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立强

作品数:64 被引量:542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肠癌
  • 30篇直肠
  • 20篇直肠癌
  • 20篇肿瘤
  • 17篇肠肿瘤
  • 14篇直肠肿瘤
  • 13篇结肠
  • 12篇大肠
  • 11篇结直肠
  • 11篇大肠癌
  • 9篇术后
  • 9篇淋巴
  • 9篇淋巴结
  • 9篇抗原
  • 9篇癌胚抗原
  • 8篇切除
  • 8篇结直肠癌
  • 7篇手术
  • 7篇细胞
  • 7篇慢传输型

机构

  • 6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湖州市第一人...
  • 1篇解放军306...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4篇郝立强
  • 46篇孟荣贵
  • 36篇傅传刚
  • 34篇张卫
  • 23篇于恩达
  • 18篇王颢
  • 15篇刘连杰
  • 15篇王汉涛
  • 13篇楼征
  • 9篇龚海峰
  • 8篇喻德洪
  • 4篇王中川
  • 4篇曹傅傲
  • 4篇金国祥
  • 4篇戴建新
  • 3篇王庆敏
  • 3篇何天霖
  • 3篇徐晓东
  • 3篇郑建明
  • 3篇洪永刚

传媒

  • 15篇中华胃肠外科...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大肠肛门病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康复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消化外科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位直肠癌拖出式适形切除术肠壁侧切缘安全距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肠壁侧方浸润距离,为拖出式适形切除术(PTCR)肠壁侧切缘的安全距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因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LAR)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患者的手术标本,经10%甲醛固定24 h后,分别在肿瘤标本顺时针走行的3、5、7和9点处,以肿瘤边界为原点,向外呈辐射状切取长度为1.5 cm,宽度为0.5 cm大小的正常肠管全层组织,测量肿瘤侧方浸润的距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到83例手术标本,总体侧方浸润率为71.1%(59/83),其中3、5、7和9点处,侧方浸润率分别为34.9%(29/83)、26.5%(22/83)、32.5%(27/83)和37.3%(3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4449,P=0.4853)。肿瘤的3、5、7、9点侧方浸润距离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0(1.00)、0(0.50)、0(0.55)及0(1.00) mm;4个点位的第5百分位数(P5)均为0 mm,4个点位的第95百分位数(P95)分别为2.5、1.6、2.6和2.5 mm,各点位间浸润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5.3310,P=0.1489)。 T1、T2、T3和T4期肿瘤侧方浸润率分别为0/4、58.3%(14/24)、83.0%(44/53)和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5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是肿瘤发生侧方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022, OR =3.741,95% CI:1.606~8.716)。结论低位直肠癌存在肠壁侧方浸润, T分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施行PTCR时肠壁的斜行切除线距肿瘤边缘至少5 mm可保证侧切缘阴性。
朱晓明楼征白辰光龚海峰马俊孟荣贵郝立强张卫
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与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及复发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5—2010年收治的1166例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分析临床预后,并通过COX回归分析确立影响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有1166例直肠癌患者人组,入组患者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3%、81.2%、76.5%,中位生存时间为53个月,其中328例(28.1%)发生肿瘤复发转移,中位复发时间18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术前CA19—9水平、肿瘤距齿状线距离、手术方式、手术根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治疗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手术方式、手术根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影响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术前CEA和CA19.9水平、肿瘤距齿状线距离、手术方式、手术根治情况、病理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和术后治疗。
刘启志楼征高显华孟荣贵傅传刚于恩达郝立强王汉涛王颢张卫
关键词:直肠肿瘤复发肿瘤转移
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5例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FAP患者行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与肛管或直肠肌管吻合术的手术方式、并发症以及结肠镜、肛肠测压等随访资料。结果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较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排便频率明显降低,肛管静息压力和最大收缩压力明显增高,肛管长度明显延长。结论与传统的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相比,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简化了手术,减少了盆底肌肉和肛门括约肌损伤,保留了更多控便功能。
刘连杰龚海峰王颢史晓辉徐晓东楼征孟荣贵傅传刚于恩达张卫王汉涛郝立强
关键词:腺瘤息肉病结肠结肠袋
择期结直肠癌手术后院内死亡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择期手术后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以期为临床制定相应对策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行择期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3557例.其中10例(0.28%)出现术后院内死亡,并纳入本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2周内死亡者4例,其中3例先后在术后1~9d内死于肺栓塞,另1例术后3d出现吻合口瘘,并因脓毒血症于术后第9天死亡。术后3周左右及以后死亡者6例,其中2例死于吻合口瘘相关性感染(1例为直肠吻合口瘘,1例为胰肠吻合口瘘),2例死于肺部严重感染,1例死于菌群易位导致的脓毒症,另1例死于短路术后肿瘤突发性破裂出血。结论肺栓塞和感染性并发症是择期结直肠癌术后院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在围手术期进行积极防范血栓性疾病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术后院内死亡的发生风险。
楼征张卫马俊孟荣贵郝立强龚海峰隋金柯高显华洪永刚刘启志曹傅傲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并发症肺栓塞
CEA检测及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1999年
CEA是胃肠道等一些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特异性较强的指标。本文综述了CEA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一些检测方法和它的敏感性、特异性。重点介绍了分子生物水平CEA的检测方法以及在临床应用的进展。
郝立强万勇
关键词:癌胚抗原
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被引量:5
2007年
骶前肿瘤并非罕见,因其生长隐匿,初期症状少,需特殊检查才能发现,加之该部位的不适症状患者不愿述说及羞于暴露给医师检查,常使肿瘤生长到较大,症状明显时才来就诊。现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作一下讨论。
孟荣贵郝立强
关键词:原发性骶前肿瘤手术治疗初期症状肿瘤生长不适症状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诊治中可能存在的误区被引量:5
2006年
孟荣贵廖秀军郝立强
关键词:结肠慢传输型便秘CAJAL细胞排便困难血管活性肠肽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42例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为提高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诊疗水平,对42例顽固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传输试验和排粪造影等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全结肠切除、回肠与直肠吻合术11例,次全结肠切除、盲肠与直肠吻合术29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病理检查见肠壁神经丛有变性、减少。回直肠吻合术后患者大便次数偏多,多数〉3次/d,个别患者难以控制;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后的仍有排便困难;而盲直肠吻合术效果较好,多数患者大便1~3次/d。结果表明,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行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效果较好。
胡世杰孟荣贵郝立强傅传刚张卫喻德洪
关键词:便秘结肠慢传输结直肠外科手术
重组质粒pcDNA3.0-hugl-1转染结直肠癌细胞后生物学效应的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外源基因hugl-1转染对结直肠癌LS174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hugl-1基因与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性。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0-hugl-1,转染至结直肠癌细胞株LS174细胞中,RT-PCR、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后hugl-1 mRNA及蛋白的表达;通过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划痕修复试验、细胞黏附试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试验等进一步对转染后LS174细胞增殖、黏附、运动和侵袭能力进行分析,并与空质粒载体及未转染LS174细胞作对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DNA3.0-hugl-1;RT-PCR、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重组体pcDNA3.0-hugl-1转染细胞株中hugl-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载体转染及未转染组细胞(P<0.05)。重组体转染组细胞克隆形成率(32.23%)与未转染及空载体转染组细胞相比(35.76%、33.91%)无明显改变;重组体转染组LS174细胞克隆的迁移细胞数(82.14±7.62)明显低于空载体组(135.61±3.74)及未转染组细胞(142.37±6.12,P<0.05);转染后120min,重组体转染组LS174细胞克隆黏附力明显高于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P<0.05);重组体转染组穿膜细胞数(63.7±8.0)明显少于空载体组及未转染组(158.3±16.5、156.3±13.0,P<0.05)。结论:人hugl-1基因表达上调能降低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运动和侵袭能力,增加细胞黏附能力,但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其表达降低可使肿瘤细胞播散。
黄士勇郝立强孟荣贵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国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APC基因胚系突变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6例FAP患者运用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APC基因,对可疑突变者进行测序。结果: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共发现3个可疑突变片段,经DNA测序证实3个片段均存在突变。其中,15号外显子2例,14号内含子1例。结论:国人FAP患者相同基因型APC基因突变可有不同表现型。
楼征于恩达孟荣贵傅传刚刘连杰徐晓东王颢郝立强
关键词:腺瘤息肉病结肠APC基因突变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