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健

作品数:15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性
  • 6篇缺血
  • 5篇血管
  • 5篇血管病
  • 5篇缺血性脑血管
  • 5篇缺血性脑血管...
  • 5篇脑血
  • 5篇脑血管
  • 5篇脑血管病
  • 5篇急性
  • 5篇急性缺血性
  • 4篇子午流注
  • 4篇子午流注纳甲...
  • 4篇流注
  • 4篇纳甲
  • 4篇纳甲法
  • 4篇急性缺血性脑...
  • 3篇血栓
  • 3篇血栓素
  • 3篇中风

机构

  • 10篇兰州大学第二...
  • 5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15篇郭健
  • 6篇王满侠
  • 6篇姜华
  • 5篇李志东
  • 4篇杨喜云
  • 4篇陈志茹
  • 3篇赵大成
  • 2篇张武德
  • 2篇王宏沛
  • 2篇沈海丽
  • 2篇李子涵
  • 2篇鲍英存
  • 2篇王金海
  • 2篇秦锐
  • 2篇商俊芳
  • 2篇赵敏
  • 1篇王成祥
  • 1篇朱琴
  • 1篇吴嫚
  • 1篇骆力

传媒

  • 4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中国针灸
  • 2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4
  • 4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歪斜、表情动作丧失为主要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疾病。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疗法、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针刺疗法等。笔者采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杨喜云朱琴郭健沈海丽陈志茹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穴位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
脉冲射频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慢性疼痛疾病中常见的一类病症,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临床无法治愈。传统治疗方法种类较多,如口服药物、开放手术等,部分病人因创伤、费用等问题拒绝接受开放手术治疗。脉冲射频是疼痛科一项微创核心技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廉等优势。近年来,随着脉冲射频技术的不断普及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在骨关节炎中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脉冲射频治疗骨关节炎的机制仍未明确。本文总结脉冲射频技术在KOA中的应用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相关机制,并对脉冲射频的治疗方式提出展望。
孟彧吴嫚王宏沛郭健王成祥秦锐李子涵赵大成安志琴吴沛龙许子晗沈海丽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脉冲射频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变化评价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应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采用表面肌电图分析患者腰部肌肉生物力学特性,并对其疗效进行全面评价。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0例,采用针刀治疗,1周1次,共2次。观察治疗前后视觉疼痛量表(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ASLR)和腰椎功能JOA评分,应用表面肌电图采集患者治疗前后表面肌电信号,计算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平均肌电波幅(AEMG)、中位频率的斜率(MFs)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结果:治疗后VAS评分减低,ASLR、JOA评分、AEMG和MPF增加,MFs绝对值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针刀治疗能显著缓解LDH患者腰部肌肉的肌力、肌张力和肌肉疲劳程度,改善LDH患者腰背伸肌群失衡状态,从而有利于恢复LDH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临床疗效显著。
杨喜云陈志茹赵大成郭健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表面肌电信号临床疗效评价
肠道微生物对骨质疏松大鼠/小鼠调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骨质疏松往往以骨组织微结构恶化为显著特征,骨量降低,易造成骨折风险。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肠道微生物具有调节骨健康的潜力,对此,文章阐述了骨健康的动态平衡和骨质疏松的病理变化,以及肠道菌对大鼠/小鼠骨质疏松的调节作用机制,以期为研究肠道微生物如何预防骨质疏松、保护骨骼健康提供新思路。
秦锐郭刚张世峰郭健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微生物群益生菌
针刀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P物质、IL-6、IL-2、TNF-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对中轴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中P物质、IL-6、IL-2、TNF-a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针刀和药物治疗观察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ASDAI、BASFI、脊柱疼痛Likert四级积分、P物质、IL-6、IL-2和TNF-a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刀治疗中轴型AS的疗效显著,可能与其抑制IL-6、IL-2、TNF-a、P物质的表达有关。
杨喜云郭健陈志茹赵大成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P物质IL-6TNF-AIL-2
针刺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案例讨论被引量:5
2003年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为颅脑损伤中较为特殊的疾病,其致伤机制为回旋性外力,使脑各结构间产生剪力,造成白质本身损伤.
郭健
关键词:针刺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颅脑损伤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对血栓素、前列腺素的影响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药物组以常规的治疗药物为主;纳甲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循经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循经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结果:纳甲组、循经组、药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0.00%、73.33%,纳甲组的总有效率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纳甲组的基本痊愈率为53.33%,显著进步率为30.00%,均优于循经组。3组治疗后(恢复期)TXB_2、6-Keto-PGF_(1α)与治疗早期(1周)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能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而且能使TXB_2与6-Keto-PGF_(1α)恢复动态平衡,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姜华王满侠郭健李志东
关键词: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子午流注纳甲法血栓素前列腺素急性病
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白细胞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药物组以常规药物治疗为主,循经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循经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纳甲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结果纳甲组、循经组、药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0%、73.33%,纳甲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纳甲组的基本痊愈率及显著进步率明显优于药物组与循经组(P<0.05或P<0.01)。3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其中纳甲组全血黏度、红细胞变形率的改善尤为显著,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早期、治疗后IL-6、TXB2、6-keto-PGF1α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其中纳甲组6-keto-PGF1α、IL-6在治疗早期即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子午流注钠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IL-6水平,恢复TXB2与6-keto-PGF1α的动态平衡,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姜华王满侠郭健李志东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子午流注纳甲法白细胞介素6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
针刺治疗小儿皮质盲12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小儿皮质盲的临床疗效 ,以及病程、原发病、合并症等因素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针刺为主作为治疗组 ,以盐酸士的宁颞侧皮下注射为主作为对照组 ,观察治疗小儿皮质盲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 ( 76 7% )优于对照组 ( 2 6 7%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2 4 80 ,P <0 0 1 ) ;总有效率 ( 94 2 % )优于对照组 ( 70 0 %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χ2 =2 8 3 4,P <0 0 1 )。结论 :针刺疗法是治疗小儿皮质盲理想的方法 ,病程、原发病。
郭健
关键词:小儿皮质盲针灸疗法
中风补血引接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中风补血引接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风补血引接方。治疗2周后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判断临床疗效;静脉采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液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4.4%)(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试验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血小板聚集及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补血引接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具有肯定的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王金海姜华王满侠商俊芳赵敏李志东鲍英存张武德郭健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流变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