • 2篇杨儒
  • 1篇孙予罕
  • 1篇陈涌英
  • 1篇李永旺
  • 1篇王小平
  • 1篇王小平

传媒

  • 2篇传感器技术
  • 2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Journa...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石油化工
  • 1篇第三届全国催...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细二氧化锡粉体的制备、表征及其在低温气敏材料中的应用
陆凡
关键词:二氧化锡
超细Mo-Co-K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合成低碳醇性能
张业张池明陆凡
关键词:催化剂低碳醇结构特征
超细二氧化锡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细二氧化锡粉体该粉体具有如下粉体性能:粒径2-10nm,比表面50-200m<Sup>2</Sup>/g,平均孔径15-30nm。本发明首次利用无机盐一有机溶剂体系,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合成的SnO<Sub...
陈诵英陆凡高荫本彭少逸
文献传递
低功耗常温CO气敏元件被引量:15
1997年
采用超细SnO2粉体为材料基体,MQ-Y1元件生产工艺制成超细CO元件。在考察了工作温度、选择性、灵敏度、稳定性、响应及恢复时间等器件参数后认为,此元件可以在稍高于室温条件(25~30℃)下工作,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应用前途的气敏元件。
陆凡王小平陈诵英彭少逸
关键词:超细粉体气敏元件一氧化碳工作温度
超细二氧化锡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细二氧化锡粉体该粉体具有如下粉体性能:粒径2-10nm,比表面50-200m<Sup>2</Sup>/g,平均孔径15-30nm。本发明首次利用无机盐一有机溶剂体系,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合成的SnO<Sub...
陈诵英陆凡高荫本彭少逸
文献传递
不同合成方法对SnO<,2>型气敏元件响应及恢复时间的影响
陆凡陈诵英
关键词:氧化锡气敏器件
烧结温度对超细二氧化锡粉体粒子大小及气敏性能的影响
本工作利用溶胶-凝胶-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出超细二氧化锡粉体,在制备条件相同而后处理温度不同时情况下考察了粒度和气敏性能的变化,认为粒径小于10nm是气敏元件获得高灵敏度的有效保证之一,且粉体在600℃以下烧结均可得到纳...
陆凡陈诵英彭少逸王晓平
关键词:烧结温度气敏元件
文献传递
二氧化锡在气敏材料中的应用被引量:7
1994年
二氧化锡在气敏材料中的应用陆凡,陈诵英(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太原030001)关键词二氧化锡,气敏材料,传感器1引言二氧化锡(SnO_2)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工业试剂,主要应用在锡盐制造、催化剂、媒染剂以及涂料配剂,近年来在玻璃、搪瓷和电子工...
陆凡陈诵英
关键词:二氧化锡气敏材料传感器
一种用于甲醇羰化制备甲酸甲酯的超细催化剂
一种用于甲醇羰化制备甲酸甲酯的超细催化剂,催化剂组成为(重量百分比):K或(Na)1—30%,聚乙二醇1—20%,超细载体60—90%。催化剂制备采用浸渍法进行,按配比组成,分别称取甲醇钾或甲醇钠、聚乙二醇、超细载体,将...
杨儒钟炳陆凡张池明戴丽珍刘瑛
文献传递
不同CO吸附类型对超细SnO_2气敏元件的作用被引量:2
1996年
本工作采用超细SnO2为基体,CO为检测气体,检测了烧结型SnO2元件在不同温度下的气敏效应.同时利用流动饱和法测试了粉体不同温度下对CO的可逆及不可逆吸附量.一方面通过新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元件的工作温度;另一方面,通过吸附测试与气敏效应的关联,认为:超细粉体低温时表面可逆CO量的存在,是其能够降低工作温度的主要原因.粉体表面的不可逆CO量直接影响着元件的响应输出(灵敏度).材料本身的吸附总量和气敏特性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SnO2元件气敏效应的发挥是粉体表面可逆与不可逆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陆凡陈涌英彭少逸
关键词:一氧化碳二氧化锡气敏元件半导体材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