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昭娣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地震
  • 3篇震源
  • 3篇震源机制
  • 2篇震源机制解
  • 2篇热红外
  • 2篇亮温
  • 1篇地壳
  • 1篇地壳速度
  • 1篇地震速报
  • 1篇地震序列
  • 1篇东北缘
  • 1篇断裂带
  • 1篇遥感
  • 1篇应力场
  • 1篇语音
  • 1篇语音卡
  • 1篇震情
  • 1篇震群
  • 1篇震群序列
  • 1篇振幅

机构

  • 9篇陕西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作者

  • 9篇金昭娣
  • 4篇惠少兴
  • 2篇古云鹤
  • 2篇王平
  • 2篇罗治国
  • 2篇关昕
  • 1篇狄秀玲
  • 1篇魏从信
  • 1篇李少睿
  • 1篇梁春涛
  • 1篇苏金蓉
  • 1篇赵韬
  • 1篇宋秀青
  • 1篇张元生
  • 1篇丰成君
  • 1篇张媛媛
  • 1篇解滔
  • 1篇王莹
  • 1篇苏利娜
  • 1篇张雪梅

传媒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通讯世界
  • 1篇灾害学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CTI技术在陕西地震速报中的应用
2018年
传统的短信群发使接受者容易漏掉重要的震情信息。利用CTI语音呼叫技术、TTS语音合成技术等方式实现重要震情信息对重点人员进行语音电话的自动通知,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可有效的避免重要信息的遗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罗治国关昕金昭娣
关键词:语音卡文语转换
陕西地区小微震震源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小微震事件的震源机制是区域应力场及诸多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基础资料。陕西地区为多个地震带的交汇区,近些年积累了丰富的小微震波形资料。运用新近发展的适用于求解小微震震源机制的广义极性振幅技术(GPAT),结合陕西2015地壳速度模型,求解陕西测震台网2011年4月至2015年12月间记录的121次ML1.5~3.5事件的震源机制。反演结果表明:(1)以上事件的震源机制大部分为走滑及正断类型,其比例占64.5%;逆断型机制占22.3%。(2)反演震源机制得到的震源深度与定位深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矩震级与近震震级间存在差别,且这种差别随事件的变小而增大。(3)对比渭河断陷带相关研究成果,验证了该区域震源机制以正断型为主,具有拉张应力状态。
惠少兴严川王平金昭娣
关键词:震源机制
陕西榆林地区北部塌陷地震初步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介绍了陕西榆林地区北部所发生的几次典型塌陷地震的宏观情况,并利用陕西数字地震台网所记录的50次塌陷地震的地震波资料,从波形及时间、空间分布上初步分析了陕西榆林地区塌陷地震发生的基本特征。
狄秀玲王平金昭娣王建昌
关键词:塌陷地震波形
2011年盈江5.8级地震热辐射亮温异常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使用从2010年1月12日至2012年1月11日,在(20°~30°N,93°~ 103°E)范围内由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E观测的热红外遥感亮温资料,对2011年3月10日盈江5.8级地震周边地区的热红外亮温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2011年3月初开始在盈江5.8级地震震中周围开始出现相对能谱异常,之后异常区域逐渐扩大并向震中区域集中,并于3月中下旬在震中偏西地区形成片状异常区域,相对能谱最大异常幅度达13倍,随后异常区域和幅度逐渐减小,地震发生后数天异常消失.
惠少兴张元生解滔金昭娣
震情短信分类发送系统研发被引量:3
2016年
短信发送是地震速报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系统发送范围未细分,无法做到精细化发送信息。使用MapXtreme,实现分区域、分类别的精细化短信发送,可有效减少短信发送数量,减少骚扰。
罗治国李少睿金昭娣古云鹤
关键词:MAPXTREME分区域分类别MASSMS
青藏高原东北缘2次地震热红外亮温异常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应用静止气象卫星FY-2G的TBB产品为基础数据,针对2017年9月30日四川青川5.4级和2017年10月31日甘肃临潭4.3级地震前后出现在震中区附近的显著热红外异常,运用小波变换和相对功率谱法进行异常提取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青川地震热红外异常范围主要分布在震中东南区域,震前4个月左右出现功率谱增强现象,持续2个月左右。临潭地震热红外异常范围主要分布在震中的西南方向,震前20 d左右出现异常增强现象,随时间推移,异常范围逐渐向西南扩大,震前14 d异常开始收缩并减弱,异常持续30 d左右。通过对比2次震例,发现热异常特征有许多共同点,其中相同的特征周期可为中强地震前兆特征的归纳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惠少兴魏从信金昭娣
龙门山断裂带的分段性特征--来自密集震源机制解的约束被引量:9
2021年
龙门山断裂带沿倾向和走向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和分段性特征,通常以4条主干断裂为界将龙门山断裂带自西向东分为5条构造带,但是对沿走向的分段性特征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汶川地震后近10年的波形数据,采用全波形反演获取了龙门山断裂带1495个M≥3的震源机制解.通过“滑动窗”扫描方法提取不同地震类型的数量沿龙门山断裂带走向的变化曲线,据此将龙门山断裂带的震源区划分为S1—S9段.根据反演的震源机制解,进一步采用阻尼线性反演技术求取龙门山断裂带高分辨率的构造应力场信息,从地震类型、断面结构和构造应力场等角度探讨龙门山断裂带的分段性特征.结果表明:(1)地震类型存在明显的分段性特征.其中S1的逆冲型地震比例最高,S8的走滑型地震比例最高,S9的正断型地震比例最高.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可能存在差异性断层调整运动,且余震晚期沿断裂带走向普遍存在应力的补充和协调,芦山地震的发生可能还对S2造成了应力扰动.汶川主震附近及余震区远端经历了更长的震后调整过程,且余震区远端S9具有更复杂、强度更高的震后调整过程.(2)断面结构存在明显的分段性特征.断面结构揭示汶川主震附近和余震区远端的隐伏断裂,以及虎牙断裂南端参与了汶川余震活动.断面倾角与走滑分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具有明显逆冲分量的分段断面倾角主要分布在50°~70°,而在具有明显走滑分量的分段断面倾角基本在60°以上,且断面倾角增大与汶川余震带宽度收缩变窄相吻合.(3)龙门山断裂带的应力环境非常复杂.σ1方向的分段性差异导致了汶川—芦山地震空区的地壳撕裂和地幔物质上涌、汶川主震附近和余震区远端的隐伏断裂活动以及虎牙断裂南端大量的逆冲型地震.结合构造应力场与大地测量资料认为,龙门山的隆升主�
杨宜海张雪梅花茜苏利娜丰成君邱玉荣梁春涛苏金蓉古云鹤金昭娣张媛媛关昕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震源机制构造应力场汶川地震
2022年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序列震源机制特征分析
2024年
采用近震全波形矩张量方法反演了2022年四川马尔康6.0级震群序列2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这22次地震全部为走滑型,断层面走向呈NNW和NE两个优势方向,断层面倾角近似直立,滑动角分布在0°和180°附近,P轴优势方位为NWW-SEE向,倾伏角接近水平,表明此次地震事件主要受区域NWW-SEE向水平挤压应力场控制。3次5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均与序列其他地震的总体震源机制差异较小,说明序列震源机制较为一致。结合精定位结果综合分析认为:马尔康震群属于多断层面触发性震群,3次5级以上地震是不同断裂的破裂事件,其中5.8级和6.0级地震发震断层面走向为NNW,为左旋走滑破裂事件;5.2级地震发震断层面走向为NE,为右旋走滑破裂事件,3个发震断层均以走滑错动为主,断层面近似直立。
王莹金昭娣赵韬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矩张量反演地震序列发震构造
陕西地区地壳速度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以陕西地震台网2009年1月—2014年4月地震观测报告数据为基础,并在前人对该区域地壳速度模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地震、爆破及塌陷的震相速度拟合曲线与折合走时曲线等结果,确定初始模型及扰动范围。再采用Hyposat定位程序对地震资料进行"试错",最终确定了可供台网日常使用的地壳速度模型及各层的波速比结果,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2015模型比1985模型的定位走时残差小,震中位置偏差减小,确定的实测爆破地震位置参数更准确。2015模型较1985模型更符合陕西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
惠少兴金昭娣宋秀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