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振海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50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肌腱
  • 3篇跟腱
  • 2篇等速技术
  • 2篇形态学
  • 2篇生物力学
  • 2篇末端病
  • 2篇滑膜
  • 2篇滑膜炎
  • 2篇肌力
  • 2篇创伤
  • 2篇创伤性
  • 2篇创伤性滑膜炎
  • 1篇弹性纤维
  • 1篇形态学影响
  • 1篇运动生理
  • 1篇伸膝
  • 1篇衰老
  • 1篇髓内
  • 1篇髓内钉
  • 1篇屈膝

机构

  • 9篇解放军第15...

作者

  • 10篇郭振海
  • 7篇黄昌林
  • 4篇高旺
  • 3篇黄涛
  • 2篇吴建强
  • 1篇黄吕林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第十一届全军...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7
  • 3篇2002
  • 1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环训练模式对兔跟腱末端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循环训练对兔跟腱末端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循环训练对训练性末端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7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跑步训练组、跳跃训练组、循环训练组(n=18),各组于第2、3、4、6、8、10周时随机处死3只动物,取双侧后足跟腱末端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病理学评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光镜观察显示,跳跃训练模式下末端区组织腱纤维部分和纤维软骨部分受损严重;跑步训练模式下末端区组织腱纤维部分受损严重,纤维软骨部分受损较轻;与跳跃训练组及跑步训练组比较,循环训练模式下末端区组织损伤明显减轻。跳跃训练组第2、3、4、6、8、10周时跟腱末端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1.17±0.12、2.19±0.15、3.23±0.20、4.66±0.16、4.71±0.18、4.63±0.13,而跑步训练组分别为1.16±0.13、1.15±0.14、2.18±0.12、2.99±0.15、3.98±0.16、4.01±0.12,跳跃训练组病理学评分升高早于跑步训练组,且从第3周起其分值即明显高于跑步训练组(P<0.05),两组评分差异主要源于潮线的变化。循环训练组第2、3、4、6、8、10周时跟腱末端区组织病理学评分分别为1.13±0.14、1.16±0.17、1.15±0.13、2.18±0.13、2.17±0.12、2.92±0.11,早期阶段病理学评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在训练晚期(6周以后)评分升高,但其分值低于跳跃训练组及跑步训练组(P<0.05),且评分改变主要源于腱周组织和潮线的病理学变化。结论循环训练可以为跟腱末端区组织塑形改建提供充分的修复时间,降低末端区组织受损程度。应用循环训练法不仅可有效预防末端病的发生,还可促进末端区组织的塑形改建,增强其抗损伤能力。
黄昌林高旺黄涛郭振海
关键词:末端病跟腱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选择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粗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8例应用股骨重建髓内钉内固定,1例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合并股骨髁上粉碎骨折应用γ钉及股骨髁解剖板内固定。结果9例均获随访,骨折均临床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高能量创伤患者应常规行骨盆X线片检查,股骨重建钉是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粗隆间骨折的较理想内固定选择。
郭振海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
不同训练模式对跟腱末端区生物力学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训练模式对兔跟腱末端区组织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军事(体育)训练中如何提高跟腱末端区抗应力及损伤能力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方法 50只日本大耳白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跑步训练组、跳跃训练组、循环训练组,正常对照...
黄昌林郭振海高旺
关键词:跟腱生物力学
不同训练模式对兔跟腱末端区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训练模式对兔跟腱末端区组织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在军事体能训练中提高跟腱末端区抗应力及抗损伤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日本大耳白兔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跑步训练组(采用跑台跑步训练,n=15)、跳跃训练组(采用电击跳跃训练,n=15)、循环训练组(采用跑跳循环训练,n=15)。正常对照组动物于实验开始时处死,各训练组分别于2、3、4、6、8周时随机处死3只,取双侧跟腱末端区,进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跑步训练组第6周时极限应力、弹性模量均达到最高,之后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跳跃训练组在第4周时极限应力、弹性模量均达峰值,之后亦逐渐下降,第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循环训练组随训练时间延长,极限应力及弹性模量均逐步增加,8周时达到高峰,训练过程中无明显下降。结论跑步训练可缓慢提高末端区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跳跃训练可快速提高末端区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但长期过度训练会降低其抗损伤能力;体育和训练可较快提高末端区组织的生物力学性能,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牵张应力并增强其抗损伤的能力。
郭振海黄昌林高旺
关键词:跟腱生物力学
高强度耐力运动过程中肌腱结构及力学性质的变化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观察高强度耐力性训练对肌腱结构、力学性质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3/07在解放军第一五○医院全军军事医学研究所完成,健康10个月龄豚鼠70只,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0只,实验组60只,实验组中再次随机数字法分为6组,分别于实验第1~6周投入运动训练,实验动物于特制跑台内进行运动训练,跑道速度25m/min,坡度为0,时间1h,共计跑步1500m,训练6d/周,训练结束所有动物一并取材,分别取双侧跟腱,左右分开,左侧跟腱行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右侧跟腱在材料实验机上进行生物力学性质测试,根据肌腱的负荷-形变曲线测量屈服强度、应变、能量吸收指标。结果:实验豚鼠7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超微结构观察,运动实验过程中肌腱中胶原纤维束直径逐渐减小,第6周实验组中肌腱中大量纤细胶原纤维束平行密集排布,且第4周时发现沿胶原纤维束走行出现微小空虚区,纤维束连续性中断,提示肌腱中微损伤出现。②生物力学性质检测运动过程中肌腱屈服强度和能量吸收训练1周组高于对照组,训练4周组低于对照组,能量吸收随屈服强度相应变化,应变在训练过程中无明显变化,提示肌腱在短时间高强度训练过程中出现强度下降现象[屈服强度:对照组(86.438±5.505)kN,训练1周组(92.731±4.511)kN,训练4周组(82.218±5.234)kN;能量吸收:对照组(0.207±0.027)kJ,训练1周组(0.254±0.030)kJ,训练4周组(0.192±0.035)kJ,P<0.05]。结论:肌腱对运动训练可发生适应性改建,在此过程中伴随着疲劳性损伤发生。
郭振海黄昌林
关键词:肌腱
运动所致肌腱中内源性IGF-1的表达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探讨肌腱中内源性IGF-1表达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豚鼠70只,随机分组,运动组予以1~6周长跑训练,训练结束后分别检测肌腱中IGF-1mRNA、总NDA、总RNA含量。结果肌腱中IGF-1mRNA含量在运动第1周即显著增加,第3周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第6周仍高于对照组;DNA、RNA含量在第5、6周均高于对照组,相互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IGF-1在运动所致肌腱的适应性改建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郭振海黄昌林巨文军
关键词:肌腱耐力性运动基因表达运动生理
等速技术在创伤性滑膜炎患者屈、伸膝肌力训练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2年
吴建强黄吕林黄涛郭振海
关键词:创伤性滑膜炎屈膝伸膝肌力训练等速技术
循环训练模式对兔跟腱末端区组织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循环训练模式对兔跟腱末端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对训练性末端病的预防作用,为军事训练的科学施训提供理论依据。
郭振海黄昌林高旺
关键词:末端病
军训致膝创伤性滑膜炎的等速技术应用分析
2002年
目的分析军训所致膝创伤性滑膜炎应用等速运动技术的测试结果和训练效果。方法采用CYBEX-6000型等速运动装置对13名青年军人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肌力对比测试,并进行系统训练。结果患膝屈伸肌力明显低于健膝,经3周训练后患膝肌力明显提高。结论等速运动技术不仅可为膝关节伤病及诊断提供客观的肌力参数,并为膝关节伤病的康复提供了有效的训练方法。
吴建强黄昌林黄涛郭振海
关键词:创伤性滑膜炎肌力膝关节康复训练
老年肌腱
2000年
肌腱组织在老年期后将经历一系列生化、细胞学、生物力学及病理学方面的改变,导致肌组织结构及功能全面下降,其中肌腱中胶原不溶性交联的多少为衰老进程的标志。遗传是内在的、不可抗拒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期适量的运动可最大限度地延缓衰老的速度,而运动缺乏、多种疾病尤其是结缔组织病则可大大加速肌腱衰老的速度。
郭振海
关键词:肌腱胶原弹性纤维衰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