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溶酶
  • 2篇受体
  • 2篇尿激酶
  • 2篇尿激酶型
  • 2篇尿激酶型纤溶...
  • 2篇尿激酶型纤溶...
  • 2篇纤溶
  • 2篇纤溶酶
  • 2篇纤溶酶原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纤溶酶原激活...
  • 2篇激活物
  • 2篇激酶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评价
  • 1篇脑出血
  • 1篇脑出血患者
  • 1篇脑梗

机构

  • 3篇莱芜钢铁集团...

作者

  • 3篇李运刚
  • 3篇郭秀风
  • 3篇李化勇
  • 1篇夏英凯
  • 1篇巩法莲
  • 1篇吴世秀
  • 1篇柳善刚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彩色超声多普勒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17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别为(1.27±0.24),(0.98±0.09)mm,与对照组犤0.79±0.07),(0.72±0.08)mm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脑梗死组颈总动脉及分叉、颈内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多于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P<0.01)。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的IMT值与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成正相关(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的可靠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
李运刚李化勇郭秀风巩法莲吴世秀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颈总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IMT
脑出血患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变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脑出血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结果脑出血组uPA含量(2866±788ng/L)和uPAR含量(3645±322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uPA含量(1075±244ng/L)和uPAR含量(877±216nP<0.01)。随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浆uPA和u-PAR的含量增高越明显。结论血浆uPA和uPAR的增高参与了脑出血时继发性损害,与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李运刚李化勇郭秀风夏英凯
关键词:脑出血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受体的变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受体(uPAR)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定量测定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uPA含量(4756±632)ng/L,uPAR含量(3102±256)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uPA(1075±244)ng/L和uPAR(877±216)ng/L,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浆uPA和uPAR含量增高越明显。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郭秀风李运刚李化勇柳善刚
关键词:脑梗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